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这稻子长得真好啊!“
朱迪站在金灿灿的稻田边,一脸陶醉地抚摸着饱满的稻穗,仿佛自己是什么资深农业专家。事实上,他对种植的了解就和婴儿对微积分的理解一样——几乎为零。他身后跟着一群占城农民和宋朝遗民,个个对这位“神奇的陆丞相“充满敬畏。
距离“复兴舫“建立已经过去六个月,占城稻的第一季收获期终于到来。这是朱迪引入轮作制和改良灌溉系统后的首次大丰收,成果喜人得让他自己都难以置信。
“陆大人,按照目前的收成,比往年至少增产五成!“负责农事的官员兴奋地报告,“这简直是奇迹!“
朱迪面带微笑,一副“不过如此“的淡定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老天保佑!我就是随便试试,没想到真管用。这才哪到哪啊,要是我真懂农业,这产量还得翻一番!“
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农走上前,好奇地问道:“陆大人,敢问这'轮什么制'的法子是怎么想出来的?老汉种了一辈子地,从没听说过这等奇术。“
朱迪顿时一愣,额头微微冒汗。他对农业的了解仅限于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根本说不出什么理论依据。
“这个嘛...“他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道,“此乃天机不可泄露。总之就是通过调节土壤的...呃...氮磷钾含量,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其抗倒伏能力,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老农听得一头雾水,但越是听不懂,越显得高深莫测,于是连连点头:“大人果然学识渊博,老汉佩服佩服!“
朱迪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还好这是古代,要是现代农学教授,早就拆穿我这套'科学胡说八道'了。“
就在这时,赵昺从远处小跑过来,兴奋地喊道:“陆大人!新船下水啦!“
朱迪眼前一亮,立刻告别农民,跟着赵昺向海边走去。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他不仅在“复兴舫“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海军训练,为将来可能的海上行动做准备。
今天,他们精心设计的第一艘大型战船“复兴号“终于要下水了。这艘船融合了宋元时期福船的基础设计,又加入了朱迪从历史知识中获取的改良元素,如隔舱设计、改良风帆和更合理的舵系统。当然,很多设计都是他瞎猜的,就像他农业知识一样,只是碰巧有些符合造船原理罢了。
来到海边,只见一艘大船已经被推到了下水道上,船身黑红相间,甲板宽阔,高高的桅杆上飘扬着宋朝的旗帜。几百名工匠和士兵围在周围,等待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漂亮!“朱迪忍不住赞叹,他那些半瞎半猜的设计图纸居然真的变成了实物,这种成就感让他热血沸腾。虽然由于技术限制,许多他想要实现的创意都被工匠们礼貌地无视了,但成品已经远超这个时代的水平。
“开始下水仪式!“朱迪一声令下。
随着一阵欢呼,工匠们齐心协力,推动巨大的木船缓缓滑入水中。船身接触水面的那一刻,激起了一片浪花,“复兴号“稳稳地浮在了水面上,气势不凡。
“成功了!“众人欢呼雀跃。
赵昺兴奋地拍着手:“陆大人真厉害!这么大的船,居然能浮在水上!“
朱迪差点笑出声来。小皇帝的惊叹让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对玩具船的惊奇,只不过这次的“玩具“要大得多。
“这只是开始,陛下。“朱迪笑着揉了揉小皇帝的头,“待我们的船队成型,就能在海上称雄,为将来收复失地打下基础。“
下水仪式结束后,朱迪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登上“复兴号“,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这艘船凝聚了他这六个月来的心血,是“复兴舫“实力的象征。
当他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时,突然想起一个严峻的问题:他的水师虽然训练了半年,但始终无法适应长期海上生活。大多数士兵在船上待超过三天就会晕船、情绪不稳,严重影响战斗力。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再好的船也发挥不出威力。
更麻烦的是,最近探子传回消息,说元朝已经得知南海有宋朝遗民活动的风声,正派人四处查探。虽然暂时还没发现“复兴舫“,但危险正在逼近。
“得向群里问问。“朱迪心想,准备晚上连接“帝王聊天群“,向两位帝王请教。
当晚,朱迪回到自己的房间,点上一盏灯,静静等待着那个熟悉的雪花屏幕出现。随着“穿越者互联网思维“技能的提升,连接变得越来越稳定,几乎每晚都能正常聊天了。
果然,没多久,聊天界面浮现在眼前,两位帝王的头像同时亮了起来:
【李世民】:来了?朕等你半天了!今天的稻子收成如何?朕猜肯定大丰收了吧?哈哈!
【赵构】:李陛下急什么,人家肯定要先收完稻子再来汇报。怎么样,小子,粮食增产了多少?
朱迪惊讶于两位帝王对农业的关注:“两位陛下居然对稻子这么感兴趣?收成确实很好,比往年增产五成左右。多亏了轮作制和改良灌溉系统。“其实他心里清楚,这大部分要归功于当地农民的勤劳和好天气,他那些半吊子知识贡献有限。
【李世民】:五成?了不起!朕当年最重视的就是农业。知道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以食为天,只有解决了粮食问题,才能谈其他。来,详细说说你的轮作制是怎么回事,朕想学习一下。
朱迪一听就慌了,连忙转移话题:“对了,两位陛下,我们的第一艘大型战船'复兴号'今天成功下水了!“
【赵构】:(得意)这小子肯定是用的我大宋的农业技术!宋朝农书《农桑辑要》可是集大成之作,远超唐朝水平!
【李世民】:(冷哼)哪来的宋朝农书?不都是在我大唐基础上发展的吗?贞观年间,朕亲自推广曲辕犁、筒车灌溉,样样都比你们先进!没有我唐朝的基础,哪来你宋朝的农业?
朱迪见两位帝王又要开始争论朝代优劣,连忙加强语气:“两位陛下!'复兴号'下水了!一艘巨型战舰!能装载二百名战士的大船!“
【李世民】:哦?有多大?能载多少士兵?武器配置如何?
朱迪暗自松了一口气,话题总算转移成功了。他详细描述了“复兴号“的规格:长80尺,宽25尺,三桅四帆,可搭载战士200人,配备投石机、弓弩台和撞角,还特别设计了隔舱结构,提高了安全性。
【李世民】:(赞赏)不错不错!这规模已经超过朕当年的旗舰了。尤其是那个隔舱设计,确实巧妙。一个破洞不会导致整船沉没,大大增加了生存能力。朕怎么没想到这个法子?
【赵构】:(不甘示弱)我大宋水师的“龙舟“比这还要大呢!不过话说回来,这船不错,就是不知道实战效果如何。
朱迪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们面临一个严重问题——水师士兵无法适应长期海上生活。一旦驻扎在船上超过三天,就开始晕船、情绪不稳,战斗力大减。不知两位有何良策?“
【赵构】:这个好办!朕当年南宋水师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将船只用铁链锁在一起,组成一个稳定的平台。这样既能减少船只摇晃,又可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士兵们自然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朱迪正要感谢,却看到李世民的回复跳了出来:
【李世民】:(大笑)哈哈哈!赵爱卿,你这主意可真是“高明“啊!怎么跟三国时期曹操犯的错误一模一样?难道你忘了他在赤壁之战中就是因为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结果被黄盖的火攻一把火烧个精光?这种战法不仅限制了船队机动性,还创造了一条不断延伸的火路,简直是自寻死路!亏你还自称大宋皇帝,连这点军事常识都不懂!
【赵构】:(尴尬)这...这不一样!我说的是训练时用,不是实战!再说了,只要做好防火措施...
【李世民】:(不留情面)防火措施?海战中敌人突袭,火箭齐发,你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朕看你是真没带过兵打过仗啊!难怪南宋节节败退,连半壁河山都守不住!怪不得你宋朝最后被灭了!
【赵构】:(愤怒)陛下此言过了!我大宋虽然最终灭亡,但也坚持了三百多年!您的大唐不也一样被灭了?谁还没点黑历史了?
【李世民】:(气势汹汹)朕的大唐被安史之乱摧毁,那是大逆不道的叛臣所为;你们大宋被金人、蒙古人灭国,那是无能!要朕说,你就不该杀岳飞,留着他说不定还能抵抗蒙古人!
【赵构】:(突然沉默)......陛下教训得是。岳飞之事,确实是朕一生之憾。每到夜深人静,朕常梦见他站在床前,一声不发地看着朕...(声音变得悲伤)朕死后在地府也常被先人指责...这都是朕的罪过啊...
朱迪看着赵构突然情绪低落,赶紧打圆场:“两位陛下息怒!我们还是回到晕船的问题吧。依李世民陛下之见,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李世民看到赵构真的伤心了,语气也软了下来:
【李世民】:(正色)解决之道在于适应,而非回避!朕建议你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法:先让士兵在靠近岸边的水域住船一天,逐渐增加到三天、五天、十天...同时配合饮食调整和特殊训练,如在船上练习平衡、眼睛盯着远处固定点等方法缓解晕船。记住,战士的适应力是训练出来的,不是靠取巧获得的!
【赵构】:(恢复一些)这...这我也知道!我只是提供一个辅助方法罢了...唉,陆小子,别理那暴脾气,听朕的没错。
朱迪暗自惊叹于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这番建议不仅专业,而且切实可行。尽管他不确定盯着远处是否真能缓解晕船,但训练士兵逐渐适应海上生活确实是正道。他恍然大悟:“多谢陛下指点!我这就去调整训练计划。“
【李世民】:(骄傲)不必谢朕。当年朕统兵征战四方,对军事之道多有心得。水陆虽有不同,但兵法精髓相通。你若有疑,尽管问朕,不必问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
【赵构】:(咳嗽)陛下此言差矣!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我大宋虽军事上有所失误,但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可是空前繁荣!你见过我宋朝的瓷器和丝绸吗?举世无双!
李世民刚要回怼,朱迪赶紧转移话题:“对了,我还遇到一个棘手问题。元朝似乎已经得知宋朝遗民在南海活动的消息,最近派出了侦查船只接近占城海域。我担心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复兴舫'。“
两位帝王立刻严肃起来:
【李世民】:这确实麻烦。依朕之见,你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派出小型快船,在远海拦截元朝侦查船,断绝消息传回。当然,不要留下活口,以免暴露行踪。
朱迪听了这建议,不禁心惊。这位唐太宗的手段还真是狠辣啊,直接就要杀人灭口。但想想这个时代的残酷,也在情理之中。
【赵构】:不妥不妥!这太冒险了!万一被元朝发现是我们所为,立刻会派大军南下。依朕之见,应当加强'复兴舫'的伪装,让它看起来只是普通渔村,同时加强与占城国王的联系,请他在外交上为我们打掩护。
朱迪看着两位帝王截然不同的建议,陷入了思考。李世民偏向进攻,赵构倾向防守,各有道理。最终,他决定采取折中策略:
“我会派出几艘小船监视元朝的动向,但不主动出击。同时加强'复兴舫'的伪装,并请占城国王在外交上帮助我们。两手准备,才能万无一失。“
【李世民】:(点头)既然如此,记得加强情报网络建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倒想起来了,当年朕平定薛举、刘武周等叛乱,就是靠着密探送来的情报,知道敌人虚实,才能以少胜多。
【赵构】:难得朕与陛下意见一致。情报确实至关重要,我大宋当年就是吃了情报不畅的亏。哎,想当年金兵南下,若朕早知一步,也不至于...算了,往事不提也罢。
朱迪顺势又请教了一些军事训练和船队编制的问题,两位帝王都给出了宝贵建议。特别是李世民,对军事组织和战术运用有着深刻见解,让朱迪受益匪浅。
聊到深夜,朱迪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两位陛下,我最近收到南海诸岛上一些海商的联络,他们对我们的处境很感兴趣,愿意与我们交易武器和情报。“
【李世民】:好事!南海商人在海上颇有实力,若能结盟,对你们大有裨益。不过要小心,这种海上势力往往桀骜不驯,难以驾驭。
【赵构】:赞成!联盟固然好,但要掌握主动权。建议你在谈判中展示实力,让他们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别像当年朕对付金人那样,总是退让...哎,说起来都是泪啊!
朱迪记下这些建议,又问了一些具体问题。不知不觉,天已微亮,他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长谈。临别前,李世民还不忘叮嘱:
【李世民】:记住,下次聊天必须告诉朕大唐后来的事情!还有武则天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朕睡不着觉都在想这件事!太荒谬了!
聊天界面消失后,朱迪伸了个懒腰,笑着摇摇头。李世民对武则天的执着,简直像个发现妻子出轨的丈夫一样愤怒又好奇。
第二天,朱迪立即着手调整水师训练计划,按照李世民的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士兵适应海上生活。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元朝动向的监视,派出几艘小船在远海巡逻。
一周后,“复兴舫“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上演习,检验新训练方法的成效。这次演习模拟了一场完整的海战,包括编队航行、围攻突围和登船作战等多个环节。
朱迪亲自登上“复兴号“指挥演习。当天风浪较大,正好检验士兵们的适应能力。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调整后的训练,大部分士兵已经能够在颠簸的海面上保持平衡,晕船的情况大大减少。
“进攻队形!“朱迪下令道。
只见十几艘战船迅速调整方向,形成一个半月形的包围圈,将“敌船“(由几艘普通渔船扮演)团团围住。
“弓箭手就位!“
甲板上的士兵立即举起弓箭,瞄准“敌船“。虽然这只是演习,箭上绑的是红布而非箭头,但士兵们的专注和协调性让朱迪很满意。
“射!“
一排排红布箭飞向“敌船“,大部分都准确命中目标。士兵们欢呼雀跃,显然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朱迪点点头,这支水师虽然还有不少问题,但基本框架已经成型,未来可期。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元朝的庞大海军相比,他们这点实力简直是螳臂当车。
演习结束后,朱迪召集了水师将领们开会,总结经验教训。会议上,他引用了李世民的一些军事思想,强调纪律、协同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大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行实战?“一位年轻将领急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求战的光芒。
朱迪严肃地回答:“实战不是儿戏。我们现在的实力还远远不够与元朝正面对抗。目前的任务是继续训练,壮大力量,等待时机。“
“可是大人,“那年轻将领不服气地说,“我们总不能一直躲着吧?元朝迟早会发现我们的存在。“
朱迪沉思片刻,回答道:“你说得对,我们不可能一直躲藏。但现在挑战元朝,无异于以卵击石。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盟友、更好的装备,才有一线生机。“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年轻将领的眼睛,“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末将王刚,家父曾是宋军水师将领,崖山海战时战死。“
朱迪点点头:“王将军,我理解你的心情。复仇之心,人皆有之。但请记住,最好的复仇不是冲动送死,而是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我们的时机还没到。“
王刚虽然依然不满,但也只能暂时接受这个现实。会议结束后,朱迪来到了“复兴舫“的另一处重要设施——学堂。这所由他创办的学校,既教授中原传统文化,也传授各种实用技术,吸引了不少占城年轻人和宋朝遗民子弟前来学习。
学堂中,赵昺正在认真听课。这位年仅九岁的小皇帝在朱迪的悉心教导下,已经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不仅学习诗书礼仪,还开始接受基础武艺训练,文武双修。
朱迪默默观察了一会儿,心中满是欣慰。赵昺是宋朝的未来,他的成长关系到复国大业的成败。
下课后,赵昺兴冲冲地跑到朱迪身边:“陆大人,听说你最近在制定'复兴律'?我能参与吗?“
朱迪微笑着点头:“当然可以,陛下。'复兴律'是我们基地的基本法规,由陛下亲自参与制定再合适不过了。“
接下来的几天,朱迪和赵昺一起研究律法条文,为“复兴舫“确立了一套基本规则。这不仅是对赵昺的锻炼,也是为将来重建宋朝做准备。
忙碌的日子里,朱迪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有一天,一名斥候匆匆跑来报告:“大人,元朝派遣使团到占城了!他们明确询问关于宋朝遗民的情报!“
朱迪心中一紧。他早料到这一天会来,但没想到这么快。
“占城国王什么态度?“他急切地问道。
斥候回答:“国王表面上配合,但暗中派人通知我们。使团明日将亲自前来沿海地区搜查,包括我们这片区域!“
朱迪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对策。有人主张武力抵抗,有人建议暂时撤离。朱迪沉思片刻,想起了李世民和赵构的建议,做出了决定:
“我们既不撤离,也不抵抗。'复兴舫'本就伪装成普通渔村,只要加强伪装,元使就算来了也发现不了异常。关键是要隐藏好我们的船队和武器装备。“
在朱迪的指挥下,“复兴舫“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伪装行动“。战船被藏入隐蔽的海湾,武器被埋入地下,训练场被临时改造成农田和集市。所有人都换上了普通渔民的装束,连赵昺也被安排躲在一个普通渔家,装作渔民的孩子。
朱迪自己则化装成一个满脸胡茬、蓬头垢面的渔夫老汉,连走路都装出了佝偻的姿态。
“希望能糊弄过去吧。“朱迪心中暗忖,“要是穿帮了,可就麻烦大了。“
第二天清晨,元朝使团果然来了。为首的是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官员,带着二十多名卫士和翻译,在占城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复兴舫“。
朱迪装作渔村长老,出面迎接。他故作恭敬,弯腰行礼:“大人们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元使傲慢地环顾四周:“听说这一带有宋朝遗民活动,你可知情?“
朱迪装作一脸茫然:“宋朝?那是什么朝代?我们这些粗人,只知道打鱼种田,不懂那些大事。“
元使明显不信:“哼,装糊涂?据报,有人看到宋朝旗帜在这片海域出现。你们这村子建立时间不长,很可疑!“
朱迪心中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大人明鉴,我们确实是近年才建村的。原本住在内陆,因为那边闹灾荒,才迁到海边谋生。至于什么旗帜,可能是渔民用来标记渔场的,哪有什么宋朝旗帜。“
就在这时,一个元兵从一个渔民家中拖出一个小男孩,正是赵昺!
“大人,这孩子似乎很特别,衣服下摆有刺绣,不像普通渔民家的孩子!“
朱迪心中一沉,赵昺的身份是核心机密,要是被认出来,后果不堪设想。他强作镇定,上前解释:
“大人,这是我孙子,他娘之前在大户人家做工,捡了些主家不要的旧衣裳给孩子穿。哪来什么刺绣啊,不过是些补丁罢了。“
元使走近赵昺,仔细打量着这个看起来比普通孩子气质不凡的小男孩:“小子,你叫什么名字?你父亲是做什么的?“
赵昺沉着冷静,一点也不露怯:“回大人,小的叫阿昺,爹爹是打鱼的。“
元使眯起眼睛:“你说话倒是挺清楚的,不像渔民家的孩子。“说着,他对身旁的士兵示意,“带他回去再审问!“
朱迪大急,眼看局势危急,他灵机一动,猛地“咳嗽“起来,并向地上“吐痰“:“咳咳!哎哟,我这病又犯了...咳咳咳!“
他装出一副痨病患者的样子,甚至把“痰“吐在了元使的靴子上。元使顿时脸色大变,连连后退:“这老头有病?什么病?“
朱迪继续装病:“老毛病了...咳咳...大人别怕,就是痨病,村里好多人都有,不碍事的...咳咳...“
“痨病?!“元使惊恐地看着自己的靴子,厉声喝道,“放开那小孩!我们走!这村子有瘟疫!“
说完,元使团匆匆离去,连搜查都没完成。等他们彻底消失在视线中,“复兴舫“的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朱迪扶起赵昺,关切地问:“陛下没事吧?“
赵昺摇摇头,眼中满是敬佩:“陆大人真是机智!那个装病的样子,连我都差点信了!“
朱迪大笑:“演技嘛,外卖小哥多少也得会一点,不然遇到蛮横的客户怎么办?“
这一次虽然虚惊一场,但朱迪知道,元朝的威胁只会越来越近。他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壮大实力,才能在未来的风暴中保全“复兴舫“。
当晚,朱迪连接“帝王聊天群“,将这件事告诉了两位帝王。
【李世民】:此事虽惊险,但也是个机会。元朝既然派使团来查,说明他们还不确定你们的位置和实力。这给了你喘息之机,好好利用!
【赵构】:没错。不过这次虽然蒙混过关,下次就不一定了。你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尤其是水师和情报网络。只有掌握先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朱迪深表赞同:“我正有此意。接下来,我准备在三个方面加大投入:一是扩大船队规模,二是加强与南海商人的联系,三是向内陆渗透,建立情报网络。“
两位帝王都对这个计划表示肯定。正当三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时,聊天界面突然多了一个新的头像!
朱迪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是...又有新帝王加入了?“
系统提示:“检测到新的历史帝王连接请求。'穿越者互联网思维'技能已达到足够等级,允许添加新成员。“
【李世民】:怎么回事?又来了个谁?
【赵构】:看着有点眼熟...这不是...
一条消息从新头像那里弹了出来:
【朱元璋】:这是什么鬼地方?朕怎么会在这里?谁能告诉朕这是怎么回事?!朕正在和老婆马氏吃饭,突然眼前出现这个怪东西!是哪个狗皇帝在搞妖术?!
朱迪差点喊出声来——明太祖朱元璋,那个从乞丐到皇帝、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传奇人物,居然也加入了聊天群!而且这语气...火爆得很啊!
【李世民】:(威严)注意你的言辞!你在跟谁说话知道吗?朕乃唐太宗李世民!
【朱元璋】:(惊讶)李...李世民?唐太宗?开什么玩笑!你死了几百年了!这是什么妖术?谁在冒充先帝!?
【赵构】:(插嘴)别大惊小怪的,这位...朱什么璋?我是宋高宗赵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法术,能让不同时代的帝王交流。你是哪朝的?看着面生。
【朱元璋】:(警惕)朕乃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什么宋高宗?宋朝不是早亡了吗?你们到底是人是鬼?
朱迪此时已经惊呆了。朱元璋!创建明朝的开国皇帝!而且还活着!这意味着系统连接的不仅是死去的帝王,还有活着的!
【李世民】:(困惑)大明?是什么朝代?在朕的大唐之后?
【赵构】:(震惊)等等,你说你叫朱元璋?推翻元朝的那个朱元璋?你真的成功了?
【朱元璋】:(骄傲)那当然!朕亲手灭了元朝,建立大明!怎么,你们不知道?
朱迪这下更加震惊了。如果朱元璋已经建立明朝,那么时间线应该在1368年之后。而朱迪所在的时间是宋朝末年,约1276年左右。这意味着,他通过“帝王聊天群“连接到了未来的帝王!
就在朱迪思考该如何向这位新成员解释时,系统提示聊天时间到,界面消失了。他有些失望,但也充满期待——下次连接时,会是怎样的四人聊天呢?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的加入,意味着他可以获得关于元朝灭亡的第一手情报!
回到现实,朱迪收到了一个重要消息:南海商人已经抵达占城,请求与“复兴舫“的领导人会面。
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可能关系到“复兴舫“的未来。朱迪决定亲自前往会见这位来自南海的神秘商人,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并探索合作的可能。
夕阳西下,朱迪站在海边眺望远方,心中思绪万千。从一个送外卖的小哥,到如今领导一个小型基地,与历史上的帝王们交流,参与改变历史的伟大进程,这一切恍如梦境。
而在遥远的明朝,朱元璋正困惑地看着突然消失的“妖术“,心中充满疑问;在更遥远的唐朝,李世民正为“武则天当皇帝“这个震撼消息辗转难眠;在宋朝,赵构则在思考着岳飞的冤魂和自己的历史过失...
历史的齿轮已经开始偏离原本的轨道,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徐徐展开。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站在占城海边的那个年轻人——一个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外卖小哥。
朱迪深吸一口气,喃喃自语:“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啊。“
他回头望了望正在夕阳映照下的“复兴舫“,心中充满了决心。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他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改变历史、逆天改命而战!
而在未来的聊天群中,四位帝王的交流,将会为这场惊天动地的历史重演增添更多变数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