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火器掌控权,徐达与帝争

徐达在获得陈恒的大力支持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扩充新式火器部队的宏伟事业中。作为拥有现代军事理念的穿越者,他深知火器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对火器的研发和制造展开了一系列大胆且具有前瞻性的改革。

徐达明白,火器的威力不仅仅取决于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和材料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于是,他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召集了国内顶尖的工匠,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火器研发小组。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工匠们对火炮的铸造工艺进行了全面改进。

他们采用更为精细的模具,确保火炮的内部结构更加精准,从而提高射击的精度。同时,选用优质的金属材料,经过反复锤炼和提纯,使得火炮的强度和耐用性大幅提升,能够承受更大的膛压,进而增加射程和威力。在徐达的不懈努力下,改良后的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在试射过程中,其强大的威力令在场众人惊叹不已。

除了火炮,徐达还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一些新型火器。其中,连发弩的发明堪称一大创举。这种连发弩巧妙地运用了机械装置,通过精心设计的扳机和箭匣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射多支弩箭。相较于传统弩箭,连发弩大大提高了射击频率,在战场上能够对敌方形成密集的火力压制,有效改变了战斗的局势。

此外,他们还研制出了小型炸弹。这种小型炸弹虽然体积不大,但爆炸威力不容小觑。它便于携带,士兵们可以在近距离作战或突袭时灵活使用,给敌人造成意想不到的打击。这些新型火器的出现,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随着新式火器部队的逐步壮大,徐达对火器的掌控欲也愈发强烈。他认为,自己作为负责军队训练和作战的将领,对火器的使用和调配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只有将火器的掌控权完全交给他,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充分发挥出火器的最大威力,确保每一次战斗都能取得胜利,为大明的江山社稷保驾护航。

然而,陈恒却有着自己深深的担忧。他深知,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手握强大军事力量的将领往往是皇权最大的潜在威胁。一旦将火器的掌控权完全交给徐达,以徐达在军队中的崇高威望和广泛影响力,再加上这些威力巨大的先进武器,他很可能会利用军事力量发动政变,威胁到自己的皇权统治。这种担忧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陈恒的心头。

因此,陈恒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火药配方、关键武器制造技术等核心机密牢牢掌握在皇家工坊手中。皇家工坊由陈恒的心腹亲信负责管理,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生产流程。只有得到陈恒的亲自授权,才能进行相关的生产和调配工作。对于徐达,陈恒只让他负责战术训练和火器的日常使用,确保火器在战场上能发挥作用,但又不至于让徐达完全掌控火器的命脉。

徐达对陈恒的这一决定感到极度不满。他坚信,陈恒的做法严重限制了新式火器部队的发展和战斗力的充分发挥。在他看来,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若每次使用火器都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获取授权,很可能会贻误战机,导致战斗失败。这种对战场局势的深刻理解,让徐达认为自己全面掌控火器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关键。

徐达多次向陈恒上书,言辞恳切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在奏疏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火器使用的规划和对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坚定信心。他强调,只有自己全面掌控火器,才能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灵活调配火器,发挥其最大效能,带领军队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一次朝堂上,徐达更是直言不讳地向陈恒表达了自己的强烈诉求:“陛下,如今我大明虽已初定,但周边仍存在诸多潜在威胁。拥有强大的火器部队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关键所在。而要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必须实现指挥与调配的高效统一。微臣作为军队将领,多年征战沙场,对火器的运用和战场形势最为熟悉。恳请陛下将火器的掌控权交予微臣,微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带领军队为陛下守护大明江山,扬我大明国威。”

陈恒看着徐达,心中明白他对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急切心情和赤诚之心。但对皇权的担忧让他无法轻易妥协。陈恒神色凝重地回应道:“徐将军,朕深知你对军队建设的用心良苦以及对火器的卓越见解。然而,火器乃国之重器,其制造与调配关乎国家安全与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轻易交予他人。朕将关键技术掌握在皇家工坊,也是为了确保火器的生产和使用能符合国家整体战略,避免因权力分散而引发不可控的风险。希望将军能理解朕的苦心,专注于战术训练,提升将士们对火器的运用能力,为大明培养一支精锐之师。”

徐达心中虽充满无奈和不满,但面对陈恒的坚定态度,也只能暂时作罢。然而,他并未放弃争取火器的掌控权。在日后的日子里,他依然在寻找机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说服陈恒改变主意。而陈恒也时刻警惕着徐达的举动,密切关注着军队中火器相关的动态。这场关于火器掌控权的激烈争夺,在朝堂之下暗暗涌动,如同隐藏在平静海面下的汹涌暗流,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波澜,深刻影响大明未来的走向,使得局势变得愈发紧张和复杂。第 16章:后宫风云变,皇后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