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还能补救
- 大明太傅:从童生开始,科举当国
- 方员外
- 2222字
- 2025-04-05 10:31:15
邹掌柜见越众而出的方原,眉头一皱:“哪里来的娃娃,何时进来的,快快出去…”
方琼抬眼一看,竟是自家兄弟,也道:“阿符,你怎么跟来了。”
方原上前扶起方琼,宽解道:“大哥莫要忧心,我先看看书稿,或许事情还有转圜余地。”
邹掌柜不耐烦道:“你个娃娃添什么乱,刻版都被毁了,除非我一日之内花重金延请十多位刻工,分版雕刻,昼夜赶工或许可行,但余杭哪有这多刊刻匠?到外地去请又不知迁延何日,黄花菜都凉了!”
方原不说话,只是捡起地上的枣木刻版来瞧。
这雕版长约三尺,宽约七寸,前后两面都刻有文字,每面左右半叶相当于书籍的一页,只是此时凸起的字早被铲得面目全非,不可辨认。
方原粗粗估算,地上有九块雕版,除去明显是绣像图画的两块,七块雕版,有文字痕迹的有十三叶,算起来这本书装订后,加上绣像也就三十页内容,文字应不超万字。
这和后世馆藏的明前中期书册规格大差不差。
方原心中已有计较,但若有校对的书稿一观最好不过。
“邹掌柜你是书林巨擘,所言自然不差,可事到如今,局面再坏也坏不到哪去,你何不死马当作活马医,让我瞧瞧书稿又何妨,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邹掌柜神色复杂地看了眼方原,又望向不知所措的方琼道:
“你拿给他看吧!”
方琼心下一松,赶紧点了点头,可旋即又黯淡下来,他不信自家兄弟真能有办法,唉,聊胜于无吧!
一沓书稿被取出,递给方原。
方原拿起一看,这说唱词话竟是《包侍制出身传》。
而这校对的书稿,与雕版形制相同,共十三页,每半页十三行,每行唱句二十一个字,说白二十四个字。
故事结构也非常完整,已有通俗小说的雏形,讲的是包拯从出生到中状元授官县令,又惩治贪官,应召入京的故事。
因是说唱词话的缘故,唱词部分合辙押韵,念起来朗朗上口,如:离了庐州十八里,凤凰桥畔小包村,爷是有钱包十万,妈妈称呼呌太君,家有水田三千顷,每雇长工千百人。
邹掌柜眼见方原看得正兴起,顿时大怒:“好哇!你敢消遣我!”
方原讶然失笑,忙道:“邹掌柜莫恼,我已想到补救之策。”
邹掌柜狐疑:“小娃娃莫不是诓我?到底是何主意?”
方琼也半是喜色半是惊疑:“阿符,你真能有补救的法子?”
方原笑了笑:“不知掌柜首刊多少册?”
邹掌柜迟疑片刻:“整整三千五百册!”
方原悠然一笑,那更容易。
这说唱词话是内容简单的单行本,他确实有办法五日内刊印出三千多本。
不过得有一个前提。
方原胸有成竹的模样,让邹掌柜有种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的感觉,急急催促方原赶紧道来。
方原却问道:“贵坊可有活字?”
邹掌柜热切的脸瞬间又冷了下去。
方琼亦是哀叹:“阿符你到底不懂印版,活字虽占个活字名头,其实…”
方原眉头一挑,打断道:“大哥是想说活字虽有其利,但弊端更甚,对吗?”
方琼一愣:“你知道?”
方原侃侃道:“活字弊端,一在排版,一在印刷!卷帙浩繁之书,一面排版,一面印刷,稽时既久,活字必不足用,印竣之后,售罄再印,则又需重排,更是麻烦,因此前宋时就有了活字,可至今却未有哪家书坊敢大规模使用。”
邹掌柜奇道:“你既知道,那为何问我有无活字?”
方原微微一笑:“我知道活字的痛点在哪,自然也知道解决之道!”
方琼与邹掌柜对望一眼,两人满是震惊。
“阿符,可不能说大话!”
方原肯定道:“大哥放心!”
邹掌柜这才正视起来:“活字,书坊却是没有...不过...”
方原心提了一下,怎么还大喘气?
“不过什么?”
邹掌柜仔细回忆道:“我记得东家家里藏了一套活字!”
方原脸上一喜,那事便成了七成!有门!
“赶紧带我去找你们东家,用我的法子,尚需备下许多物什,必须早早谋划!”
邹掌柜一听不敢耽搁,忙带方原去东家宅邸。
临走前方原对方琼道:“还得劳烦大哥重新雕刻绣像,这图画却是活字代替不得。”
方琼郑重点头:“放心,我会尽快重刻!”
方原随着邹掌柜出了文会堂,顺直街一路往东,方原暗暗心惊,因为他刚刚过了上卿牌坊,到了邹府弄,这文会堂竟是邹家的产业!
府字虽不能乱用作民宅,可老百姓私底下却常把大富大贵之家恭维为府上。
在余杭能这般豪奢的,屈指可数,姓邹的也只有一家豪门,便是太子少保邹济的后人。
邹济官至詹士府少詹士,是仁宗皇帝在东宫时的亲近属官,只不过永乐帝对东宫打压过甚,邹济许多同僚不是下狱,就是被杀,在如此朝不保夕的高压环境下,邹济忧惧五内,在仁宗登基前就染病身故。
好在仁宗是宽厚念旧之主,继位后,不仅活着的东宫属臣各有升赏,死去的也有追封,邹济便是其中之一,而且邹济之子邹干也被朝廷抚恤,照顾有加。
如今邹干已升任礼部尚书,位列九卿,县里特地起了一座上卿牌坊以示荣耀,方原哪能不知?
而邹家留在余杭的则是邹干长子邹煜,此人虽无功名在身,却商业目光毒辣,早早投资南市地皮,兴建市屋,坐收渔利,其家可谓又富又贵。
邹掌柜眼见方原愣神,心中无不得意,张口道:“你先在门外候着,我去禀告老爷!”
说罢不待方原答应,人就从便门进了宅邸。
方原在门外等了许久,才见邹掌柜气喘吁吁出来。
“老爷叫你进去,你小子可别信口开河,若是敢诓骗我们邹家,可不是好耍的!”
方原淡然道:“我又岂能拿我与大哥的前途开玩笑?”
邹掌柜点点头,便领方原进了院门。
邹家高门大户,堂宇宏遂,一阵蜿蜒曲折后,来到了一处院子,正房抱厦内,三十余岁,白面短须,身形富态的邹煜,一身员外袍衫,正坐在官帽椅上剥蜜橘,清新怡人的芳香四下弥漫。
邹员外眼见面前的方原年岁不大,不由一乐:“小娃娃吃蜜橘吗?”
方原也不见外,施礼道了声谢谢,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顺手拿起几案上的蜜橘,旁若无人地剥开来吃。
入口酸甜,回味尤甘,甚是可口!
邹掌柜看着这一幕,早就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