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化青色为浓郁

经常有人问我“差学生”如何教育,我的回答是:“在我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需要帮助的孩子。而且,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帮助!”

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倡导“做最朴素的教育”。简单地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教育要指向人内心的本真;第二层,教育的过程不能带有功利性。那么,就前面所说的“帮助”而言,就是要帮助孩子具备一种能力——开发出自己内心纯真的能力。

“化青色为浓郁”,这是台湾一所中学的校训,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孩子本是“青色”的,我们就不该把他教育改造成“红色”“白色”……让他做最好的自己,在爱的期待中慢慢成长,开枝散叶,蓬勃而浓郁。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我遇到过很多家长,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颜色”的。有的家长即使知道,因为自己不喜欢,也要对孩子强加改变。教育的不幸大都源于此。所以,在这本书的第一章,我首先讲了这个道理,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性问题。与之相比,家长们最关心的“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等,反倒只是相对次要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了。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李老师,你对自己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脱口而出:“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这位家长惊讶地问:“会不会太低了?”我想,这位家长可能是觉得“普通人”三个字太不悦耳了。我们常常会把“普通人”跟“平庸”“没出息”这些词联系起来。由此可见,教育的功利性已经扰乱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甚至打乱了他们生命成长的节律。我想强调的是:在健康、快乐面前,人人平等,能始终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从事家庭教育三十年来,社会在变,教育环境在变,但我发现,家长的问题没有什么改变。在这本书中,我把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出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诚恳地说,有两个问题是我无法解决的。第一,教育的道理不难懂,但是行动起来会受到家庭成员、个体性格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我们做出平衡。具体该怎么做,其实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位家长拿出勇气和智慧。第二,陪伴孩子是一件需要很大耐心的事情,即使是帮助孩子改正一个小缺点,家长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还要做好反复纠正的心理准备。这种耐心,不是谁能教出来的,唯有“爱”能使其勃发。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写了近十年的时间,今天能够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了我最强有力的支持与鼓励,不断地帮助我找到平衡点,有他们的摇旗呐喊,我这个普通人才能始终保持健康快乐。其次,感谢《父母必读》杂志社的编辑段冬梅、《中国教育报》的编辑却咏梅,还有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教授,他们一直在引领我,使我能从纷繁的琐事中看到本真和规律,他们的肯定使我一直欣喜地前行。最后,我还要感谢所有我教过的学生,本书后记“孩子也教会了老师很多”是我对他们的真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