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中国倡导的全球化是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

李扬

今天,“智库讲坛”讨论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我们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化的倡议。老实说,刚开始提的时候,大部分人没有把它当成非常重要的事情去落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战略含义就逐渐凸显了。

“一带一路”真正在世界引起全面高度关注,应当说是在这次达沃斯论坛,习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全球化的看法。他的看法,简单说,就是中国是全球化的支持者。这个看法的提出很重要,因为现在全世界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的全球化正在退潮,出现了所谓的去全球化。我们可以很准确地说,这次退潮是从2011年开始的,当时国际贸易增长速度首次和全球的GDP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在那之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就低于全球GDP增长速度。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中,如果国与国的贸易增长速度低于加总的GDP增长速度,就表明各国其实是在“自扫门前雪”,对全球化产生了副作用。习主席的讲话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在这前后美国总统换届,而新上任的总统是以去全球化为旗帜之一的,无论是美国式的城墙、对移民的看法,还是要把美国的企业吸收回本土的各种方式,都表明了非常明确的去全球化主旨。在这种时候,中国要坚定地推进全球化,这是第一个含义。

第二个含义是我们要引领全球化。习主席的讲话实际上就是说,过去全球化是发达经济体在引领。从现在的研究看,它们的引领实际上是规则先行的引领,而且是一套发达国家国内规则的全球化,把自己的规则推广到全世界,甚至有些是强行施加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思考中国的全球化是由什么引领的?我看了一下相关文献,发现国内还没有明确、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以至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存在颇多质疑。

这个问题,我跟张平谈过,在我们经济学部的年会上和几位学者也都谈过,我们大家一致同意,中国的全球化其实是由发展引领的,以发展为我们的总基调。概括一下,“一带一路”有几个特点,大家提到“一带一路”的时候,会说沿线都是穷国,人口大概是全球的60%,GDP却只占20%,但这恰恰是中国引领的全球化的特点——穷国的全球化。也就是说,往前追溯,迄今为止的全球化都是富国引领,是富国的全球化,穷国只在有利于富国发展、有利于发达经济体发展的情况下,才进入全球化的浪潮。而中国倡导的全球化截然不同,是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这个过程凸显了发展的理念、基础设施先行的理念、工业化的理念,并把我国开发区、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复制到“一带一路”的沿线。总之,经过这几个月,大家发现这是一个意义非常深远的倡议。我国已经宣布在5月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特朗普上台以后,很多美国的朋友从海外打电话或发信息来说,以后全球化就看中国的了。也许在国外看得更清楚,今后的全球化靠中国引领、支撑。中国要引领全球化,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提供什么国际公共品。国际公共品有一套相关的理论,迄今为止,其实是美国人在提供国际公共品。国际公共品不只包括货币、各种国际准则乃至承担“国际警察”的职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为了维持其倡导的全球化,在提供国际公共品方面无所不在。张平的研究直接从这个问题切入,在我看来,这样的研究不多。既然我国是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就应当提供国际公共品,现在说得确切一点,是在区域中引领全球化,有责任提供国际区域公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