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远与近

从1979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先后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向,期待了当代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性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对于当代诗歌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

诚然,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自产生之日就争议不断。

比如评论家章明就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象显示某种荒诞而诡异的色彩,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

但是陈铭章却认为,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

当代诗歌最具实质性影响的努力有三次,即朦胧诗、口语化努力、叙事性的强调。

其中,朦胧诗的出现使中国的新诗传统在滞缓几十年之后再次与世界接轨,并逐步同步。

它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现代意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

确实,由于朦胧诗人大多经历了那十年导致的精神危机,出现了类似西方‘上帝死了’之后的现代主义背景,因此,朦胧诗人迅速被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中国当代诗歌向前跳跃了好几步,并逐步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走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今晚的诗会的主题,便是‘朦胧诗’!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陈铭章朗诵着《远和近》,这是他为今晚的诗会做准备。

众人一听,觉得这首诗看似平常,但耐人寻味。

果然有着陈铭章刚刚所说的朦胧美。

众人热烈的讨论了起来,陈健功等人,也纷纷拿出自己创作的诗,进行交流着。

这场诗会,主题是‘朦胧诗’,但是并非局限于‘朦胧诗’。

直到十点,诗会才结束。

陈铭章等人留到最后,将卫生打扫好,将桌椅回归到原处。

剩下的水果、糖果,各自分掉。

“社长,你觉得我写的诗怎么样?”查健英拿着两个水果,兜里放着糖果,问道。

陈铭章略微沉吟了一下,“还需打磨打磨,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这几个月,查健英、刘学红等人都不断在尝试写作,或是尝试写短篇小说,或是尝试写散文,或是尝试写诗歌。

这种努力,自然进步也看得见。

陈铭章也会帮他们把关,给出自己的建议。

大家也会去找老师,去请教老师。

北大此时,依旧有很多著名教授,其中不乏有国学大师,也有在民国时期的弄潮儿。

学生提着水果上门虚心求教,这些学者也会很乐意指点教授。

没有哪个老师,会不喜欢勤学好问的学生。

就是陈铭章,也时有去请教老师的。

写文章,写好文章,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陈铭章也是不断地在汲取营养,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

自己的同学在进步,陈铭章也得进步,甚至进步得更快。

这是一个进步的良好氛围,互相进步。

陈铭章能抽出时间来,搞五四文学社的诗会,推出朦胧诗,便是在推动着进步。

从内心而言,他希望自己的同学们,可以每一个都成为著名作家、著名诗人,一个个成为时代浪潮的弄潮儿。

而他则是希望自己成为这个时代浪潮里面一众弄潮儿中最靓的崽!

圆月之下,微风习习。

一众人有说有笑,聊着诗歌,每个人对诗歌都有不同的理解,有喜欢的诗歌。

就像有的人,最喜欢陈铭章的《一代人》,短短两行字,却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当然也有的最喜欢陈铭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这首诗很温暖,很阳光,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渴望以及期待,也有一份洒脱。

甚至有的人读这首诗,认为这是抒发了诗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觉得他们感受到陈铭章那来自内心分裂矛盾的痛苦,担心陈铭章会有自杀倾向,跑到北大来劝说陈铭章千万不要自杀,好死不如赖活。

更有的人,随着陈铭章录制的《祝你一路顺风》这首歌在广播、电台上播放,喜欢《祝你一路顺风》这首诗歌,认为这很好的表达离别的情绪,以及浓缩成一句祝福——祝你一路顺风。

未名湖畔,每天都有人会充满伤感的唱着《祝你一路顺风》,好似是想起前来北大时与家人朋友的离别,也好似想起离开农村、结束知青时代其他知青前来相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

看似时代大背景下,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去上山下乡当知青。

可每个人的经历,却又完全不同,有的是北大荒,有的去陕北,有的去西南......

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当知青,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故事就不同。

就像陈铭章这样,去当知青不到一年,就遇到恢复高考,参加高考顺利考上大学,得以回城上大学,这已经是无比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