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第2版)
- 王毅 张秀峰主编
- 1651字
- 2025-03-18 18:33:06
五、临床情景实例与临床思维分析
临床情景实例1
患者,女性,45岁。乳腺癌术后,第1周期化疗后第7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109/L,遵医嘱应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μg,请立即执行。
临床思维分析:①乳腺癌化疗后细胞抑制,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可应用人粒细胞刺激因子;②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途径为皮下注射。
临床情景实例2
患者,男性,59岁。左侧小腿骨折术后第5日。医嘱予应用低分子量肝素6 000U皮下注射,请立即执行。
临床思维分析:①对于骨折术后患者,为预防和治疗血栓,可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②如果患者有该药物的绝对禁忌证,如肝素及其衍生物过敏、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出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则不能使用;③若使用安全预灌装针剂,注意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该方法既能保证剂量准确,又可避免针尖上附着的药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减少局部瘀斑、硬结的发生,注射角度选择垂直皱褶注射法。
临床情景实例3
患儿,男性,2岁。因“按计划预防接种乙脑减毒疫苗”来院。请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及部位,为患儿接种乙脑减毒疫苗。
临床思维分析:①接种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先天性免疫缺陷、癫痫等,如有以上情况,不得接种疫苗;②乙脑疫苗接种时机:乙脑减毒疫苗于幼儿8月龄时首次注射0.5ml,之后分别于儿童2岁和7岁时再注射0.5ml,注射部位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临床情景实例4
(1)患者,男性,54岁。因“近日自觉口渴、乏力、消瘦”来院就诊。既往患糖尿病2年余,未规律治疗。检查:空腹血糖12mmol/L,尿糖(+++)。遵医嘱给予胰岛素8U,皮下注射,3次/d,饭前30分钟注射。请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为患者执行胰岛素皮下注射。
(2)因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如何避免皮肤出现硬结?
临床思维分析:①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②若为长期注射者,应有计划地变更注射部位,可将腹部推荐的注射范围等分为四个区域,手臂、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且一直按照顺时针方向轮换,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临床情景实例5
(1)患者,女性,64岁。诊断为糖尿病,血糖20mmol/L。既往没有接受治疗,请在午餐前予以皮下注射18U胰岛素,选择合适注射的时间及部位。
(2)注射胰岛素后15分钟,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手抖、饥饿感、出冷汗、乏力,请判断此时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
(3)急查血糖,血糖2mmol/L,请进行处理。
临床思维分析:①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进行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操作人员在注射前询问患者的饮食是否已准备在床旁;②该患者注射后15分钟出现低血糖症状,应急查血糖,若血糖≥3.9mmol/L,则患者为低血糖反应;若血糖<3.9mmol/L,则患者为低血糖症,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或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
临床情景实例6
(1)患者,女性,60岁。糖尿病病史10年,晚餐前皮下注射8U胰岛素,请执行。
(2)若穿刺时有出血,应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分析:①操作人员在注射前评估患者的饮食是否已准备在床旁;②胰岛素皮下注射时如碰到毛细血管即可能发生出血,应及时按压止血,更换针头及穿刺部位,重新进行皮下注射。
临床情景实例7
患者,男性,72岁。因“肺部感染”呼吸内科住院。医嘱予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在皮试10分钟后即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医嘱予肾上腺素药物进行抢救。患者现尚未建立静脉通路,请处理。
临床思维分析:患者在皮试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抢救,在静脉通路还未建立的情况下,可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处理。
临床情景实例8
(1)患儿,男性,18月龄。因“需再次接种麻疹疫苗”来院。请为该患者选择合适的部位及方式注射麻疹疫苗。
(2)患儿怕疼,过于紧张,致使断针,该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分析:①麻疹疫苗接种时机一般为8月龄和18月龄;②麻疹疫苗的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③皮下注射发生断针时,嘱患者勿移动对应肢体或做肢体收缩的动作,防止断针移位,然后一手固定局部,下压皮肤,暴露断端,另一手持止血钳夹稳后迅速拔出。
(李胜云 李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