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太阳的纪念碑:古埃及的方尖碑
新王国时期,神庙建筑开始普及,神庙大门两侧一般会立两座方尖碑。方尖碑碑身呈方柱状,棱角分明,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石碑顶端有形似金字塔的碑尖,这个基本造型也是方尖碑名字的由来。方尖碑的碑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在阳光下面,这些合金材料会反射阳光,由于方尖碑一般较高,因此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方尖碑闪耀着太阳一样的光芒。方尖碑造型优美,制作精良,虽然是神庙的附属建筑,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古埃及除金字塔外的另一件杰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方尖碑剥离出来,单独介绍。

卡纳克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方尖碑

埃及阿斯旺采石场中一个未完成的方尖碑
方尖碑外形巨大,有的重达几百吨,但并不是由很多石材黏合而成,而是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根据方尖碑的造型以及它们摆放的位置,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三个主要作用:方尖碑一般放置在太阳神庙门外,碑尖故意造成闪闪发光的效果,是太阳神的标志;方尖碑碑身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经过埃及语言学家的破译,这些文字一般记载着法老们的功绩,赞颂法老们统治的伟大,说明这种石碑具有纪念性;当然了,作为建筑群中的石碑,本身也具有装饰性。总体来说,宗教性、纪念性和装饰性就是方尖碑的主要作用,也是方尖碑的建造原因。
根据文字记载,方尖碑一开始在古埃及出现的时候,并不高大,也不算优美。后来法老们渐渐意识到,如果将这种尖利的石碑建得更加高大,就更能彰显法老统治威权,因此方尖碑就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美。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完整的方尖碑是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前1991—前1786)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约前1971—前1926)在位时所建,现在,这座方尖碑竖立在埃及首都开罗东北郊原希利奥坡里太阳城神庙遗址前。这座大方尖碑高20.7米,重121吨,是辛努塞尔特一世为庆祝其加冕成为埃及新一代法老而建的。近4000年过去了,这座方尖碑仍旧傲然耸立,向人们展示着古埃及法老的威仪。
方尖碑动辄几十米、上百吨,而且还是用一整块天然石料开凿而成,这就使得石料的选择非常讲究,巨大的体积也给方尖碑的运输和竖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据考证,古埃及方尖碑的石料一般取自阿斯旺,从阿斯旺到底比斯有200公里,方尖碑做好之后,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需要7个月,在哈特谢普苏特神庙中就有描绘从尼罗河上用驳船运送方尖碑的壁画。那么,如此沉重的方尖碑怎么竖立起来呢?考古学家通过考证,推测出了古埃及人竖立方尖碑的方法:先建造一个基座,基座中原本要竖立方尖碑的孔洞里注满沙子,在基座两侧堆砌石头沙子,做成斜坡,方尖碑通过斜坡被拉到基座上然后将它竖直立于基座上。这时候,通过事先设置好的隧道,掏出基座中的沙子,石碑就会由于重力慢慢立到基座中。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方尖碑都损坏了。现在全世界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一共有29座。古埃及被罗马帝国征服之后,很多方尖碑被掠夺,再加上一些方尖碑被当作外交礼物赠送给外国,埃及本土现保存有7座方尖碑。意大利(包括梵蒂冈在内)拥有埃及方尖碑最多,有13座,其中大多数都是古罗马时期从埃及运往罗马帝国的。剩余的9座分布在欧美其他国家:法国1座、以色列1座、土耳其1座、波兰1座、英国4座、美国1座。这些方尖碑中,比较著名的有3座,分别是卡纳克阿蒙神庙的方尖碑、法国巴黎协和广场的卢克索神庙方尖碑,以及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广场的方尖碑。
高93米、重350吨的卡纳克神庙(即阿蒙神庙)方尖碑,是一代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在位时期的建筑杰作,也是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哈特谢普苏特即位之后,为了应天顺人,她命人建造了两座当时最大的方尖碑,立在卡纳克阿蒙神庙第四道和第五道大门之间。哈特谢普苏特执政21年后,被她贬到神庙里当祭司的图特摩斯三世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王位。图特摩斯三世为了复仇,在全国范围毁坏女王的建筑和雕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毁掉女王的方尖碑,仅仅是砌起高墙把它们遮挡了起来。这样的一个报复性的举措恰恰对方尖碑起到了保护作用,等到高墙倒塌,人们才发现方尖碑完好无损,这真是戏剧性的一幕。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呈八角形,卢克索神庙方尖碑就矗立在广场中心。这座方尖碑高22.83米,重约230吨,碑身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卢克索神庙方尖碑造型简洁大气,比例协调,竖立在协和广场,与广场整体的建筑风格非常和谐。方尖碑的碑面上刻着古埃及象形文字,文字内容是赞颂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丰功伟绩。
方尖碑的底座基石是后来法国人建造的,上面记载着从埃及运送方尖碑到法国的艰辛过程。1822年,法国考古学家尚波里翁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使得古埃及历史上许多谜团得以解开。为了表达对这位考古学家的感谢,1831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将卢克索神殿前两座方尖碑中的其中一座赠送给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普。路易·菲力普非常重视这件事,派人前往埃及接受方尖碑。1831年10月,在埃及方面的协助下,他们先将方尖碑从基座上放下来,然后运到尼罗河滩装上专门建造的大船,经过两年多的漫长旅程才回到法国。法国人非常谨慎,他们为了保证方尖碑能够牢固耸立在正确的位置,悉心准备了3年,才于1836年9月将方尖碑竖立在协和广场中央。现在,这座方尖碑依旧傲然挺立,不过它已经不是埃及法老的丰碑了,而是埃及和法国友谊的象征和古埃及文字研究的里程碑。
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广场的方尖碑竖立在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前,这座方尖石碑据说是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从埃及抢来的,距今已有近1900多年的历史。这座方尖碑碑尖上后来添加了耶稣殉难的十字架造型。梵蒂冈的方尖碑的独特之处就是它是一座无字碑,碑身上没有刻上象形文字,也没有图案。
方尖碑作为单体流落于世界各地,衬托着不同的著名建筑,这也使得这些古埃及人的杰作有了新的意义,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