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插班生考试在市立中学教学和办公大楼二层高一(3)班教室进行。教室里的考生坐得满满的,前后都加了桌椅,古全和估计考生不止60人,如果只从这些人中录取几个人,那自己考取的机会就很小了。这个念头儿,只在他的头脑中一闪,就被他压下去了,但是怯阵的念头儿还是干扰了他的精神。第一节考数学。当一张油印的16开的试卷发到古全和面前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的头大了,心也嘭嘭地乱跳,撞击得胸膛隐隐作痛。耳朵里在嗡嗡地响,眼前雾蒙蒙模糊一片,辨认不清试卷上面的字迹,只能看出试卷上面有用汉字标志出来的4道试题,其中的两道附带有几何图形,那当然是几何题,另外两道应该是代数题。但是他看不清楚卷面上面的文字。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以前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他想这可能是因为几个月来他太累了,加之昨夜没怎么睡,一时紧张,精神失控。不过他顾不上探讨自己失态的原因,而是想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可是他偏偏就是冷静不下来。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别人已经开始答题,而他还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他有些害怕,担心自己会失去理智,晕倒在考场,被抬出考场,类似的场面他曾经目睹过,如果那样,那就全完了!他感觉监考的老师好像在朝他这个方向张望,担心被老师误解,误认为他违纪或神经不正常。他警告自己:“不能晕倒!不能失去这个机会!这是关乎你能不能继续念书的一次考试!为了迎接这次考试,你已经奋战了一百几十个日日夜夜!”他这样想着,心情渐渐地平静下来。

监考的是一位40来岁儿的男老师,中等身材,四方脸儿,五官端正,但是不修边幅,鼻涕沟儿附近总是不大干净,好像随时都会有鼻涕从鼻子里流出来,滴落到地上。他天生喜相,总是笑嘻嘻的,像在跟谁开玩笑。后来他才知道他姓刘,叫刘长林,是三角老师,一个善良的、了不起的人物儿。

刘老师看着古全和,口中念念有词:“‘冷静出智慧!’哈哈哈哈……”然后又好像是给他的这句话作注解:“这不是名人名言,是我本人的高论!考试就是写作业,要相信自己。假如不相信自己你来到这里干啥呀?”他慢慢地走到古全和身边,笑嘻嘻地看看他,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背上,轻轻地拍了拍,说道:“不要着急,一字一句地把题意看清楚,切忌张冠李戴。”他看看古全和卷面上的署名,说道:“‘古汉民’?老古家的小子,大汉民族的良民?有气魄!”古全和感觉刘老师的手好像带电,他的爱抚和说笑,使古全和完全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眼前清朗起来,迅速地浏览了一遍卷面儿,发现试题很容易,便警告自己不可轻敌,力求答得完美,争取高分,并开始审题答卷儿。

答卷儿要求用钢笔,古全和没有自来水笔,他用的是他用箭杆儿和笔尖儿自制的蘸水钢笔。他自制的钢笔水瓶是他揣在怀里带来的,靠着他的体温使它处在可用的液体状态。但是当他把钢笔水瓶从怀里掏出来,放在课桌上,由于室温低于摄氏零度,墨水瓶里就开始出现丝丝缕缕的冰碴儿,他一次能从钢笔水瓶里蘸出来的墨水很少,严重影响他答题,一时着急,用力不当,笔尖儿就掉进墨水瓶里,箭杆儿也劈开了。他想,完啦!立刻急出一身冷汗。他举手请求老师允许他用铅笔答卷。

刘老师快步走到古全和面前,毫不犹豫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他心爱的花杆儿的“派勒得”金笔,递给古全和。古全和面对这支金笔,迟疑了一会儿,站起来,怀着感激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把金笔接到手中。

一个上午考了4门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和国语。每份试卷都是16开的一张纸,答题的时间都是一节课。古全和每次都是第一个答完,在无数次的审核验算无误之后,最后一个交卷儿。

“难吗?”在理化考试将要结束时,刘老师走到古全和面前问道。

“还行。”古全和满怀敬意地站起来回答道。

刘老师俏皮地说:“市立中学没有容易题。”

古全和站在那里,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

“不要急,还有几分钟呢。”

“我做完了。”古全和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试卷,递给刘老师。

刘老师聚精会神地浏览过古全和的试卷,满脸堆笑地看了古全和一眼。古全和从他的神情里看到了希望。他见刘老师的鼻涕在他的鼻孔儿里颤动,担心它会跌落下来。但是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刘老师及时地把它们收回去了。

古全和把刘老师的金笔还给他,说道:“谢谢您!”

刘老师似有深意地说道:“我的这支笔今天又为学校立了一功!”

古全和呆呆地看着刘老师,猜不透他这是什么意思。他想他可能浏览过他的那些试卷,已经知道了他的成绩,暗示他会被录取,想到这里,心潮汹涌,有一种要哭出来的感觉。

“老师,您老贵姓?”

“本人不贵,贱姓刘,历来姓刘,和汉高祖刘邦是本家,嘿嘿!”

古全和憨然一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考试过后,古全和直奔火车站,托道士再给他开了一张学历证明信。第二天一早又到师范学校去报了名,几天后又参加了那里的入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