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从食物到便便,一段奇妙之旅

我们已经对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和大致功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那我们吃下去的山珍海味最终是如何变成奇臭无比的便便的呢?今天我们就请热量满满的大汉堡来做这个奇妙的变身旅程的主角吧。

光速是最快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看到食物。当然排除外在视线差、或者闭眼的情况下,食物的气、味特征先被人们捕捉到的可能性。汉堡映入眼帘的那一刻,俗话常说的“色-香-味”经典流程就开始了。当你看到汉堡的那一刻,大脑就会条件反射一般地向消化系统发布消化工作启动的指令,消化就开始启动了。这时你的唾液开始生成、胃酸开始增多、胰液开始分泌、小肠也咕噜咕噜起来跃跃欲试。这么多动作都是为消化汉堡所做的充足准备,一旦汉堡入口,所有的消化工作可以即刻开动,绝不耽误一秒享受美味的时间。如果你和汉堡的距离足够近,汉堡中各种食材小分子混合在一起飘在空气中,一不小心就会碰到鼻黏膜中的嗅觉感受器,你就立刻对这份汉堡的基本状况有了大致了解。如果你以前吃过同样的食材,甚至可以马上分辨出这份汉堡的种类。如果你喜欢,那么唾液、胃液、胰液、肠道等将会表现得更加急不可耐。如果你不喜欢,有可能已经开始的消化准备工作就戛然而止了。

有了前面的“色”与“香”的铺垫,我们的口腔已经处于百米赛跑前蓄势待发的状态,当汉堡入口之后,嘴里就像翻江倒海的破壁机一样,面包、牛排、蔬菜、芝士、黄油等一并咀嚼混合。可别小瞧了这一连串的动作,嘴唇、牙齿、舌头等可谓是协调有序,舌头在嘴里360°的搅拌,同时牙齿使了很大劲不停去咬断磨碎食材,但不会伤舌头分毫。食物越来越碎,不经意间就被送进了口腔更深处,等待下一步处理。

口腔是整个消化过程的先锋部队。在嘴里不断的破壁摇晃过程中,食物的部分细胞被破碎,细胞液随之流出,这时的舌根的味蕾们便开始了繁忙的情报收集整理工作。它们可以一一分辨出食材的味道,进而将这些味道相整合,传输到大脑。大脑会再次向身体发出更详细的指令,以充分准备下一步的消化工作。比如,汉堡有面包谷物,身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解决吸收的大量糖分;汉堡很油,身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胆汁、脂肪酶等来消化摄入的油脂;汉堡中的肉很多,身体就会释放更多的蛋白酶来分解肉类中的蛋白质。这些工作必须做在前面,因为消化一旦开始,这些就必须紧锣密鼓地开展,不然食物在消化道不能得到及时的消化分解,那么随之而来的消化不良就非常难办了。

当你感觉汉堡被口腔咀嚼到满意的状态后,你的大脑就会发出指令,关闭会厌软骨,暂停呼吸,开放食管,唾液裹挟着食物被舌头和口腔里的肌肉协同推进了食管。这套动作的精妙在于食物于咽喉要道恰当地分流,只要功能得当,不会有一粒食物和一滴水混入气道当中去。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吃饭时候经常会有呛咳现象,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至此,前面这一系列反应和动作都是可以由主观意识来控制的,当食物进入食管之后,一切的消化工作就不由你了,而是全部进入到了肠神经系统的控制中。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吃了一样让你特别后悔的东西,一旦将其吞下进入食管,那么想主动把它完整吐出来是不可能的。

食物一旦通过咽喉,就进入了自主神经控制的平滑肌世界。这时的汉堡碎末由唾液裹在一起,像南极的破冰船一样一步一步破开了原本闭合的食管腔。这个过程是单向的,不受重力影响,也不走回头路,食物可以一路突破到贲门前。紧接着,贲门括约肌会应势舒张开大概八秒的时间,食物便畅通无阻地进入到胃腔中。

汉堡碎末一旦到达胃腔中,胃壁便开始了全力加速运动,就像搅拌机一样卷动起来,食物碎末一会被甩到胃前壁,一会被甩到胃后壁,折腾几个来回之后汉堡碎末已经基本看不出食材的原形了。除此之外,胃里的酸性胃液也不是吃素的。汉堡的食材就算再干净,也可能会有少量的细菌。这些微生物们一旦到了胃里,就好像跳进了火山岩浆一般,除了有特殊功能的,基本上都殒命于此了。而且经胃酸这么一泡,面包、肉、黄油、芝士、蔬菜等都酥软的不得了,这就为下一步的消化打好了充足的基础。

别看胃是个孔武有力的家伙,但对于汉堡中不同食材的处理可以非常精细。面包属于碳水化合物,胃就处理得非常快,最快半个小时就可以全部处理完毕并输送到小肠中去。蔬菜稍微慢一点,大致需要1~2小时。肉、芝士和黄油包含蛋白质和脂肪,胃的处理速度最慢,最长的甚至需要在胃里待满6个小时才能顺利抵达小肠。

到达小肠里时,汉堡的食材们几乎已经成了米糊状,这便是我们上一节中说到的食糜。首先它们来到的是十二指肠,立刻和胆汁、胰液等混合在了一起。汉堡食糜中的脂肪、蛋白质瞬间就束手就擒,纷纷被脂肪酶、蛋白酶等分解了。过了屈氏韧带这个硬弯之后,便是空肠、回肠的世界。汉堡食糜们被不断的起伏和挤压不断推动,并沿着肠道下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食糜大军被分节运动分割成了一段又一段,分节的食糜们被各段小肠紧紧的包裹起来不停的摆动,很快便被晃得七零八落,成了一堆稀烂泥了。

在小肠的分节和摆动过程中,食糜们逐步由营养大分子分解消化成了葡萄糖、氨基酸、胆固醇、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等小分子,在和小肠壁的亲密接触中陷入密密麻麻的肠绒毛便不能自拔,纷纷渗过肠壁,卷入到流经肠道的血管、淋巴管等之中,参与到人体的生长代谢中了。

经过大约6~8小时的颠簸旅程,汉堡食糜们被吸收后仅剩残渣,终于来到了大肠的世界。和小肠中的颠簸不停相比,大肠的整个状态都是懒洋洋的。来到这里的汉堡残渣们突然变成了散步的节奏,想动的时候向前走一步,不想动了就原地歇着,甚至还有倒退的情况。

不过大肠的懒散是有道理的。因为到达大肠时的食物残渣营养成分已基本殆尽,但水分还是很多,所以在食物残渣们散步的时候,大肠便将这些多余的水分一点一点地吸收了。等来到大肠末端时,食物残渣已经结成了固态的粪便,只待合适的时机排出。而且,如果大肠像小肠那样勤奋工作,不断将粪便输送到肛门口,那样的排便频率估计没有人会受得了。因此,大肠的懒换来了高质量的生活和效率,这其实是一种伟大的生存哲学。

至此,便便已经成形,原先的大汉堡已经灰飞烟灭,作为食用人的你,也根本不可能分辨出那一块便便来源于它。因为从汉堡到便便的整个过程时间太长,甚至可以达到3~4天之久,这么长的时间里穿插进其他食材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