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超的逻辑:文化、制度与中国的崛起
- 朱天 朱天
- 1577字
- 2025-03-28 09:31:17
从全球比较看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快过发达国家并不足为奇,大多数读者可能都会说,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起点(以人均GDP水平来衡量)非常低。经济学家把这叫作“赶超效应”。但是,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一定快过高收入国家吗?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如表1-1所示,1982—2012年,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38%,还低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包括中国在内的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3.08%。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远远快过高收入发达国家,也快过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优势十分显著。这就是我所说的“中国增长之谜”。
表1-1 1982—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4

本书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将所有经济体分为低收入经济体、中等收入(包括中下等与中上等两个收入组)经济体和高收入经济体三类。其中低收入经济体和中等收入经济体统称为发展中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则称为发达经济体。世界银行最新的分类标准是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GNI,大致相当于人均GDP)来确定的。按照世界银行2012年的标准,人均GNI为1 035美元及以下的是低收入经济体,1 036美元~4 085美元的是中下等收入经济体,4 086美元~12 615美元的是中上等收入经济体,12 616美元及以上的是高收入经济体。到2018年,这些收入标准还略微有所降低。根据这一分类,所有西方国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属于高收入的发达经济体,而发展中经济体则包括中国内地、马来西亚、巴西等中上等收入经济体,印度、尼日利亚、菲律宾等中下等收入经济体,以及海地、坦桑尼亚、孟加拉国等低收入经济体。亚洲、非洲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发展中经济体。
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在国家或地区之间会有差异,在不同时间段也有差异。表1-2将1980—2010年分为三个十年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从中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每一个十年期里都是在全球名列前茅的。此外,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比不上中国,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很快。
第二,所谓的“金砖五国”(BRICS,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其实只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其他方面并无多少共同之处。五国中,只有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经济增长表现突出,俄罗斯、巴西和南非都很一般。俄罗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连续负增长, 2001—2010年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长期衰退后的复苏,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石油和天然气所驱动的。巴西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低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并不十分快速的增长相当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资源价格的上涨。随着资源繁荣(resource boom)时期的结束,近些年来俄罗斯和巴西再次陷入经济停滞。
表1-2 1980—2010年每个十年期的全球人均GDP增长率(单位:%)

(单位:%)(续表)

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第三,“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到了90年代,它们都已经成为高收入的发达经济体。之后其增长速度也显著放缓,进入21世纪,其人均GDP增长率都降至3.5%左右,但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是很快的速度。
第四,在这三个十年里,发展中经济体总体的经济增长不断提速,而高收入发达经济体(包括“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则是不断减速的。但是,除了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地区(主要是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其他发展中地区的经济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总体上是慢于发达经济体的。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才开始超过高收入经济体。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世界自然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而这些地区的国家大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4 若无特别说明,本书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https://datacatalog.worldbank.org/dataset/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本书所用的1982—2012年的数据都是2013年12月18日公布的;所有计算得出的1982—2012年的年均增长率均为1983—2012年这30个年份的增长率数据的简单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