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评论(2019年第2期/第7卷)
- 杨灿明主编
- 2字
- 2025-04-08 17:47:47
特稿
书写中华文化自信 把握中国学术自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高利红 刘伟[1]
摘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探索挖掘校史,打造校园文化地图;厘清学脉,编纂学科学术发展史;整理学术资源,汇编先贤文集;整合学科优势,创建中南历史研究院等四大方面的实践经验,传承红色基因,阐释新时代中国经济、法治成就根源与自信底蕴,把握学术自主,落实“双一流”建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文化自信 学术自由 “双一流”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教育乃国家与民族文化命脉之所系”[3]。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提出“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创造性地传承、创新性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的根基。
1948年,在挺进中原、解放全中国的烽火硝烟中,邓小平和陈毅等革命元勋创办了我校前身中原大学。70余载笳吹弦诵、薪火传承,作为一所有着鲜明红色基因的财经政法高校,我校以强烈的文化传承使命感挖掘、理解、归纳、阐释本校、本区域、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书写文化自信,把握学术自主,落实“双一流”建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