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微讶,同样低声发问:“来了多少兵马?”
“现下已至何地?”
蒙鸾肃声道:“共有一百零三人,现下已至南方二十里。”
扶苏愈讶。
扶苏没想到朝中来人会如此之快。
扶苏更没想到朝中竟然只来了百余人。
在扶苏看来,嬴政定是要调兵遣将、转运粮草,甚至是调回任嚣部,发数十万大军兵临九原城!
因为李渊若是面对如此情况,李渊就会这么做!
李渊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打压他的良机,李渊更不会仅派百余人来给他送上一道开胃小菜。
扶苏已经在估算着嬴政调兵遣将的时间,抓紧时间积蓄力量、拉拢将士准备殊死一战了。
结果嬴政这番操作反倒是让扶苏颇感陌生,更觉茫然。
右手轻轻捻着胡须,扶苏心头思量,口中例行询问:“可曾探明负责传诏之人是什么身份?”
蒙鸾抬眸看向扶苏道:“公子胡亥!”
扶苏瞳孔猛的一凝,肃声质问:“公子胡亥?!”
将扶苏的反应牢牢记在心里,蒙鸾点头道:“斥候已经验过验传凭,为首谒者确是公子胡亥无误。”
“更还有郎中骑将杨武、郎中骑将阎宠这两位郎中以及百名卫兵随行拱卫。”
扶苏沉默数息后,声音复杂的慨然轻叹:“父皇他……”
“果真胸怀宽广!”
“不愧为始皇帝!”
这一刻的扶苏突然有些羡慕原身了。
不是因为原身长公子的身份,也不是因为原身深得民心盛名,而是因为原身有着一位心胸宽广、自信傲然的父亲。
太史令奏曰: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仅凭这么一句离谱的谶言,李渊便对李世民动了杀心。
身侧有三十万大军、坐拥天下万民归心、身居长公子之位、拒不还朝更还亲斩两名传诏侍郎。嬴政的处理态度却是把他最宠爱的小儿子派来传诏!
在扶苏看来,这是因为李渊很清楚他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居功甚伟,一旦他果真有心夺大位,李渊难以反抗,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刺激李渊敏感的神经,唯有逼死他,李渊才能安坐皇位。
但秦国的天下却是由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打下来的,只要嬴政还活着,那么任何人都无力撼动嬴政的地位,即便扶苏做出了可谓谋反之举,嬴政也自信的认为扶苏不会、不能、也不敢反,所以才会心安理得的派胡亥前来传诏。
扶苏不禁去想,如果李渊如嬴政一般,他还会血染玄武门吗?
蒙鸾低声道:“陛下令公子胡亥为谒者前来传诏,可见兹事体大。”
“依公子胡亥距我军大营的路程,公子胡亥应于明日上午抵达我军。”
“卑职家主请长公子往中军大帐一叙,共商应对之策。”
扶苏却摇了摇头道:“还请转告蒙将军,无须商议应对之策。”
“父皇若有问,蒙将军皆可直言,切莫有半点虚言回护,更莫行欺君之举。”
“孤以为,父皇明察秋毫必不会罪将军,即便父皇果真怪罪蒙将军,孤亦会一力承担,不会牵连蒙将军分毫,请蒙将军宽心。”
“蒙将军身为主将,于律于礼皆只需于营门外迎谒者。”
“孤身为长兄,知季弟不远千里来投,却理应远迎。”
该和蒙恬商量的,都已经商量过了。
赶在诏书抵达之前再抓紧时间趁夜商议也商议不出个所以然,反倒是会让蒙恬以为扶苏肩无担当、话无真言、畏首畏尾、进退失据,进而降低对扶苏的评价。
与其再去与蒙恬商议,扶苏倒是更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见一见、探一探自己这位‘名垂青史’、争议颇多的季弟!
没给蒙鸾再劝的机会,扶苏长身而起,对面前八百将士温声道:“公子胡亥已至九原郡,距离此地不过十数里。”
“孤之季弟此生从未离开过咸阳城,初入边陲难免心中惶恐,孤身为长兄自当前驱接引。”
“今日授课,到此为止。”
“明日孤若有暇,再教二三子认字知法。”
申屠嘉、豕夫等人心头都升腾起浓浓不舍,却也尽皆起身拱手,齐声高呼:“拜谢夫子!”
扶苏笑而摇头:“孤已明言,吾等皆同学,孤非夫子也!”
而后扶苏状似随意的问道:“二三子可愿随孤同去迎接公子胡亥乎?”
申屠嘉等所有将士很是捧场的高呼:“愿追随夫子!”
就连豕夫、立夫等人都恨不能跟着扶苏一起去撑撑场子,以报扶苏的传道受业之恩,只是碍于律法森严不便开口,只是眼巴巴的看着扶苏,希望能得到扶苏的命令。
扶苏终于转头看向豕夫等营外将士,认真叮嘱:“依律,诸位袍泽已应回营,且诸位袍泽明日还要劳作,亦当早早回营休息。”
“明日,孤仍于此地恭候诸位。”
扶苏的话无疑是对豕夫等营外将士通了明路。
他们不再是偷听讲课的小偷,而是得扶苏邀请明天继续来听课的门外弟子!
豕夫等一众将士齐齐振奋高呼:“拜谢世民公子!”
扶苏轻笑颔首,而后看向八百将士朗声喝令:“今夜无光,众将士尽持明火,随孤离营!”
-----------------
“长公子果真是如此言说?”
听完蒙鸾回禀,蒙恬目露错愕。
蒙鸾点头道:“长公子确实是如此言说,卑下一字未改!”
顿了顿,蒙鸾低声道:“家主会不会是错怪了长公子?”
“依卑下之见,长公子确无推脱遮掩之色,反倒是请家主亦莫要推脱回护,长公子会一力肩负陛下责罚。”
“长公子纵是面对陛下怒斥亦未退让分毫,可见长公子为人之刚直。”
“卑下以为,如此刚直之君子,理应不会首鼠两端才是。”
蒙恬心里也升腾起些许自我怀疑。
究竟是扶苏伪装的足够好,还是他错怪了扶苏?
事涉全族性命,由不得蒙恬不谨慎。
背负双手踱步深思一阵后,蒙恬沉声道:“传令!”
“军中大小事务暂由裨将军渉间决断。”
“点齐家兵,再点精锐亲兵一千,随本将迎接公子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