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自觉自律的56种微习惯
- 吴昊臻 吴冕
- 1031字
- 2025-02-19 17:00:04
02 不是孩子不爱学习,是你把学习这件事想难了
Q:
我家孩子不爱学习,有点儿厌学,怎么办呢?
A:
当我们产生这种想法时,应该先想一想:“孩子不爱学习”这句话成立吗?
一天上午,我正在房间里写东西,小女儿过来问:“爸爸,你在工作吗?”
我说:“我在写作业。”
“大人还需要写作业?是在工作吧?!”
“大人也要学习啊,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学习就会有作业。大人是既要学习也要工作的。”
她又问:“工作是不是也是学习?”
我愣了一下,说:“对啊,工作也是学习的一种。你这句话特别有哲理,工作过程可以让爸爸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写作,等等,我们做事情其实就是在学习。”
我们对话的时候,她正在嗑瓜子。
我继续说:“你看,嗑瓜子也是学习。你以前不会嗑瓜子,总是嗑不好,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你现在嗑得就非常好。前一段时间你还练习过吹泡泡糖,吹泡泡糖也是学习,通过学习你就吹出了那么大的泡泡!学习不光是看书、写作业,很多事情都是学习,大人们工作也是一种学习。”
通过这样的日常交流,我给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些信息: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只是在学校学习和写作业,学习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在学习,而且学习也是一件开心愉悦的事。
当孩子说“我不爱学习”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认识到生活处处是学习,衣食住行都是学习。让孩子意识到他是爱学习的,帮助孩子撕掉“不爱学习”的标签,改变孩子对“学习”本身的认知。然后进一步发现,孩子是不是在学习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经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一方面激励我们勤奋读书,另一方面也在潜意识里给我们出示了一个信号:学习就是苦的。
其实,学习在本质上是让人愉悦的。学习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让我们的身体不断产出能让人感到快乐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虽然逐步增加的学习任务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枯燥、疲惫,但这是阶段性的困扰,总体来说,学习带来的内在愉悦感可以战胜这些挑战。
对于学习,我们需要给自己和孩子树立一种认知:每个人都是爱学习的,学习不只是课本学习和写作业,学习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和孩子都要给自己锚定这样一种思维习惯。
【小贴士:家长成长心法】
每个孩子都是爱学习的,但是,如果家长给孩子过多的学习任务,比如给孩子报超负荷的补习班,给孩子过高的期待等,都可能导致孩子负面感受过大,冲淡学习愉悦感,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微习惯亲子践行打卡: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每天晚餐时,全家人分享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并对大家说:我很爱学习,也很善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