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输尿管
输尿管左右各一,是位于后腹腔的肌性管道。上起于肾盂,下终于膀胱三角,成人为25~30cm,直径4~7mm。解剖学上将其分为腹部、盆部和壁内部,输尿管内腔粗细不一,共有三处生理性狭窄: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输尿管穿过膀胱壁处。这三处狭窄具有临床意义,它们是泌尿系结石排出过程中容易停留的部位。少数情况下可见输尿管异位,如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或髂动脉后输尿管,这种输尿管容易发生梗阻,需要切断输尿管将其移至正常位置后行输尿管吻合手术。输尿管跨越髂血管时方向向前,随后进入盆腔经后内侧向膀胱后方走行,这个走向的认识是成功和安全施行输尿管镜操作的关键。
右侧输尿管腰部的前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小肠系膜,至右侧髂窝与回盲部和阑尾相邻,因此髂窝脓肿和盲肠后阑尾炎均可引起输尿管炎症,以致尿中可能出现红细胞和脓细胞,而被误认为泌尿系统感染。左侧输尿管腰部的前方,有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结肠血管,至左侧髂窝有乙状结肠系膜通过,在直肠手术分离或切断结肠系膜时,需注意保护输尿管,以免发生意外。
输尿管上1/3段由肾动脉分支供应;中1/3段由来自输尿管内侧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精索内动脉/卵巢动脉、子宫动脉的分支供应;下1/3段有来自外侧的膀胱下动脉分支供应。这些动脉的分支在进入输尿管浆膜层下有广泛的交通支形成动脉网,因此切断任何一段输尿管对断端局部血液供应并无大影响。
新生儿输尿管长5~7cm,其管腔在末端较狭,1~1.5mm,中间较宽,约3mm,走行弯曲,特别在盆部更明显。婴儿期输尿管多处狭窄,肌肉和弹力组织发育不全,易于扩张和尿潴留,易患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