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评论(2019年第2期/第7卷)
- 杨灿明主编
- 2176字
- 2025-04-08 17:47:48
结语
新时代“双一流”战略具有在国际学术竞争中谋学术自主、谋一骑绝尘之文化自信的内涵。我校将勇担历史使命,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基石,潜心梳理本土资源,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创新学科学术自主,助力重大战略发展,培养民族复兴新人。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2]刘小枫、甘阳:《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开放时代》2005年第1期,第4~44页。
[3]栾永玉、杨灿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学术发展史(1948~2018)》,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序言。
[4]邹进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典文库·先贤文集系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总序。
[5]王利华:《历史学家为何关心生态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环境史学理论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96~106页。
[6]桑兵:《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文史哲》2008年第1期,第23~29页。
[7]李小云:《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自主与文化自觉》,《文化纵横》2018年第5期,第42~44页。
[8]侯深:《穿越河堤的小径》,《中华读书报》2016年12月14日,第13版。
[9]刘小枫、苏国勋等:《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主性》,《开放时代》2006年第1期,第4~53页。
[10]桑兵:《教学需求与学风转变——近代大学史学教育的社会科学化》,《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第169~180、207页。
[11]陈景良:《何种之私:宋代法律及司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第139~154页。
[12]陈景良:《突出“民族性”是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当务之急》,《法商研究》2017年第1期,第134~142页。
[13]陈景良:《寻求中国人“过日子”的逻辑》,《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0日,第5版。
[14]高利红、李培培:《中国古代流域生态治理法律制度及其现代启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第52~59页。
[15]费孝通:《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5~16页。
[16]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2018年9月10日。
Seizing Academic Autonomy to Build Cultural Confidenc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ZUEL’s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Gao Lihong Liu Wei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has proactively promote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ZUEL is committed to exploring the university history,creating the map of campus culture. It is devoted to compil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iscipline and academic,collating academic resource and compiling corpus of the late sage. It also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integrat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four aspects,such as discipline superiority and building Zhongnan Historical Institute. Inheriting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it has explained the achievement and confidence of China’s economy and rule of law in the new era. ZUEL takes positive steps to seize academic autonomy,so as to fulfill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which is to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Keywords:Cultural Confidence;Academic Autonomy;“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1] 高利红,女,河南商城人,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伟,女,湖北天门人,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2]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3] 刘小枫、甘阳:《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开放时代》2005年第1期,第4~44页。
[4] 栾永玉、杨灿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学术发展史(1948~2018)》,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序言。
[5] 邹进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典文库·先贤文集系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总序。
[6] 1952~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主体,合并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中华大学等的财经学科组建中南财经学院。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师资队伍中拥有海外经历的有50多人,是我校历史上最早的海归教授群体。参见《“文革”以前我校的海归教授》(http://archive.zuel.edu.cn/2018/0425/c637a189965/page.htm)。
[7] 王利华:《历史学家为何关心生态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环境史学理论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96~106页。
[8] 桑兵:《盲人摸象与成竹在胸:分科治学下学术的细碎化与整体性》,《文史哲》2008年第1期,第23~29页。
[9] 李小云:《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自主与文化自觉》,《文化纵横》2018年第5期,第42~44页。
[10] 侯深:《穿越河堤的小径》,《中华读书报》2016年12月14日,第13版。
[11] 刘小枫、苏国勋等:《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主性》,《开放时代》2006年第1期,第4~53页。
[12] 桑兵:《教学需求与学风转变——近代大学史学教育的社会科学化》,《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第169~180、207页。
[13] 陈景良:《何种之私:宋代法律及司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第139~154页。
[14] 陈景良:《突出“民族性”是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当务之急》,《法商研究》2017年第1期,第134~142页。
[15] 陈景良:《寻求中国人“过日子”的逻辑》,《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0日,第5版。
[16] 高利红、李培培:《中国古代流域生态治理法律制度及其现代启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第52~59页。
[17] 费孝通:《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5~16页。
[18] 王利华:《历史学家为何关心生态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环境史学理论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96~106页。
[19]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2018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