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Go语言的发展历史

Go语言经常被称为“Golang”,据官方的说法,这是因为最初无法注册到“go.org”这个域名,而只好使用了“golang.org”这个域名,但也许是因为在各个搜索引擎中关键词“Go”的搜索结果比较混杂。

Go语言最初大约是从2007年由谷歌公司的工程师罗伯特·格里斯默(Robert Griesemer)、罗布·派克(Rob Pike)、肯·汤普森(Ken Thompson)等人设计的。2008年,拉斯·考克斯(Russ Cox)加入团队,帮助将Go语言及其标准库从原型设计转化为实际成品。

Go语言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当时较流行的C++、Java等开发语言过于复杂而低效的问题。这些开发语言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所选的进化路径导致语言本身和相关的类库越来越复杂,甚至到了给开发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的地步。Go语言的设计者们希望能够用简约的方式来避免这些困扰,同时也希望Go语言能够内置一些更高效便捷的功能,例如处理并发事务的功能、利用多核CPU的功能等。

2009年11月10日,Go语言被正式转化为开源项目,这一天也被认为是Go语言正式的诞生日。自此之后,无数热心的开发者为之贡献了大量的思路和代码资源,使Go语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能够很快就真正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2012年,Go语言发布了第一个正式版本1.0。到2019年2月,Go语言发布到了1.12版。

Go语言的开发者常被称为“Gopher”,这也是Go语言LOGO吉祥物——一只可爱的小地鼠的名字。

2018年,根据著名开发者问答网站StackOverflow的用户调查,Go语言排入了最受欢迎和最需要的计算机语言中的前5名;在知名软件开发工具提供公司ActiveState的调查中,36%的用户对Go语言“极其满意”,61%的用户“非常满意”。在另一家软件开发工具提供公司JetBrains的调查中,Go语言获评“最有前途的计算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