第122章 请教铁匠中
- 元末:我与朱元璋争天下!
- 惟勤
- 2015字
- 2024-07-20 19:19:10
在卸甲坪万户府门前的广场上,清晖如银,洒落在七十余位工匠身上,映出他们专注而坚毅的脸庞。
明玉珍站在他们面前,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引领着这场关于炼铁技艺的深夜对话。
明玉珍目光如炬,逐一扫过工匠们,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工匠们技艺和学识的赞赏,也有对未来技术的期待。
他微微张开双唇,声音如同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在寂静的夜空中。
“诸位,你们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工匠,你们的手艺是炼铁行业的瑰宝。”明玉珍的声音充满敬意,因为之前打算用来提升炼铁技术的手段原来早都有了,“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技艺还有提升的空间。”
工匠们闻言,纷纷抬头看向他,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
明玉珍微微一笑,继续道:
“炼铁技艺,虽已成熟,但仍有可改进之处。比如,我们能否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能否通过改进冶炼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比如鼓风改成水力就势在必行。冶铁炉是否还能加高?用炭量能否减少?”
他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工匠们心中的疑惑之门。他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每个人都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明玉珍转向制造水排的工匠,眼中闪烁着光芒:
“还有,既然已经有了水排技术,已经能为炼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比如我们把它改造成新的镗床,做出更高效的水锥,设计缓冲水池也保障水力尽量均匀。”
能制造水排的工匠们被他的设想所吸引,他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镗床、水锥的设计和制造。他们互相交流着想法,不时地用手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神奇的装置在眼前。
接着,明玉珍转向能炼焦的工匠,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鼓励:
“我知道你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对炼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们有没有想过,除了炼焦之外,我们还能利用类似的方法制作其他的东西?比如水泥?”
炼焦工人们被他的提议所震惊,尽管不知道水泥是何物,但是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尝试。
整个广场仿佛变成了一个热烈的炼铁技术研讨会。明玉珍与工匠们之间的交流,如同火花般碰撞,激发出无限的创新与灵感。他们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将引领这个时代前进一小步。
“最后,我宣布在坐的工匠起步就享有年入二十四石粮钞的收入,职级薪俸为十二级。今后要么有重大贡献,要么熬时间,三年只要没有过错,就升一级,有重大过程降一级。具体的章程归明耀提举解释。”
众人一听这个收入也只是觉得够吃饭而已,有的觉得还没有在张大人手下当铁匠的收入高呢,不过似乎也没办法。
然后,明玉珍把史天章叫到身边,指出了刚刚给他印象不错的六个工匠,然后就带着这些人进入万户府内,其他人则被安排去用饭然后各回各屋。
进入万户府,明玉珍等人也是先用饭,然后再去书房进行进一步的聊天。并让明耀、陆凤和史天章在一旁提笔做记录。
“都放心坐下。”明玉珍环顾众人一圈,他自己却是站着的,然后对着提出用焦炭炼铁的工匠说,“你二人能否把炼焦的事情详细描述一二。”
两人略作谦让,便决定一人主讲,一人补充。
原来备好了炼焦用煤后,应将煤拣净或捣碎过筛,去除煤中杂质后装炉烧炼。炼焦炉多为圆形(如“锅式”),从中心开量距离为八尺至一丈四五尺不等,装煤入炉必须筑紧,炉的顶部用泥掩盖,并凿通气孔,入炉烧炼的时间少则四五天、多则十数天,以煅之烟尽为度,然后微水渍熄即成焦块。
另一人补充焦炭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形如山岚,称为“岚炭”;有的其色浅蓝,即称“蓝炭”;也有称“枯炭”、“锻炭”、“炼炭”、“旱炭”、“焦子”的。
整体而言,焦出于炭而烈于炭。焦炭主要用于冶铁、冶铜、煎银等。
明玉珍心道这和烧制木炭也没什么两样,难怪这个技术早就有了,只是其中的煤焦油多半也燃烧殆尽。不过对煤焦油的认识除了可以用于防腐之外,也就不知道了,干脆就不折腾了。
他问道:“可知为何要将煤炭烧成焦炭?”
一人不知,一人答曰“因为硫质使得铁脆,故以火烧去硫质”。
当然,这个时代利用土法炼焦,可以不用木炭冶炼出较低杂质的铁料。但因为焦炭中仍含有硫、硅等元素,其铁质还是不如木炭冶炼的闽铁、粤铁。
明玉珍便让能答的做副提领,不能答的做同副提领。副提领主要负责炼焦所的技术问题和生产组织工作,而同副提领主要是探究水泥的生产工作。
目前给的水泥配方就是黏土、石灰石和赤铁矿为主要成分。由于不是传统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生,配方再往下怎么搞是真不记得了,不过毕竟掌握了科研的方法,今后财力、物力上来后总是能改进的。
主要是在自己当前的认识下,水泥只是改善建筑物的一个民用材料,所以在投入上只是如布局一个闲子一般先搞着。
接着明玉珍向两个冶铁工匠普及了生铁、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和生铁的概念,然后询问:
“二位的冶铁经验和学识,我已经知晓。现在我想知道如何得到大量高质量的钢?”
两人都是冶铁好手,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听了明玉珍的描述终于部分理解为何生铁经过炒钢法的处理就能变成熟铁。
“小人认为还是得用炒钢法。用炒钢法能得到好熟铁,要是把握准了应该能得到好钢。”
另一个铁匠也点头赞同。
这倒与明玉珍的看法不谋而合。
“元帅,小人想请教为何炒钢法出的熟铁有好有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