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国情纵览

一 人文地理

1 地理概况

卢森堡地理位置

卢森堡是欧洲西部的内陆国家,位于西欧的心脏、是欧洲乃至全球最小的国家之一。卢森堡东邻德国,南毗法国,北部和西部与比利时接壤,并被这三国紧紧包围。边境线全长356公里,国土面积2586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全国形成两大截然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北部奥斯林地区,以高原和高地为主,平均海拔400~500米,总面积828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2%;中部和南部为古特兰地区,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215米,总面积1758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8%。

卢森堡河流纵横,水脉畅通,主要大河有摩泽尔河、苏尔河、乌尔河和阿尔泽特河,都发源于卢森堡的邻国。卢森堡的河流落差通常都很大,因此,大部分河流不能通航,只有摩泽尔河经过治理,建有水坝、船闸,可以通航。

卢森堡主要有以下山峰: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559米;拿破仑斯加尔峰,海拔548米;施瓦仁·希韦尔峰,海拔544米。

卢森堡地处东一时区,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2 历史沿革

公元9世纪左右,卢森堡先后作为伯爵和公爵领地,在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框架内保持了近5个世纪(963~1443)的封建自治。

1815年,欧洲列强召开维也纳会议,决定将卢森堡公国提升为大公国,并赋予其自治权。卢森堡大公由奥伦治—拿骚家族的王子、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兼任。

1890年,卢森堡彻底结束同荷兰的隶属关系,开始了自己的朝代,大公国至此完全独立。从此以后,拿骚公爵及其后人将世世代代统治卢森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卢森堡被德国占领。德军对卢森堡的占领一直持续到1918年。1940年5月9日至10日夜,德军再次占领卢森堡。从1942年起,卢森堡被正式纳入希特勒统治下的第三帝国。1945年,卢森堡全境彻底获得解放。

战后,卢森堡放弃中立地位,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此来确保自身的安全与独立。1945年,卢森堡率先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1949年加入北约,成为北约创始国之一;1951年,它同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比利时一起,创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为欧共体和欧盟的创始国,并始终是欧盟中最积极的成员之一。1999年,卢森堡加入欧元区,是欧盟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

目前,卢森堡作为欧盟重要的成员国之一,是欧盟委员会服务机构、欧洲审计院、欧洲法院、欧洲投资银行、欧洲投资基金以及欧洲议会秘书处所在地。

3 人口综述

2015年1月,卢森堡人口总量约56.3万,全球排名171位。其中卢森堡人约占55%,外籍人占45%。外籍人口90%以上来自欧洲国家,主要来自葡萄牙、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爱尔兰等欧盟国家,其中葡萄牙人最多,占卢森堡全部外籍人口的1/3,其次是法国人,排在第三位的是意大利人。

卢森堡风光

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特别提示

★卢森堡人口老龄化严重,本国劳动力严重不足。

★卢森堡的民族来源和文化传统兼有凯尔特人、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等因素,与德意志人和法兰西人相近。

★卢森堡的人口密度为175人/平方公里,全国92%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欧盟以外的第三国侨民若想移民卢森堡或进入其劳动力市场,比较困难。

★在卢森堡华侨约3000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卢森堡。

4 语言文字

卢森堡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

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是卢森堡老百姓的日常用语和卢森堡民族身份的象征,是唯一一种通用于卢森堡社会各阶层的口头语言,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

特别提示

★卢森堡街道和商店名称、旅行票据、旅馆登记和菜单等大多使用法语(一些地名和街道名同时用卢森堡语加以补充)。治安案件的审理记录则用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