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研习的方法: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第10版)
- (德)托马斯·M.J.默勒斯
- 1152字
- 2025-03-28 10:47:29
中文版序
本书适用于那些愿意去阅读、思考、练习、批判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学生。在本书的九个版本中,我都强调了关于学习成功所必需的三项技能:阅读、思考和练习(Lesen Sie, Denken Sie,Üben Sie)。本书虽是为德国学生而作,但同样有益于中国学生。
近年来,中国法律考试的结构发生了变革,也开始采纳类似德国的闭卷考试(Klausur)的形式(见本书第二章)。对读者非常有帮助的首先是第一章中关于有效学习方法的部分。从事所有重要的学术工作之前,人们都需要进行思维训练,此时,第三章所介绍的“法律论证”技术也能为中国学生所用。本书同时也是法学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南。撰写学术论文时,需要在图书馆以及互联网上进行法律文献的检索(见本书第五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意味着要对各种论题和结构不断地进行推倒重建。这一过程就好比反复地拼、拆一个1000块的拼图,直至找到所有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在拼到第900块拼图的时候放弃,否则功亏一篑。在写论文时,所有人都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相关文献的正确引用规则(见本书第六章)。剽窃会导致丧失博士学位、受到罚金刑,乃至政治生涯提前结束。前国防部长卡尔-特奥多尔·楚·古滕贝格男爵(Karl Theodor Freiherr zu Guttenberg)的剽窃丑闻就是前车之鉴。家庭作业、学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写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根据论文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写作方法。根据论文类型的不同,这些方法可以是问题的具体化,或者某种特殊的处理路径(见本书第七章)。第八章则特别介绍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写完论文之后,常常需要对论文主题进行报告。第九章介绍了演讲和口试中的各种修辞技巧。第十章则是各种拓展案例及答案。本书还适时介绍了“微软Word软件2016版”的使用指南。
本书也有益于所有希望在德国读书或者写作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论文的中国学生。与此相关,最有帮助的章节自然是“法学语言风格”一章(见本书第四章)。
2017年年底,我在C.H.Beck出版社又出版了《法学方法论》(Juris-tische Methodenlehre)[1]一书。比较而言,本书描述了从事学术工作所必需的研究技术和技能,而《法学方法论》一书则着重论证支持法律决定的理由。法律人可能需要在法律争议的程序中提供帮助;法官则需要通过法律的论证说服当事人,努力使案件双方都能满意。《法学方法论》介绍了一百多种论证手段,可资世界各国的法律人在论证法律裁判时引作参考。
在此,我衷心感谢执笔本书翻译的我的学术助手申柳华博士、北京大学和奥格斯堡大学联合培养的马强伟博士和哥廷根大学博士生杜志浩。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中文版才得以如期问世。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李昊副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陆建华编辑、北京大学刑法学2017级博士生唐志威对本书中文版的校勘、出版与发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我真诚希望读者在阅读中收获乐趣,同时也欣然采纳本书的建议。
托马斯·M.J.默勒斯教授(博士)
2018年早春于德国奥格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