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赋税贪赃之事

“镇北侯,你许久不曾在朝中任职,对于各地赋税一事已是不大了解,河东、江南、河西、辽东等地所上缴的赋税,哪有你所说的那么多!”

对于气急败坏的周成宏,韩羽嘴角的笑容越发灿烂。

只是,那笑容在周成宏看来透露着些许冰冷。

“周尚书,有些东西,非要本侯点明了来说?”

韩羽皮笑肉不笑的问道。

“镇北侯,你有什么话直说便是!本官做事清廉,身正不怕影子斜!”

见周成宏回答的甚是坚定,没有丝毫悔改之意。

韩羽也不再与之废话,当即喝道:“周尚书,征收赋税一事中,可操作的空间极大!”

“官员可通过多算耗羡,巧立名目,收受贿赂,雅贿,偷税,瞒报等多种方式,来中饱私囊!”

“其中,多算耗羡最为夸张,百姓所缴纳的多为细碎银子,熔铸为标准规格会有损耗,官府则会加收火耗弥补,火耗加成有多有少,少则一成,多则四成!”

“除此之外,瞒报等方式,也都能从中大肆敛财!”

“具体怎么操作的,周尚书应当比本侯知晓的更清楚吧?”

韩羽那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大殿内不断响彻开来!

周太后聪慧不假,可对于这些操作,还真不太了解,在听到韩羽所说后,坐在首位上的周太后,此刻美眸中都闪烁着些许惊异。

周成宏是她麾下之人不假,但她也并帮助周成宏敛财!

毕竟,周太后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朱慈烺。

不论是周成宏还是其麾下官员,但凡敛财,无异都是在挖掘大明根本!

届时就算是朱慈烺亲政,也难以扭转局面。

“周尚书,镇北侯所说,可都是真的?”

周太后脸色冷清,目光盯着周成宏问道。

周成宏闻言,身躯一震!

眼瞳内满是惊恐之色,对于韩羽所说的这些,周成宏怎会不知道!

但在这个时候,他又怎么能承认!

当即跪在朝堂之中,满脸委屈的看着周太后,大声喊冤:“太后!陛下!此事不过是镇北侯意淫罢了!”

“此次征收赋税,户部上下都为之努力!哪有镇北侯所说的这般贪污!”

“臣冤枉啊!”

在周成宏之后,朝中不少户部官员也都纷纷跪下,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被冤枉的!

“还望陛下,太后明察此事!还微臣一个清白啊!”

周成宏眼眶中的泪珠不断顺着脸颊留下。

那般可怜模样,好似韩羽真的冤枉了他。

韩羽淡淡的瞥了其一眼,缓缓道:“周尚书还真是可怜,莫非真是本侯冤枉了你?”

“呵呵……”

话音未落,韩羽便冷笑了一声:“冤枉不冤枉的,本侯不知道。”

“但这演技,着实不错!至少比当初那周全量生动了许多。”

“镇北侯!你!为何要栽赃陷害于我!”

周成宏手指韩羽,在朝中大声喝道。

“你与其如此冤枉我,倒不如拿出确切的证据!”

这话,并非是说给韩羽听的。

而是说给坐在朝堂首位的朱慈烺与周太后的。

在前方的季明尚,也明白了周成宏心中所想,当即拱手站出:“陛下!太后!”

“如今镇北侯对于赋税一事颇有质疑,不如就让镇北侯调查此事。”

“若镇北侯能够查到下方官员是谁在徇私枉法,贪污受贿!那就对其予以重刑!”

“可若是冤枉了周尚书,也请韩侯能够认错,认罚!”

随着季明尚话音落下,坐在龙椅上的朱慈烺,眼眸随之闪烁,当即拍手道:“季首辅所说甚是在理!母后,不如就按照季首辅所说的来做?”

在其身侧的周太后见状,美眸中有着欣慰之色出现。

自朱慈烺上朝以来,很少在朝堂上言语。

如今能够主动开口,也是有着一定的进步。

周太后自然是不愿打击朱慈烺,当然,季明尚所说的,这的确是一法子。

“好!此事由陛下来定。”

在得到周太后的同意后,朱慈烺那奶声在殿内响彻:“朕令镇北侯严查赋税一事!”

“其中若有官员收受贿赂,镇北侯可先斩后奏!”

“若征收赋税之官员公正清廉,镇北侯需向周尚书负荆请罪!”

韩羽听着朱慈烺所说,眼中有着点点诧异,朱慈烺比他想象中成长的还要快。

这般言语,能够从一个六岁娃娃口中说出,已是不易!

“多谢陛下!”

不等韩羽开口,周成宏当即冲着朱慈烺跪下行礼道谢。

好似他真的没问题一般。

随之韩羽也行礼接旨:“臣遵旨!”

在此事之后,韩羽又站出,沉声道:“陛下,太后娘娘,臣今日上朝,还有一事想要禀报。”

“讲。”

“先皇下令支援倭国的朝臣已然回京,是不是也该官复原职?”

周太后闻言,美眸中多出了些许思索之色。

如今朝中局势还算明了,并且各个部中的官员已是安排妥当,若再将这些人安插到其中,麻烦不说,其所站阵营是什么一时间难以琢磨。

“镇北侯,此事要不日后再议?如今六部官员都已安排妥当。”

“若将其重新打散,令其加入,多有不妥!”

周太后不曾答应,也不曾拒绝。

韩羽对于周太后的这一回答,并不感到意外。

拱手继续道:“太后的担忧,臣理解。”

“只是这些朝臣,乃是先皇最为信任之人,若就这么将其搁置,传出去怕是有辱陛下明君之名啊!”

“您说呢?”

韩羽这话,可谓是说在了周太后的软肋上。

正如先前所说,周太后不论是在朝中布局,还是如何,其目的都是为了朱慈烺日后能够更好的接下朝廷。

一旦朱慈烺在民间、朝中的声誉受损,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先前支援倭国的朝臣中,多是各部下方的小官员。

换句话来说,这些人在朝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其职位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

思索过后,周太后面色严肃的喝道:“镇北侯所说不无道理,朝臣奉先皇之令,不远千里支援倭国!如今凯旋,自是不能让其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