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调研报告(No.1)
- 南都公益基金会 北京社启社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心编
- 892字
- 2025-04-07 17:16:33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存在政府失灵,而且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社会组织同样存在失灵。在这一背景下,世纪之交兴起于发达国家的社会企业(简称社企)概念于2006年前后被引入中国并开始受到业内关注。
社会企业由于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其部分收入来源于市场经营,对社会捐赠与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较低,财务自主性较强,发展的潜力较大。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不以社会企业的利润分配比例作为衡量社会企业的标准,因此,社会企业为那些有志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路径。正因为以上特征,社会企业概念引入中国后,便受到公益行业的热捧。在国际机构、国内基金会和社会投资基金的推动下,业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企业的培训与考察活动,还设立了社会企业奖、社会企业支持基金。2014年,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国内16家知名基金会和公益创投机构发起了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China Social Enterprise and Impact Investment Forum,以下简称“社企论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如成都市还出台了培育和扶持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受此影响,中国的社会企业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取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到底有多少社会企业?中国的社会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发挥了哪些作用?中国的社会企业又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
由于中国并没有实施社会企业的登记注册制度,因此缺乏官方的统计数据,而民间也鲜有对中国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全面调查。这限制了政府、社会、媒体、社会投资者、受益群体对这个新兴行业的整体了解,也不利于社会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此,社企论坛与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启动了本次“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扫描”调研,旨在形成一份反映行业发展现状的报告,并基于调研数据对行业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本次调研分为四个子课题,不同子课题采取的调研方法也不尽相同。社会企业子课题以问卷调查为主,社会投资子课题以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为主,支持型机构[2]调研以问卷和访谈为主,政策子课题以文献资料和访谈为主。总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个子课题提供的资料与报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