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科普百科丛书:肾癌
- 徐万海主编
- 509字
- 2025-03-14 18:33:46
6.蛋白尿、血尿是如何产生的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大、中分子蛋白质不会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过滤到原尿中,小分子的蛋白质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所以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低。若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造成肾脏的免疫炎症反应,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蛋白质漏出,漏出蛋白质的量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将随尿排出,所以终尿的蛋白质检测阳性。当肾小管损伤时,血液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增多,也可出现蛋白尿。部分健康人在剧烈运动、直立体位时,以及部分急性疾病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为少量蛋白尿,多属于良性过程,发病原因不明确。
除了肉眼血尿,还有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确定的血尿,称为镜下血尿。正常情况下,流经肾小球的红细胞不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所以尿中是没有红细胞的,即使有,数量也少于3个/高倍镜视野。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红细胞就会通过受损的滤过膜。在这个过程中,红细胞会受到挤压损伤,在通过肾小管时又受到pH值和渗透压的影响,所以检测到的红细胞呈多形性,尤其是出现棘形红细胞,这种血尿被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以下部位或尿道出血,多与毛细血管破裂有关,故红细胞形态是正常的,呈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