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金陵的秋,是个形容词

金陵的秋,是个绚丽多姿的形容词。静美又婉转,碧水映晴空,清夜画月明,盈一怀婉约,将一笺心语吟成满纸风情,让斑驳的印迹诉说着秋水长天的故事。

俯瞰秋天的美龄宫,更是美得不可方物,环陵路一段的梧桐树宛若一条金色的项链,处于坠心的美龄宫顶的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也更多了几分璀璨,而这时,美龄宫也仿佛成了稀世项链“紫金山之心”。

金秋来到南京,一定要去南师大随园去看看飞檐峭壁的古典建筑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婉约美丽让这里赢得了“东方最美校园”的称号。南京师范大学多是中西结合的建筑,而它们,与四周茂盛的植被融为一起,构成了整个校园民国式的古朴基调。

每到金秋,明孝陵“最美600米”也成了南京靓丽的风景线,在斑斓交错的色调掩映下,石象路显得更加古朴沧桑,浸润着历史的沉淀之美,低头是绵延历史,抬头是天降画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正如余秋雨所言,“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金秋南京,美得浪漫。南京的浪漫,少不了来中山陵音乐台听一场森林音乐会,在森林环抱之下,伴虫鸣相和,名曲萦绕,清风徐徐,在这最美好季节里,享受着最美好的艺术。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一路传说。夜泊金陵,画舫凌波,品味着朱自清笔下桨声灯影的醉美意境;探一河清波,看一轮明月,听桃叶渡口的浪漫传说,数着青砖小瓦马头墙,体会吴敬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

“春牛首、秋栖霞”,南京的秋,是从栖霞山开始的。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有着“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栖霞山的秋,藏在枫叶里。枫岭上,枫林连绵一片,满山红叶铺天盖地,红似烈火、如霞如锦。秋和栖霞山的邂逅就像一场嫣红的秋恋,红枫、银杏、古寺皆与秋色相濡以沫,谁见了也会羡慕呢。

金秋金陵,最有意境的当属颐和路了,路两旁是颇有年代的参天树木,自民国以来到现在,每一棵都维护得很好。褪去民国时期的热闹与繁华,秋天让这里多了几丝雅韵。复古的民国建筑掩映在这金黄的秋色中,泛黄的梧桐叶铺满街道,仿佛只要一伸手便能抓住整个秋天似的。漫步其中,常会遇见身着旗袍,风华绝代的女子的倩影。一条颐和路,让南京变成了金陵,形成了一幅色彩明艳的油画。

南京的秋天是一位极富耐心又极具慧心的女子,将清秀、湿润、温文尔雅静悄悄地渗进每一缕气息中。

南京的秋是个绚丽多彩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又组成了一部别样风情的大书,薄薄的,软软的,可每一个字读起来都厚厚的,重重的,若不细细品读,又怎能读懂它背后的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