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灵运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及研究
- 黄莉
- 730字
- 2025-04-24 18:42:56
第一章 谢灵运诗歌英译本及其特色
与早在19 世纪下半叶就被介绍到英语世界的陶渊明相比,谢灵运进入英语世界却是晚近之事。谢灵运进入英语世界较晚可能与谢灵运作品选注较少且较晚有关。顾绍柏在《谢灵运集校注》前言中提到,“(几种古诗选注收录谢灵运作品的也很少)。真正全面为灵运诗作注的是近人黄节先生。”[1]。西方学者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关注谢灵运要得益于黄节的《谢康乐诗注》。除黄节的注本外,西方学者也参考叶笑雪白话文选注的《谢灵运诗选》。尽管起步较晚,他们对谢灵运个人及其作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对谢灵运诗歌进行系统、较为全面的译介始于傅乐山。在他之前,“谢灵运的诗歌还未被翻译成任何一门西方语言,这是对西方当前(20世纪60年代)汉学研究空白状况的一个令人遗憾的评价”[2]。这一研究空白直到傅乐山才得以填补[3]。1967年,马来亚大学推出了傅氏的《潺潺溪流:中国山水诗人谢灵运(康乐公)的生平和创作》(以下简称《潺潺溪流》),同年,牛津大学出版了傅氏和程曦的合著《汉魏六朝诗选》(An Anthology of Chinese Verse:Han Wei Ch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4]。这两部作品堪称西方汉学界译介、研究谢灵运个人及其诗歌创作的拓荒之作。自此,谢灵运的翻译,在西方汉学界(主要是北美汉学界)日渐兴盛。从20世纪60年代傅乐山开始译介,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谢灵运受西方学者的关注日益增多,再到21世纪谢灵运翻译的日渐兴盛,历时约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谢灵运逐渐成为西方汉学界的研究热点,成为魏晋南北朝诗人中,继陶渊明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尽管由于艰深性,其翻译还未达到一个高峰时期,但毫无疑问这些译介成功地促进了谢灵运在西方汉学界的传播,如今西方汉学界关于谢灵运的研究已经呈现出一些综合性、纵深性的成果。现将谢灵运的译介现状作一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