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
- 程森
- 790字
- 2025-04-22 17:16:21
绪论
在明代中期,有部分文人撰写或编订了王朝地理概况式论著,如桂萼的《广舆图叙》(也称《舆图记叙》)、章潢《图书编》之“地道”部分、杨博有《总论天下郡县》之文,这些论著中对于明朝所统各高层政区及边疆四夷地理、社会状况的言论大同小异。明人爱将他人言论汇入自己论著之中不足为奇,只是各论著中都有类似甚至一致的言论,很大程度上表明,明代官方对于国内一些地区之地理、风土等形成了一致的看法,这些看法有时极大地左右中央王朝针对不同地区的施政方略,也能对各地封疆大吏施政、行政提供一种先鉴。
这些言论中涉及北方山西、河南、北直隶、山东四省交界地区社会风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如称河南北部“彰德间于赵、魏,军民杂处,牵制尤甚”。山东西部“单、曹之境多妖民”。山西东南泽潞地区“环列太行,上下谷深林密,盗时窃发”。[1]明初所建高层政区格局将河南囊括黄河北部三府,北直隶向南深入到黄河北岸,与山东西部、山西东南部形成了犬牙相错的政区格局,成为黄河北部高层政区疆界最不平直的地带。犬牙相错的政区格局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考虑,但其后对于地方行政管理不免带来隐患。疆界错处,行政管理易为牵制,会造成盗贼窃发,地方不靖,故明人有上述言论。雍正五年(1727),河南总督田文镜上奏雍正帝之疏同样指出:“臣查河北三府共辖二十三县,幅员甚广,与直隶、山东、山西三省接壤。虽系内地,但臣与两司各道俱驻扎河南,中隔黄河,鞭长莫及。”[2]河北地区“斗入”晋、鲁,于是产生了黄河以北犬牙相错政区格局最明显的地区(本书称为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又因其处于明清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时期京畿邻近地区,故而受关注度较高,是北方地区一个特殊的交界地区。
犬牙相错的政区界限使得这一交界地区产生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应对诸多问题和许多问题的产生中交界各方彼此之间形成了诸多互动行为,本书将其称为地域互动,并对此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