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制作长弓

翌日一早,祠堂开始掘土动工。

匠工都是从方贤的盐场找来的,不过,听说是要建立祠堂,为阵亡的家乡子弟树碑立传,介亭百姓纷纷前来帮工。

第一日,匠工取石、雕琢、打桩、匠造,在百姓的帮助下,祠堂很快就有了雏形。

第二日,墓穴准备妥当、石碑也刻好了亡者的姓名。

第三日,阵亡将士的骨灰入土为安。

这一日,祠堂内哭声一片。

不过,看到家中子弟也有树碑立传的这一日,百姓们痛苦的心中也多了丝丝慰藉。

第四日,方贤离开介亭,返回夷安。

临行之前,方贤将几个伤卒放在祠堂,让他们轮番值守。

这些伤卒除了本该领取的抚恤之外,每月还可以领取相应的月俸。

死者有归途,伤者不抛弃。

方贤的这般作为,当即让介亭军卒上下一心,对其凭添了几分忠诚。

至于介亭县令,方贤也送了一尊金光闪闪的金佛。

县令拿了好处,自然大开绿灯。

原本占地三亩的祠堂,县令大笔一挥,将方圆三里的地方全都批给了方贤。

方贤也没有白拿,只是以十贯的价格象征性地买了下来。

虽说是一片无主的荒地,但这般手笔也很是惊人。

了结了心事,方贤便给介亭军卒又放了三日的假,而他带着亲卫以及部分匠工一路回转。

途中,并未意外。

离开了五六日,赵毅的赵家寨已然建的有模有样。

之前的旧寨已被黄巾付之一炬,如果原址重建,必然要将废墟处理一番。

为了节省时间,赵毅重新选址,另建村寨。

眼下,天气寒冷,匠工先建了民居,让百姓有了住所,然后才开始打造相应的配套设施。

水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只是,此时开凿水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毕竟,并非每一次开凿都能凿出水来。

如果位置不佳,要么无法出水,要么遇到坚硬的岩石凿不穿。

这时,方贤带来的匠工便展现出手段,他带着工具,先是观察地势,然后只要凿开几尺的土层便能判断是否适合凿井!

刚开始,乡民不以为然。

直到两丈深的井水开始出水的时候,他们才心服口服。

匠工的珍贵性可见一斑,他们虽然无法上阵杀敌,但却能在后勤补给等方面给军士带来巨大的帮助。

这一日,方贤将麾下的匠工召集起来,“诸位可曾做过弓?”

三名匠工面面相觑,不发一言。

长弓可是朝廷管制军械,谁敢不打自招?

方贤笑道:“诸位放心,我如今是夷安县尉,就算你们打造过军械,那也无妨,一切有我为你们担着!”

有了这样的保证,一个黑脸匠工方才比划着尺寸,回禀道:“县尉,草民曾经做过角弓。”

相较于军用品,角弓的射程只有四五十步,用来猎杀动物尚且面前,但若想要上阵破甲,显然有些困难。

之前,方贤从黄巾手中缴获了大量的角弓,他试了一番,觉得杀伤力不足,不能满足自己对于远射武器的杀伤力要求。

幸好,方贤依稀记得一篇制作长弓的“干货贴”。

与大汉官府使用的军用复合弓相比,长弓成本低、射程远!

《考工记》中记载:“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

也就是说,想要制作一柄弓箭,需要在冬季制作弓干,春天制作弓角,夏天制作弓筋,秋天将其合并成型。

这样复杂流程制作的弓矢寻常军卒根本用不上,只有将领才能用的起。

方贤想要加强麾下军卒的远程打击力量,自然不能采取古法,那么只能用长弓了!

长弓中最有名的便是苏格兰长弓,它的射程超过了一百步,甚至可以达到一百五十步,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汉时的朝廷弓矢。

射程代表杀伤力,如果方贤麾下真能装备一支长弓手,必然可以弥补他缺乏远程武力的不足。

制作长弓,最好的材料是紫衫木,除此之外,榆木、白蜡木、榛木也能作为替代品,它们韧性足,不易折断。

只是,想要将脑中的知识付诸于实践,需要有匠工的配合,这才是方贤招揽匠工的目的:“我有一个古法,可以制作长弓,谁愿意试试?”

县尉还懂制弓?

这可不是行军打仗!

其余几人犹豫间,黑脸的匠工已经主动请缨:“县尉,我愿意试一试!”

“好,若能制作出长弓,赏钱一贯!”

“多谢县尉!”

制作长弓的原材料,榆木、白蜡木已经运到了空地上。

这些木材不少都是从村寨中采买来的,它们未经过暴晒,反而在阴冷的地方阴制过,最适合制弓。

弓背材料要选择树干位置最笔直的部分,这里纹理均匀,没有木节。

“切削的时候,要做的中间厚、两头略薄,对了,两端必须要修成八边形!”

针对方贤提出的要求,黑脸匠工一丝不苟地制作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弓背成功制作出来。

方贤将弓背弯曲,试了试力道。

榆木毕竟不是工业化制品,它们的密度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需要匠工对硬度大的部分进行修改调试,直到与另一头相匹配。

只有弓背两头的硬度一样,弓矢才能精准。

弓背调修过后,匠工按照要求,又挫出了专门放置弓弦的弦槽,一头浅,一头深。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一切准备妥当,接下来就是驯弓了。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弯它。

汉朝的工艺是采取慢火烘烤的方式,这样会损伤弓背,削减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弓矢的射程。

“先做一个托架!”

托架可用硬木制成,一端竖着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另一端设法垂直固定在地上。

半个时辰换一次弦!

趁此间隙,方贤让人找到羊肠、马筋。

这可不是煮着吃的,而是用来做弓弦的。

黑脸匠工对此颇为熟稔,其他匠工在方贤的应允下也开始动手制作长弓了。

终于经过前后两个时辰的等待,第一柄长弓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