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家主闻周平之言,细细一想,才咂摸出味道来,惊讶道:“君是说,那王郎很可能会被选中过继?”
周平仰头灌下一大觥酒,意犹未尽,又自斟自饮了两觥,才抬起袖子擦了擦嘴边的几滴酒水,出声道:“仲明,你我相交数十年,我怎会害你。”
“咱们什么身份,就做什么身份的事情,不要妄想捷径,除非你回去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自可一步登天。”
赵氏家主名通,字仲明,他闻言苦笑道:“君不要取笑我了,我现身有羁绊,家族那么多人,还要我主持,实在是身不由己啊。”
“我倒是羡慕君多年矢志北伐,雄心未减,吾远不能及也。”
周平放下酒觥,长叹道:“人各有志,并无高下,何况北伐遥遥无期,郗氏势微,怕是很难了。”
“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家乡,人皆望葬于祖地,可是这几十年来,多少北人埋骨客地,很多人就此心灰意冷,幻想将来有一天,子孙替自己完成这未竟之愿,重迁骨殖归乡,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赵通脸上火辣辣的,周平句句没有说他,但他觉得周平句句都在说自己,于是赶紧岔开话头道:“王郎之事,还请君明示,以免让赵氏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周平出声道:“先前我受人之命,故只能守口如瓶,实是迫不得已,仲明见谅。”
“此事算是尘埃落定,所以我也没有必要再瞒你。”
“王郎身上,牵扯到王氏过继之事,如今他已经进入擢选之列,不日便要去建康了。”
“最好的情况,便是他被选中,过继袭爵,自此一飞冲天,以他的家族背景,只要入仕,最差也是秘书郎,黄门侍郎之类。”
赵通听了瞠目结舌,这些清贵职位,虽然看上去并无太多实权,但实际上都是皇帝身边亲近之人,可以说是赵氏蹭蹬一辈子都难以企及接近的层次,结果只是人家的起点!
他不禁狠狠灌下一大口酒,叹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周平坦然道:“再造大晋,皆是王与马之功,更何况那是王郎亲祖父,比不得的。”
“这样的人物,建康城里,有多少人盯着他的婚事,怕能与之联姻的,也只桓谢庾郗数家够资格,连江东士族,如吴郡的顾陆朱张,都差着不少。”
赵通也是知道朝廷形势的,衣冠南渡,延续晋朝国祚,虽然定都建康,但严格来说,彼时晋朝中坚力量,都是以北人为主。
司马家出身河内,南渡时倚仗的是王庾苏郗几大出身北地的家族,连带现在建康的官话,都是旧都带来的洛阳官话,朝廷还颁布政令,士民在公共场合必须说洛阳话。
之前建康多用的是吴语,但如今经过数十年和洛阳话融合至今,已经和中原通语相差无几,连带附近地区的吴语也变化不少,反倒是隔岸江北的西州寿县等地,吴语更加纯正些。
这自然也曾引起过当地家族的不满,但彼时的丞相王导,即王谧的祖父,手段相当圆滑,其喜用吴语和吴郡世家对话,在尊重对方的同时,也拉拢了不少江东士族人心,让晋朝得到许多江东士族支持,从而为延续晋朝打下了基础。
而琅琊王氏,也就此迈入顶级士族的行列,且排行首位,其他家族都难以望其项背。
但之后王敦之乱对王氏声望打击极大,从而被其他家族赶上,尤其是当今如日中天的桓氏。
桓氏在桓温的带领下,拿到了王氏因内乱交出的军权,掌握了朝中大部分军力,从而成为了这十几年间的北伐绝对主力,风头一时无两。
之后王氏为了避嫌,渐渐不再涉足军政,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顶级士族门阀,而这样的路线,也让他们仍受朝廷器重,占据了很多清贵职位,成为了大家族联姻的首选。
毕竟北伐是有风险的,让家族女郎嫁给个不会出事的高门子弟,也是个绝佳的选择。
经过周平这一番提醒,赵通这才想明白了不少,自己先前还是想得太好了,王谧这种大族子弟,哪是赵氏这种只比寒门强点的士族所能肖想的?
不仅如此,要是前几年两边的事情真的成了,赵氏真的有能力卷入顶级士族之间的争斗中去吗?
说不定建康城中某个大人物动动嘴,赵氏就要被连根拔起了!
想到这里,赵通悚然而惊,下座拜道:“君言如金,我是鬼迷心窍,差点陷家族于祸事啊。”
周平摆手,示意对方回座,“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但王郎若和赵氏联姻,两边说不定终生只能在丹徒蹉跎了。”
“倒是将来王郎飞黄腾达,赵氏还有走出去的可能。”
“但我听说,兄这几年,似乎没有在其身上押注啊?”
听到这里,赵通脸色更是垮了下来,当初丁角村那些当地士族,看到那王郎对自己女儿有意,却故意不点明其中关节,明摆着是坑自己一道,真是群老狐狸!
他涩声道:“如今可有补救之法?”
周平仰头,狠狠灌了一大口酒,“兄还是无法释怀啊。”
“莫强求,更不能险中求,那也只能随遇而安了。”
“你且记住一件事,他过继的那家主母,出身郗氏。”
“不然兄以为,谁还能让我特地来这里一趟?”
赵通略略一想,恍然道:“君一言点醒梦中人也!”
朝日初升,王谧小院的柴扉已经完全打开,门前的碎石道上,数十垂髫黄口,怀里抱着竹简,背着木案草垫,在晨光中互相嬉笑打闹,来到了院子前面。
他们进入院落后,便即摒气凝神,找到树下各自位置,将木案放下,然后跪坐在草垫上。
过了片刻,人头便黑压压的,围着坐成好几排,王谧便从屋里缓步走出,手里还提着块极大的木板。
他一出现,所有童子皆跪行见师礼,王谧躬身还礼,这才走到树前,将木板挂在树杈上,说道:“今天我们学的,是急就篇的疾病部分。”
他提起炭笔,在板上一笔一划的写下一行字,寒气泄注腹胪胀,痂疕疥疠痴聋盲,然后指着逐字解释起来。
急救篇是西汉所传,涉猎极广,正适合幼童启蒙开智,王谧讲解深入浅出,每个字都结合现实释义,童子们皆是听得津津有味,手指不停在桌上模仿比划。
这些童子,便是王谧手下佃农收养和生养的孩子,启智先识字,但这个时代,根本没人教授这些所谓的下层人。
王谧始终认为,无论什么时代,人来到世上,学习知识,才算是真正的天赋人权。
他足足讲了一个时辰,看到童子们都倦了,便让短暂休息,青柳趁机端茶上来,轻声道:“赵家女郎在外面等了半个时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