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20世纪末以来,网络零售的快速崛起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引发了一场居民消费变革。新冠疫情暴发后,网络零售成为中国消费经济的稳定器和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助推器。网络零售克服了物理时空的约束,使得消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可以随时在全国各地进行跨区域网购和消费。由于网络零售在各地区发展并不均衡,必然会导致消费在区域之间流动。跨区域信息匹配成本的降低使得一个地区网络零售的发展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居民消费,即网络零售对居民消费产生空间溢出效应。更一般地,一个地区的某种经济活动与周边地区的同一经济活动具有相关性,消费作为经济活动中的最终环节,其外部性不仅包括地区内相关部门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活动关联,还在地区间表现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因此,从空间溢出的视角研究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效应显得尤为重要且相当急迫。那么,中国网络零售的时空演变特征如何?网络零售、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怎样的空间相关性和不同地理位置的空间关联模式?在空间溢出作用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网络零售如何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和居民消费升级?网络零售居民消费效应的空间溢出是否存在有效距离边界和地理区位差异?认清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促进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网络零售城乡收益的公平共享,以网络零售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零售产生居民消费效应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构建了网络零售影响居民消费量、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和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模型,探究了中国网络零售的时空分异特征,从空间溢出的视角,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支出效应、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效应、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效应和居民消费升级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为推动网络零售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扩大内需、完善及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提供了技术创新的思路。

内容概述

本书包括八个部分:

第1章为导论。本章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相关概念做了界定,提出了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介绍了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研究创新。

第2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对相关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与评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并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3章为中国网络零售的时空分异。本章探究了中国网络零售的时序演变特征和空间演变特征,考察了网络零售的空间相关性和不同地理位置的空间关联模式,为第4—7章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第4章为网络零售、空间溢出与居民消费支出。本章基于搜寻理论的微观基础构建了网络零售与居民消费支出呈U形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分析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支出效应,并估计网络零售对居民消费支出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距离边界、城乡差异和地理区位差异。

第5章为网络零售、空间溢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根据第4章的结论,网络零售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章构建了网络零售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U形关系的理论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演变趋势进行统计性描述,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网络零售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效应及其中介效应,并估计网络零售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距离边界和地理区位差异。

第6章为网络零售、空间溢出与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本章对“核心-边缘模型”进行了拓展,构建了网络零售对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影响的理论模型,总结了中国各地区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的空间演变特征,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效应,并估计了网络零售对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距离边界和地理区位差异。

第7章为网络零售、空间溢出与居民消费升级。本章基于搜寻理论的微观基础构建了网络零售与居民消费升级呈U形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ELES模型计算了中国居民分类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并进行了消费结构变动分析,对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刻画,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升级效应,并估计了网络零售居民消费升级效应的城乡差异和地理区位差异。

第8章为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对第3—7章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推动网络零售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扩大内需、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和技术创新的思路:其一,优化消费环境,推动网络零售高质量发展;其二,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网络零售发展收益的城乡公平共享;其三,扩展溢出主体和路径,提高网络零售的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创新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1) 理论模型的拓展。其一,构建网络零售与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居民消费升级呈U形关系的理论模型;其二,加入网络零售因素,对“核心-边缘模型”进行拓展,构建网络零售对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影响的理论模型。以上是对传统理论模型的一种拓展,丰富了现有的居民消费理论。

(2) 研究视角的创新。目前针对网络零售居民消费效应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少量文献关注到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支出效应,但鲜有涉及其他的居民消费效应,更没有将区域间的空间效应考虑在内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书在空间溢出视角下,将区域间的空间效应纳入分析框架,研究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支出效应、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效应、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效应和居民消费升级效应。这扩展了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可以系统性地揭示网络零售产生居民消费效应的实现机制。

(3) 研究方法的改进。除了反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矩阵,本书还创新性地引入非对称互联网地理矩阵,在同时考虑居民消费行为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效应。这克服了传统计量方法的衡量偏误,强化了模型的解释能力,使实证结果更加准确。

(4) 研究结论的新意。本书提出网络零售通过降低搜寻成本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价格降低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在网络零售的不同发展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效应不同。本书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网络零售对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和居民消费升级均带来不同影响。具体来看,网络零售与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居民消费升级均呈U形关系,与消费净流入率呈倒U形关系。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效应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区,还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而且空间溢出效应并没有随着地理距离的加长而出现空间衰减。相较于以往的研究,本书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新意。

王亮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