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寻常痤疮
- 李红毅 薛长利主编
- 2406字
- 2025-03-18 22:30:56
一、定义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好发于青少年,亦可见于儿童,可一直持续至成年。患者通常表现为皮肤油腻(油脂分泌旺盛),伴有非炎症性和/或炎症性皮损。
寻常痤疮是痤疮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2010年全球疾病流行率中排名第八。其他痤疮类型包括暴发性痤疮、青春期前痤疮、职业性痤疮、药物诱导性痤疮、坏死性痤疮、高雄性激素性痤疮(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反常性痤疮、热带痤疮、机械性痤疮、表皮剥脱性痤疮、夏季痤疮、化妆品性痤疮。
(一)临床表现
痤疮是一种皮脂腺毛囊附属器疾病,大量分泌的皮脂和角化异常导致毛囊阻塞。皮损好发于颜面部(99%),其次是背部、胸部,这些部位刚好为皮脂溢出部位。痤疮典型的3种皮损类型见表1-1。
青少年(7至12岁的儿童或女性初潮之前)的痤疮以前额和面颊黑头粉刺为主要表现,炎症性皮损通常少见。肾上腺素和睾丸或卵巢发育成熟后雄激素的生成是诱发青少年痤疮的主要原因。
表1-1 痤疮的皮损分型

痤疮的发展一般从亚临床微粉刺(毛囊开口阻塞引起)开始,逐渐发展成闭合或开口粉刺。然后由于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大小不等的丘疹、脓疱和结节(或囊肿),则发展成中重度痤疮。聚合性痤疮是一种少见但较严重的痤疮,患者出现大量的炎症性结节、囊肿,并融合成窦道。
痤疮一般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和分级。目前存在很多痤疮的分类和分级标准,但针对临床实践或研究的最佳分级标准尚未达成共识。通常将皮损分为4类:①粉刺性痤疮;②轻~中度丘疹脓疱性痤疮;③重度丘疹脓疱性痤疮或中度结节囊肿性痤疮;④重度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这些类别之间可能存在重叠,如轻~中度丘疹性痤疮患者的皮损也可伴有非炎症性皮损如粉刺。尽管未有公认最佳的分级标准,但痤疮的分类和分级仍是痤疮治疗的重要依据。
虽然许多痤疮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但是大约60%的痤疮具有自限性。部分青春期痤疮可延续至成年期。由于痤疮反复发作的原因尚不清楚,因此无法预测痤疮是否都会延续到成年。
痤疮恢复后可能留下永久性的瘢痕和色素沉着,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达95%的痤疮患者造成了不良影响。除了继发瘢痕,痤疮也可给患者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痤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因人而异,例如轻度痤疮也可能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相反部分重度痤疮患者自身的心理负担可能更小。因此,临床指南建议在选择治疗方案前最好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或心理指标。
(二)流行病学
痤疮患病率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寻常痤疮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影响全球约6.54亿人(9.4%)。2015年发表的一篇针对全球范围内寻常痤疮发病率的文献提出,各国的痤疮患病率在0.1%(坦桑尼亚)~17%(伊拉克)。中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7 000多名青少年和成年人中痤疮患病率约为8.1%。一项关于德国人痤疮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提示896名受访者中痤疮患者占26.8%,且发病年龄一般在14~29岁。农村地区和非西方国家痤疮患病率相对较低,国外文献调查结果显示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特罗布里群岛北部人群和巴拉圭的阿奇人群中未发现痤疮患者。
青少年痤疮患病率高达93.2%。巴西青少年痤疮患病率高达96.0%,其次是澳大利亚(93.3%)和中国(81.5%)。马来西亚小学生(67.5%)、塞尔维亚(51.8%)和埃及中学生(54.2%)痤疮患病率相对较低。中国青少年痤疮高发年龄主要在15~19岁。青少年痤疮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可能延续至成年期,特别是女性患者。成年期女性是一个逐渐增长的痤疮人群,其面部痤疮的患病率约为12%。关于成年期男女发病率的文献报道结果不一,有研究提示成年期男性痤疮患者多于女性,而另一项研究结果则显示女性多于男性。但总体上男性更容易患有中重度痤疮。
大多数患者的痤疮属于轻度(中国轻度痤疮患者约占58.4%~68.4%),17%~36%的患者为中重度痤疮。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炎症性皮损越常见。在美国0至17岁人群中,重度痤疮多见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例如14~15岁的白种人、11~13岁的女性以及具有较好社会经济地位背景的人群。
尽管痤疮患病率很高,但普遍治疗率较低。约65%澳大利亚中学生曾因痤疮就医,仅有44%葡萄牙中学生曾治疗痤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高达83%的患者从未寻求治疗。针对中国青少年痤疮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措施是常规外用药(30.3%),中医治疗使用率较低(3.2%)。
(三)疾病负担
皮肤病带来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根据对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指数(years lived to disability,YLD)的评估,寻常痤疮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四。2010年痤疮患者的疾病负担仅次于湿疹。有报道显示2004年美国因痤疮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三百万美元,包括生产力下降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据报道,痤疮患者的失业率更高,另外痤疮对患者的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痤疮虽然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常伴有显著的不适感和继发症状。其中,结节性痤疮导致的疼痛和瘢痕形成影响了高达95%的患者。寻常痤疮的并发症包括肺部疾病、胃肠道疾病和心理障碍。痤疮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与哮喘、癫痫、糖尿病、背部疼痛和关节炎相当。国外对青春期痤疮患者的调查研究也显示痤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并随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已有不少研究就痤疮对患者心理影响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结果显示成年女性痤疮患者常伴随轻中度的焦虑。许多病例合并有抑郁、焦虑、自杀意念、自卑和社交障碍。一项研究表明痤疮患者较未患痤疮者更易发生抑郁。另一项研究表明严重痤疮更容易导致自杀意念,女性严重痤疮患者的自杀意念是无痤疮或较少痤疮女性的2倍,男性严重痤疮患者的自杀意念则是无痤疮或较少痤疮男性的3倍。大多数痤疮患者(83.8%)认为痤疮对自身外在形象产生了明显影响。
某些治疗痤疮的药物如异维A酸可能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影响,但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重症抑郁症与痤疮药物存在因果关系。然而,有研究提示使用异维A酸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问题有所改善。一位研究痤疮患者自杀意念的学者认为,痤疮严重程度造成的心理负担比药物因素更大。另外,部分学者强调“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高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