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遇刺
1913年3月20日晚11点40分左右,上海火车站人潮涌动。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一行出现在火车站,他们准备搭乘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到南京转站后,再沿津浦线北上赴京组阁。
刚刚成功组建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议员普选中赢得大选的宋教仁,对此次北上组建责任内阁踌躇满志,与前来送行的友人谈笑风生。突然两声清脆的枪声划破夜空,恐慌的旅客们四处逃窜,月台一时间混乱不堪。这时,人群中的宋教仁捂着肚子痛苦地歪向身边的友人:“我中枪了。”
原来那两声枪声是刺客的脱壳之计,真正射中宋教仁的却是之前的一枪。当时,刺客与宋教仁近在咫尺,在嘈杂的背景下第一声枪声略显沉闷。这颗从勃朗宁手枪射出的子弹击中了宋教仁的右肋,射穿了他的小腹和大肠。同行的友人急忙将宋教仁扶上汽车,向最近的沪宁医院飞驰而去。两天后,宋教仁不幸伤重身亡。
宋教仁,字遯初(亦称钝初),号渔父,1882年出生于湖南桃源,后留学日本。他熟悉各国制度,提出在中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宪政思想,倡导由责任内阁制定良性宪法来实现民主宪政。为宣扬自己的宪政思想,宋教仁南下长江中下游各省,抨击时政,甚至点名袁世凯。有着如此影响力的宋教仁被刺于上海,必将引起轩然大波。
全国舆论大哗,强烈要求缉拿凶手。因案发在上海,上海地方检察厅为平息民怨,发出悬赏捉凶;沪宁铁路局也发出5000元赏金捉拿凶手;参议院向政府发出质询,要求3日内答复。很快,凶手武士英被缉拿归案。24日凌晨,雇用武士英的江苏驻沪巡查长、共进会会长应夔丞(桂馨)也在公共租界被捕。

宋教仁
案件似乎告破了,但国民党人并不满意这样的结果。他们认为应夔丞与宋教仁无握手之交,也没见过面,二人也并非政敌,应夔丞没有理由,也没有足够的能量去谋划刺宋这一大案,肯定是应夔丞的背后有人!随后,捕房搜出大量应夔丞与内务部秘书洪述祖的函电往来,应夔丞与洪述祖的密切关系更加让国民党人浮想联翩,洪述祖的背后还有人!
不仅如此,在应宅搜出来的文件中,人们还发现了应夔丞与内务总长赵秉钧联系使用的密码本。一时间,关于袁世凯策划了刺宋案的说法浮出水面,国民党人对此说更是深信不疑。孙中山甚至非常肯定地对外界公布,袁世凯就是宋教仁刺杀案件的主谋。黄兴则手书挽联一副: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对于这一指控,袁世凯方面当然据理反驳。北洋方面散布舆论说,宋教仁被刺是国民党内讧,自相残杀。理由是,宋教仁被刺发生在上海沪宁铁路车站,上海是国民党的地盘,而且还是陈其美控制的势力范围。陈其美是同盟会元老,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陈其美奉行武装夺取政权,与奉行议会政治路线的宋教仁政见不合,况且应夔丞曾是陈其美的谍报科科长,虽然应本人后来投靠了北京政府,但二人仍保持着联系。
落于北洋口实的还有一件事。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主张责任内阁制的宋教仁就反对过总统制;辛亥革命胜利后,关于定都问题,宋教仁与主张定都南京的孙中山、黄兴又产生了分歧;国民党组建时,因宋教仁居间策划,一部分党人和同盟会中人也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要当内阁总理。为此,宋教仁专门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表明态度,表示对孙、黄二人的爱戴。
宋教仁遇刺缘由错综复杂,最后随着当事人的先后身亡,其中内情更加扑朔迷离,后世之人众说纷纭。当然,嫌疑最大的还是袁世凯,理由是一旦宋教仁组阁成功并当上总理,就会严重威胁到袁世凯的权力。因为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民国政府为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参众两院通过并掌控国家政权。
袁世凯果真要靠这种极端的做法来铲除政敌吗?有学者认为,宋案发生之际,他正全力以赴准备总统大选,此间发生刺宋事件,不但对选举毫无裨益,反而会招致公众舆论压力,刺宋乃是下下之策。况且袁世凯已经控制了国会中的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等党派,足以制衡国民党。
也有人认为宋教仁是袁世凯的有力竞争对手,事实上也并非如此。除孙中山因明确表示不参与竞选外,最大的热门候选人便是袁世凯和黄兴。至于宋教仁,他本人也表示不参与竞选。况且国民党内部也支持袁世凯任大总统,将宋教仁视为国民党“大主脑”的袁世凯在当时似乎没有理由去刺杀宋。
那袁世凯是不是就与宋教仁遇刺毫无关系了呢?也不是。宋教仁遇刺是各种事件的累积,袁世凯本人难脱其咎。南北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宋教仁和黄兴曾暗中联合,支持黎元洪出任正式大总统,招致袁世凯不满。更让袁世凯恼怒的是,宋教仁四处演讲,高调批评政府。袁世凯对宋教仁的不满,引起了心腹洪述祖的注意。洪述祖名义上是赵秉钧的秘书,实质上是袁世凯特务机构的组长之一,常常出入总统府。为了替袁世凯解忧,洪述祖密谋了构陷“孙、黄、宋”计划。
在洪述祖许以重利之下,为了构陷孙中山、黄兴和宋教仁,时任江苏驻沪巡查长的应夔丞利用赵秉钧交给他的“应密”电码,向赵秉钧汇报,他已搜集到有关孙、黄、宋的劣史,黄与下女的合像及警厅供钞、宋犯骗案刑事提票等,准备在横滨发布以破坏国民党声誉。
袁世凯阅后,面露喜色,并言洪述祖颇有本事,希望能够继续跟进此事。所以说,袁世凯对构陷一事是知晓的,并且是认同的。没想到的是,洪述祖和应夔丞构陷一事进行得并不顺利,应夔丞迟迟拿不出有关宋教仁“骗案刑事提票”等真凭实据材料。
为了向袁世凯有所交代,洪述祖一方面要求应夔丞设法搞到材料,同时还强调,如果宋有激烈之举,可乘机下手,此时洪述祖已有杀宋之意。但此事事关重大,须得到袁世凯首肯。于是在一次与袁世凯的会谈中,洪述祖提出要收拾反对党一二人,以警其余。
对洪述祖的提议,袁世凯考虑反对党并非一二人之故,如此办法,实属下策。由于袁世凯并未表示出强烈的反对态度,且也没交代采取何种合法手段来对付国民党,但为了在构陷这件事上不失信于袁世凯,为了能够继续取得袁世凯的信任,洪述祖于是自作主张,向应夔丞作出“毁宋酬勋位”的承诺。最终,在洪述祖的刻意谋划下,宋教仁被害于上海。
“予代人受过者多矣,从未辩。我虽不杀遯初,遯初亦由我而见杀,更何辩焉?”袁世凯如此回应袁克文为何不出面通电“辩评”。袁世凯虽然没有直接暗杀宋教仁,但其事后不但纵容洪述祖逃跑,而且阻止赵秉钧出庭作证,也透露出他在整个事件中所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南北矛盾因此更加激化。
大事年表
1912年 8月10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公布《国会组织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参议院议员选举法》。
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为理事。
9月8日,临时参议院议定每年公历10月10日为国庆纪念日,后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公布。
1913年 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
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开幕,临时参议院随之解散。
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
小常识:国民党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为在国会造成多数党的声势,以宋教仁为首的同盟会骨干力排众议,主动与其他政党联合,组建新党。1912年7月16日,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及共和实进会等五个政党的代表们举行筹备会议,改组同盟会,以“国民党”作为新党名称。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成立大会。成立后的国民党,在宋教仁的领导组织下赢得了国会参众两院大选胜利,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从而实现了宋教仁“毁党造党”的政治理想。
相关链接:宋教仁的宪政法治思想
宋教仁是清末革命党人中最早提出宪政与法治主张,探索实施宪政与法治的政治家。在日留学期间,宋教仁广泛涉猎西方政治法律书籍,思考民主共和建国方略。受英国内阁议会制度影响,宋教仁逐步形成了以“立宪”和“权力制衡”为主要内容的宪政法治思想体系,其思想精髓是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民主法治体系,实行民主宪政。他主张推行内阁两党制,强调建立行政监督体系,追求西方宪政中限制权力和保护人民自由的法治理念。宋教仁也是践行民主法治精神的政治家,任农林部长期间,他先后亲自参与制定颁布了《垦殖厅官制草案》《林务局官制草案》《渔政厅官制草案》等法律条例。由于对民主法治思想的追求及实践活动,为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所不容,宋教仁最终为民主宪政而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