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激动地道:“皇爷说得是,皇爷当初登基时,这崇祯年号选的真个儿好,崇祯!重振!预示着皇爷必将重振大明,再现太祖皇帝的洪武之世。”
朱由检淡淡一笑,显然王承恩是将他所说的朱重振误听成了朱崇祯。
不过朱由检并没有去纠正,因为他此刻体内的灵魂,已经不再是那个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了,而是来自二十一世纪一个名为朱重振的人。
朱重振的前世只是华夏国中部某个省份的一个贫困县下辖的最偏远的一个乡的副乡长,在抗洪抢险之中为了掩护群众撤退而因公殉职,却意外地魂穿到了明末帝朱由检身上。
一个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一个是君临天下的一国之主,乍然之间的身份转变,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所以,他干出跳窗而逃的事来,也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当时,他脑海之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得远远的,否则万一被人发现他是一个冒牌货的话,恐怕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过随着头脑之中的记忆逐渐融合,朱重振也逐渐地接受了他的新身份。
从此他不再是那个副科级的偏远山区的小官员,而是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
一提起这个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心头不禁是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你说穿谁不好,偏偏穿到崇祯的身上,永乐、正德、万历、弘治、嘉靖……哪个也行啊!
再不济穿到堡宗身上,也比崇祯强啊!
虽然堡宗很不幸地当了一回瓦剌留学生,但彼时的大明,却是国力强盛,蒸蒸日上之时,土木堡之变也不过是大意失荆州罢了,大明的基本盘根本就是残元势力所无法撼动的,穿越过来随便弄弄,轻轻松松地打造一个大明日不落。
但到了崇祯年间,那情况就是糟糕他妈给糟糕开门——糟糕到家了。
整个大明王朝是积重难返,病入膏肓,行将就木,无药可医。
你说崇祯他不努力,那可是真冤枉他了,在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之中,崇祯可谓是最勤政最劳苦的皇帝,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称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虑成疾,二十多岁的人,就已经是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了。
比起一心钻研木匠手艺的哥哥天启、只知享乐当皇帝还没满月就挂了的他爹泰昌、几十年旷工的爷爷万历、一门心思想要长生不老的太太爷爷嘉靖这些怎么看都不太靠谱的皇帝,崇祯这皇帝干的确实算得上是可圈可点了。
可惜崇祯越努力,结果却是越糟糕,本来在天启手里还算过得去的大明王朝,崇祯“努力”了十七年,最终给干没了。
连他自己,也只能是吊死在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
也算是给硬气的大明王朝最后的一点体面吧。
强如汉唐,也有送出公主和亲的丢脸之事,更别说弱宋了,割地赔款称臣,把炎黄列祖的脸都丢尽了。
有明一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从这一点上来讲,崇祯也算是没给朱元璋丢脸。
可惜历史上这位评价最高的末代皇帝,最终也没有能够力挽狂澜,反倒成为了最可悲的亡国之君。
有时候,努力的方向错了的话,停下来反倒是一种进步。
来自后世的朱由检自然对这段历史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非是崇祯不努力,而是他的力气用错了地方。
铲除魏忠贤虽然是大快人心,也彰显了崇祯的胆识和勇气,但换来的却是东林党一家独大,最后形成尾大不掉之局面。
权力是需要制衡的,而帝王之术玩得就是一种平衡,这一点上,崇祯显然没有木匠皇帝的那种手段。
天启表面上醉心于木工手艺,但能将朝中所有的大臣玩弄于股掌,可见他还是深谙帝王之道的。
而崇祯显然不擅长这个,性格急躁且多疑,袁崇焕说五年可平辽,他也不管是真是假,要钱给钱要兵给兵要权给权,恨不得掏心掏肺,但局势稍不如意,便将袁崇焕给千刀万剐了。
其实,明末能用的文臣良将还是不少的,除了袁崇焕,孙承宗、袁可立、卢象升、孙传庭等等,皆可称之为栋梁。
可惜这些人,不是被埋没了,就是被用废了,崇祯的刻薄寡恩,朝令夕改,也让那些忠臣名将寒了心。
大明之亡,亡在天灾,亡在人祸,更是亡在崇祯的短视上面。
出了乾清宫,朱由检的头脑渐渐地冷静了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
穿越之事既然已成定局且不可逆,那么自己为何不正视这一切呢?
而且现在还只是崇祯二年,距离大明亡国还有整整十五年的时间呢!
十五年,说长不长,可说短它也不短啊。
朱由检可是来自于后世,对这段历史清楚的很,谁是忠臣,谁是干吏,谁又是汉奸走狗,他可是门清的,至少不会出现崇祯那样被那些庸臣奸佞忽悠瘸了的事。
再加上后世的一些知识和他沉浮于官场几十年的经验,朱由检有理由相信,这大明,还是有机会可以拯救一下的。
朱由检漫无目的地在皇宫内走着,宫里的侍卫宦官宫女见之,无不跪地行礼。
以前皇上出门,可是前呼后拥,从来也没有独自一人。
今儿皇上的举动,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那怕朱由检的举动再怪异,宫中人等,也无人敢有所质疑。
这显然就是当皇帝的好处了。
万人之上,随心所欲。
此刻朱由检也不知道他该去哪儿了。
突然他心念一动,虽然说崇祯上吊是十五年后的事,但此刻却也不妨过去瞧瞧那棵歪脖子槐树。
无数网文穿崇祯的,第一站打卡必定是那棵歪脖子树,自己当然也不能免这个俗套。
何况知耻而后勇,不亲眼去瞧瞧那棵歪脖子树,又怎么能时刻警醒自己?
干好了就是会所嫩模,干不好就是歪脖子树伺候,有压力才能有动力不是?
朱由检想好之后,便直奔神武门而去。
就算没有崇祯的记忆,紫禁城内的建筑朱由检还是相当清楚的。
这也得益于后世故宫的开放,让普通人也有幸一睹皇宫的风采。
而现在这个时代,别说是普通的百姓了,就算是达官显贵,也难窥紫禁城全貌。
上得煤山,寻到了那棵槐树,看到那纤弱的枝干,朱由检不禁解下了玉带,试了试结实程度。
结果就出现了让王承恩误会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