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齐动乱

在这耀眼的光芒中,天地间仿佛出现一幅幅模糊的画面:

一位意气奋发的紫冠少年站在皇家殿堂上。他一袭青衫,俊朗的面庞透着自信与从容,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目光如炬。

紫冠少年朗声道:“自古道,英雄莫问出处,诗文自有高低。看我大齐江山,河山壮丽,百姓安居。”他顿了顿,抬头望向众臣,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且听我一首《大齐图》:

旭日东升映大川,江山如画万家安。

金戈铁马守边疆,四海升平筑梦圆。

五谷丰登歌盛世,千秋伟业民心欢。

欲问国运长久计,风雨同舟不惧难。”

大殿内,群臣一片哗然,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老皇帝齐弘德端坐在龙椅上,身披金色龙袍,龙纹金线在烛火中熠熠生辉,威严的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他轻轻拍了拍手,一旁的年轻妃子身穿雪白长裙,满脸温柔地靠在他肩上。

“好一个‘千秋伟业民心欢’,真是我大齐的绝代才子!”老皇帝朗声说道,目光慈爱地看向右边的太子,“太子,你门下倒是人才辈出。”

太子齐世人一袭紫袍,雍容华贵,手握玉壶,为少年斟酒,面带得意地说道:“儿臣门下文人骚客皆是我大齐天下的英才,其中此人最为出彩。还请父皇品鉴。”

自信满满的紫冠少年微微鞠躬,谦逊地说道:“臣岂敢与“大齐数不尽的天才”相提并论,臣惶恐。”

老皇帝大喜,龙颜舒展,吩咐身旁的太监总管王宝德:“快赐座。”

大殿上,群臣朝贺,太子一派的官员都受到了重赏,而大殿一角的酒桌上,二皇子齐道人却一脸阴沉地喝着闷酒,他身着黑色锦袍,神情阴郁,其党羽纷纷面露难色,而大殿内其余人却并无察觉,依旧载歌载舞中。

大殿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间悬挂着无数宫灯,烛光映照下,群臣们身穿各色华服,或青或红,衬得殿堂内如同人间仙境。殿外夜色如墨,远处的宫墙隐约可见,宫灯摇曳,映照出一片祥和的气氛。

一日,出京打猎的老皇帝收到密报。密报送到时,老皇帝正在苍翠的山林中策马奔腾,他身后跟随的是数十名骑兵,皆是精挑细选的御林军,个个精神抖擞,骑术精湛。老皇帝抬手接过密报,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太子私自调动京畿附近三个军营的兵力,在太子府中有近万副甲胄和长枪利剑,且有四名道劫境强者。”老皇帝的声音沉了下来,眼神中透出一丝不安。

一旁的太监总管王宝德阴险地说道:“皇上,太子这是要谋反啊。”

老皇帝顿时大惊,年迈的身躯从汗血宝马上摔了下来,眼神里满是愤怒和震惊。一旁的几名太监急忙上前搀扶:“快宣二殿下觐见!”

不久,二皇子齐道人身穿戎装,手握长剑,神情肃穆地进入帐篷。他身后跟随的是几名精锐护卫,个个眼神冷峻,杀气腾腾。

“父皇,大事不好了!”二皇子齐道人语气急迫,脸上满是焦虑,“京畿已被太子占领,文武百官都已被太子控制,太子门生正准备让太子登基称帝。”

随后,三皇子齐良人也赶到,身穿红色锦袍,手持长枪,目光如电,“太子已调十万兵马,外加数十名道劫境强者,正往狩猎大营杀来。”

老皇帝一听,直接昏死过去。老太监王宝德不慌不忙地抽出银针将老皇帝刺醒,看似忠心地说道:“陛下,为今之计,只有让二皇下使用虎符,将塞北三十万边军调回京畿勤王护驾。”

老皇帝犹豫了许久,喃喃道:“边军一撤,那我大齐北边便没有了屏障,大荒王朝的军队虎视眈眈,不久便会迅速南下,到时我大齐边郡的十几万百姓都会沦为大荒王朝的奴役,朕再想想。”

此时,几里外的禁军营地竟传来喊杀声。喧嚣声中,三名自称是太子门下的道劫境强者杀入禁军军营,如猛虎出笼,气势逼人。

老皇帝身边的禁军统领寒千机闻声而动,眉头一皱,随即冷声命令道:“诸将随我出帐迎战!”

寒千机率领数十位武将快步冲出帐篷,出帐的瞬间,寒千机的元气瞬间转化为神元,精神力大幅提升,灵魂气息宛如潮水般席卷天地。三名刺客以及随从一时间被这强大的气势所震慑,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几步。

身旁的将领们纷纷爆发出化神境实力,腾空而起,强大的灵力在空中凝聚,形成一个巨大的屏障,将皇帝的大帐牢牢护住。寒千机一声怒喝,身形如电,一跃而起,长剑出鞘,剑光如霜雪般寒冷。他飞速斩杀了两名刺客,血光迸溅,余下的数名刺客见状,纷纷退避,转身逃窜二皇子所驻营地方向。

寒千机收剑入鞘,目光如炬,迅速返回大帐。他推开帐帘,满身杀气,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皇帝将虎符兵印交给二皇子齐道人的情景。

老皇帝面色凝重,声音嘶哑地说道:“道人啊,朕将此兵符交与你,望你率军勤王,护我大齐。”

二皇子齐道人接过虎符,神色坚定,随即向皇帝行礼:“儿臣定不负圣命!”

寒千机闻言,心中震动,忙跪地请奏:“皇上,边军一旦调动,北疆防御必将空虚,望皇上三思。”

皇帝却已心意已决,挥手道:“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三皇子齐良人站在一旁,冷眼旁观,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寒千机心中暗叹,无奈地退至一旁,心中已然明白,朝廷内外的风云已不再由老皇帝掌控。

帐外,喊杀声渐渐平息,寒千机的将领们各自归位,但他们心中皆有不安的预感。皇帝授予虎符之事,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局正在悄然展开。而在这变局中,他们能否保全自身,尚未可知。

夜幕降临,皇宫中灯火通明,却掩盖不住即将来临的腥风血雨。禁军营地外,风声呼啸,仿佛在为这一场权力斗争的序幕拉开低吟哀唱。

寒千机还想觐见劝谏,三殿下三皇子齐良人手持半截虎符命令道:“寒统领听令,你等部下即日起全归我帐下军机处节制,大齐帝皇虎符在此,凡不听号令者,格杀勿论。”

跪在内帐的寒千机等将领还未从刚才的旨意里醒悟过来,便听到太监王宝德的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太子不法,勾结逆党,毁我大齐百年之基业,肆意妄为,实属大逆不道,天地难容。今命二皇子齐道人、三皇子齐良人即刻率领三十万边军,携各郡守卫兵马,火速进京,讨伐叛逆,平定内乱。

太子及其门人叛贼,无论官位高低,门第尊卑,悉数就地处决,灭其九族,以儆效尤。凡朝中百官,与太子逆党有勾结者,尽皆押入天牢,由刑部逐一审讯,查明罪行,按律惩处,绝不姑息。

大齐江山,赖忠臣良将,今有内乱,望尔等尽忠报国,护我社稷,共襄盛举。

钦此。

皇帝诏谕

随行的文武官员们皆一脸震惊,仿佛被雷击中一般,不敢相信太子竟然造反。平时温文尔雅的太子竟然策划了这场叛乱,而老皇帝更是下达了如此狠绝的诛杀圣旨。

殿内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那些原本与太子交好的官员,脸色惨白,颤抖不已,有些人更是瞬间瘫坐在地上,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仿佛天塌了一般。

一位太子派的重臣,原本身着绛紫朝服,此刻却脸色如土,双手颤抖不已。他无力地跌坐在地,喃喃自语道:“这……这不可能,殿下……殿下怎么会……”

另一名官员,也是太子的心腹,双目呆滞,似乎还在努力理解眼前的一切。他额头上冷汗涔涔,身体不住颤抖,嘴唇发白,仿佛整个人都失去了生气。

而那些平日里与太子不睦的官员,此刻虽心中窃喜,却也不敢表露分毫,只是默默低头,屏息静气,生怕卷入这场皇权斗争中。

御史大夫王元明,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向来中立,不偏不倚。他见众人惊慌失措,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太子造反,实属大逆,微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严惩叛逆,还我大齐清明。”

老皇帝眉头紧锁,眼中透着一丝悲凉与愤怒。他用力挥了挥手,说道:“朕绝不会姑息养奸,叛逆之罪,人人得而诛之。”

随行的数位武将,身着金甲,眼中透出坚定。他沉声道:“陛下,臣愿率领禁军,全力追捕叛逆,誓死捍卫大齐江山。”

老皇帝点了点头,目光沉重地望向远方,仿佛看见了那动荡不安的京城。他知道,今日之后,大齐的朝堂将不再平静,而他的心,也再也无法安宁。

那一旁的内侍总管王宝德,看似恭顺,眼中却闪烁着阴险的光芒。他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眼下要务,还是速命二殿下和三殿下,率兵进京,剿灭叛乱,以保江山社稷。”

老皇帝点头应允,随即下达命令:“传旨,命二皇子齐道人、三皇子三皇子齐良人,率三十万边军及各郡守卫兵马,即刻进京,剿灭叛逆。”

群臣顿时心情复杂,各怀心思。太子派的官员们仿佛身处冰窟,冷汗涔涔,心知这一场劫难,难以幸免。而那些中立的官员,则更加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慎,便会卷入这滔天的漩涡中。

此时,大殿外一阵风吹过,吹动了殿门上的绣帘,帘后的阳光显得那样明亮,却也那样冷酷。宫殿内外的对比,仿佛映照出这场宫斗的残酷与无情。

当寒千机等将领护驾老皇帝再次回到京畿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惊不已。

城门口,二皇子齐道人和三皇子齐良人冷冷伫立,一身是血,盔甲上血迹斑斑,战马喷吐着白气,显然经历了一场惨烈的血战。他们的眼神冰冷而坚决,仿佛刚从地狱中走出。京畿内外,硝烟四起,血流成河,惨烈的战斗痕迹无处不在。

城内,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尸横遍野,血迹斑斑,房屋倒塌,街道上一片狼藉。曾经辉煌的太子府已经被大火焚烧成灰烬,灰烬仍在空中飘散,散发出令人窒息的焦糊味。破碎的瓦片和被烧毁的木梁堆积在一起,曾经的繁华尽皆不复存在。老皇帝目睹此景,心如刀绞,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皇上!”寒千机急忙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老皇帝,眼中满是焦急与愤怒。老皇帝眼中的泪水涌出,他的声音颤抖,“这……这是我的大齐京城啊!怎么会变成这样!”

二皇子齐道人见老皇帝到来,立刻下马,恭敬地跪拜行礼,然而他眼中的冰冷并未散去。“父皇,叛贼已平定,请您放心。”他的声音低沉而冷酷,仿佛在陈述一件普通的事情。

三皇子齐良人也随之跪下,声音同样冷静而无情,“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叛逆之事已无后患。”他的盔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彰显着刚刚经历的战斗。

老皇帝颤抖着抬起手,指着满目疮痍的城池,声音嘶哑,“你们……你们这是……”

齐道人和三皇子齐良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齐道人低声道,“父皇,这是为了保全大齐,为了皇权稳固,我们不得不如此。”

寒千机的拳头紧握,眼中闪烁着怒火,他猛然抬头,看向齐道人,“二殿下,三殿下,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样做会让多少无辜百姓受害!”

齐道人面无表情,冷冷道,“寒统领,战乱之中,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他的声音冰冷而坚定,没有一丝动摇。

老皇帝的心在滴血,双眼无神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突然间明白,自己一直信任的儿子,竟然会如此残酷无情。他的身体开始摇晃,寒千机连忙扶住他,眼中满是担忧。

“皇上,请您保重龙体。”寒千机低声道,语气中带着无尽的痛心和愤怒。

老皇帝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痛楚。他知道,现在不是表现软弱的时候。他睁开眼睛,目光坚定地看向二皇子齐道人和三皇子齐良人,“你们要记住,这大齐的江山,是无数百姓的血汗换来的,不能再让他们受苦了。”

齐道人和三皇子齐良人低头应是,但眼中的冷意并未消散。他们知道,为了皇权的稳固,他们必须继续冷酷无情,哪怕背负无尽的骂名。

老皇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内心想到,从今以后,他的大齐将不再是昔日的繁华盛世,而是一片腥风血雨的战场。他只能默默祈祷,希望未来能有一丝光明。片刻之后,老皇帝竟在马上摇摇欲坠。

“皇上!”寒千机急忙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老皇帝,眼中满是焦急与愤怒。他身披银甲,眉头紧锁,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然事态紧急。

二皇子齐道人和三皇子齐良人见状,齐齐上前行礼。齐道人神情肃穆,目光冷峻,身着玄色长袍,气度威严。“父皇,太子畏罪自杀,已被烧为灰烬,只留下遗书一封。”他说着,递上一封烧得半焦的信,信上还带着隐约的焦痕和血迹。

老皇帝颤抖着接过信,双手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打开一看,信中字迹凌乱,但每一个字都仿佛烙印在他心上:“本宫为大齐未来,谋划多年,只恨天命不佑。今日一败,皆因时运不济,吾心如死,愿以此谢罪于天下。”

“逆子!”老皇帝怒吼一声,眼中满是痛苦与愤怒,“朕待你不薄,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他的声音嘶哑,满是悲怆。

三皇子齐良人门下官员黄丘上前一步,脸色凝重,身着锦绣朝服,眉宇间透出一股坚定,“陛下,太子的门人已全部被二殿下所部剿灭,余者皆押至天牢,待刑部审讯。此事绝不可再生,必须彻底清除余孽。”

老皇帝听后,疲惫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苍凉,“办得好,良人,道人,此次你们功不可没。”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悲凉,“大齐未来,朕要依靠你们了。”

二皇子齐道人和三皇子齐良人互视一眼,心中都有所思虑,齐声说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誓保大齐江山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