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声音问题

诗既用语言,就不能不保留语言的特性,就不能离开意义而去专讲声音。

——朱光潜:《诗论》

在音乐与诗歌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在音乐中,同步是永恒的:组合旋律、赋格曲、和声。诗歌是语言构成的:含义构成的声音。

——奥克塔维奥·帕斯:《批评的激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创作和批评的重要美学转向,就是对声音的重新发现。在创作实践方面,主要表现为从集体的声音过渡到个人化的声音、从意象中心到声音中心的实验和声诗从“运动”走向“活动”。在理论探索方面,主要围绕诗与乐的关系展开,就此问题,可以参照的资源包括返归汉语新诗的节奏、韵律和返回到歌与口头声音两个方面。本章主要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创作实践的转型与相关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