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在夷夏之间:3—6世纪北方民族的政治神话研究
- 胡祥琴
- 2字
- 2025-04-25 19:47:32
绪论
一 学术史回顾与述评
有关3—6世纪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探索成果比较零散,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出现这方面的系统化论著。目前散见于各书中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海外(包括台湾)学者的著作侧重于对政治神话理论的探讨。如中国台湾学者孙广德的《政治神话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的《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日本学者大林太良的《神话理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等。《政治神话论》一书广泛涉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神话,提出很多有见解的论断,但对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政治神话仅略加叙述,未及充分展开。卡西尔《国家的神话》一书以人和政治的关系为主线,论证神话思想的结构、神话与语言、神话与情感心理学的关系,指出神话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功能等。[1]该书的研究方法为本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除过这些涉及政治神话的著作能直接为本书提供帮助外,还有部分国外神话学著作从不同的方面给本书以启示。[2]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现神话对人类的起源认识,神话思维产生的根源,神话的定义以及神话所蕴含的语言、心理方面的因素等。国内学者对神话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学者较侧重于对神话学理论的引进和对历史事件与神话关系的认识和描述,代表人物如林惠祥、茅盾、顾颉刚、闻一多等。后期学者则注重对中国古代神话的搜集、整理和描述等。[3]以上研究成果中有部分章节涉及少数民族神话,但几乎都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相关论题,因此,有关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研究成果十分简略。
“3—6世纪少数民族政治神话”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研究课题,它不仅涉及神话学,而且与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密不可分。从历史学角度看,中国政治神话的产生同传统文化中的“王权”思想和“正统”观念的盛行密切相关。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胡克森《论中国古代正统观的演变与中华民族融合之关系》(《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4期);彭丰文《试论十六国时期胡人正统观的嬗变》(《民族研究》2010年第6期)。上述著作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学术界关于“王权”“正统”文化现象的主要研究成果。某个政权能否得到人们的拥戴而成为“正统”,首先得看它能否在中原地区争得生存权和主导权,得到中原民众的认同。逐鹿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要想解决政权合法性难题,“政治神话”便是最好的宣传工具。涉及政治神话功能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冷德熙的《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和田兆元的《神话与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等。政治神话可为王权的确立与巩固增光添彩,汉化程度很高的胡族上层自然深谙此道。在笔者看来,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政治神话功能结合起来研究少数民族融合是很有意义的新课题,但长期以来,研究魏晋南北朝民族史的学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考察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而从非理性的思维(如政治神话)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还很欠缺。从以上研究现状来看,关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研究无疑还有较大的深化和拓展空间。
为了清楚了解目前国内神话的研究现状,我们试图从有关政治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两个角度,对近些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梳理,以有利于从较大层面观察近年以来古代政治神话及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基本概貌。
(一)关于政治神话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有关政治神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史中古代正统王朝建立者的讨论,典型的如孙广德的《政治神话论》,该文曾讲道:“一提到神话,人们总以为神话是荒诞的,因为它是虚构的;尤其现代自以为文明进步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更是如此。假如神话全属荒诞,当然就不值得去研究,而没有研究的必要。但神话虽似虚构,却也有它的依据,因而并非完全荒诞,在其似乎荒诞的表面之后,尚隐藏着许多确切而实在的东西。”[4]不仅探讨政治神话的功能,也对不同时代王朝的开创之君、继位之君以及后宫主要权势人物的神话进行深入发掘,是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重要参考文献。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神话的研究还有一些单篇论文,基本上围绕某些政治人物而展开,如吕宗力在《汉代开国之君神话的建构与语境》一文中,对开国之君尤其是汉高祖刘邦神话出现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功能作了深入研究,指出:“《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的开国之君神话,当然是超现实、超自然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按照当时的习俗、信仰建构出来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故事都是事后伪造的。故事中的某些元素,可能基于当时的客观事实。而秦末社会政治的风云变幻,群众寻觅真命天子的心理需求,形成了建构政治神话的丰富语境。”[5]该文认为刘邦神话虽然是超现实、超自然的,但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构建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建构帝王政治神话的历史因素。同样,刘泽华、胡学常在《汉赋的政治神话》一文中,对政治神话产生的社会条件作了总结,认为政治神话的出现离不开两个条件:“其一是集体欲望强烈的非理性诉求,其二是政治领袖适逢其时地以非理性的方式满足了非理性的集体欲望。政治神话是二者之间不断互动的产物。……集体欲望之所以会有一个非理性的强烈喷发,乃是因为人生存的境遇中出现了问题。”[6]
何平在《论圣人与圣王神话——古代政治神话论纲之一》一文中,对政治神话和一般意义上的神话作了大致的区别,认为:“神话在发生时间上远远早于政治神话,它是人类对于生命和自然界的最早思维模式,而政治神话的发生则与政治的产生相联系;神话的内涵远较政治神话丰富,前者作为世界观的表达,后者仅作为政治心态的表达;随着人类科学理性的觉醒,有关世界观的神话表达无疑会为科学表达所代替,神话形式也会由此走向衰微(科学幻想可视为一种新形式童话),而政治神话的命运则与政治的存在相始终。同时,新的政治神话并不限于在以往的原生神话中寻求素材,而能够借助神话思维的规则,创造新的神话题材。纳粹德国时期鼓吹的‘日耳曼种族优越论’就是其例。”[7]神话和政治神话在起源、功能及内涵方面是不同的,神话起源于人们对世界想象性幻想,它具有宗教般的虔诚信仰,政治神话则是特定时代伴随着某些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其范围仅局限于某些重要政治人物或重大政治事件。
结合上述可以看出,政治神话是有阶级属性的,一般隶属于有影响力的权势人物,这些人物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或是特定时期人们的期望所在,就其个人来讲,由于某些政治的需要,他们自己也需要通过非人力的因素壮大自己,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一个神话中的人,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政治效果。
(二)关于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现状
少数民族神话研究是近些年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有关民族史研究领域的神话学研究有多种方式,其中涉及兄妹成婚以繁衍后代的神话故事、世界的起源问题、某些特殊的动物崇拜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神话的融合问题等,这些神话研究大都受地域和研究时代的限制。
民族史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其研究领域大多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形态、语言、文学艺术、习俗以及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的综合研究,有时也难以解决相关问题,结合神话学的某些文献材料,更有助于从族源上探讨某些重大问题。鉴于此,学者们比较重视对神话传说的研究,试图通过追溯少数民族的族源以及后代繁衍生息的神话故事,来识别某些民族的民族属性,如赵逵夫在《古代神话与民族史研究》一文中,从宏观上对古代神话与民族史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举例说明各族兄妹成婚以繁衍后代的神话故事。[8]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会议综述》看来,学者们大都关心以地域或某些具体领域为特征的少数民族神话研究。[9]
有学者指出北方少数民族神话中,有明显的动物图腾崇拜倾向,如王宪昭在《北方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动物图腾探析》一文中指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动物图腾现象非常突出。地域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影响使各民族的动物图腾具有多元的性质,并表现出明显的神力母题、生育母题和其他功能母题;而各民族先民的交往与融合又导致了动物图腾的发展演变。这反映出中华神话一体多元的实质。”[10]还有学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感生主题中的女性角色作了阐释,如卓玛在《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感生主题原型的女性人类学阐释》一文中指出:“感生神话反映了各个民族在其童年时期对女性及其生育行为的独特认知。中国少数民族感生神话中感生主题原型包括崇拜英雄原型和圣洁母体原型。其中崇拜英雄的主题是一种男性自我美化的表现。男性中心文化在将女性推向污浊化的深渊时又不遗余力地将其圣洁化,以烘托男性英雄的神圣与崇高。”[11]作者从女性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方面指出感生神话是男性中心主义的体现。有学者还对汉族和少数民族感生神话作了比较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感生神话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族感生神话的影响,故两者的基本形态大致相同,但由于历史文化、居住环境、信仰观念的不同,两者又各具特色。同时,少数民族主动吸收汉族文化为民族祖先编造神圣出身也反映了少数民族意识的觉醒。”[12]关于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价值和历史地位,也有学者著文讨论。关于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价值,作者认为“神话是人类文学最早的艺术形式,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加强少数民族神话研究,有利于发掘中国神话的整体文化价值,有利于建构中国多元神话体系,有利于深化中国文学研究和推进文学的繁荣发展”。关于少数民族神话的历史地位,有学者认为汉族神话稀少零散,而少数民族神话则不然,大多数少数民族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创世神话体系。[13]
结合所述,中国古代神话虽然零散、没有系统性,但政治神话却有较完整的体现,大多集中于个人相貌奇特、出生异常以及非人力能及的才干等方面,同时也涉及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论证,如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五德终始、谶纬预言以及休征、咎征等方面。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系统论著尚不多见,有关政治神话的研究也是如此。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更加关注神话与政治的关系,少数民族神话与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以及汉族神话与少数民族神话之间的互动交融等问题。关于政治神话出现的历史情境、社会背景及其功用涉及不够,有关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专门研究还很不足,因此,将政治神话与3—6世纪少数民族的神话结合起来,将民族融合与3—6世纪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结合起来,将社会历史条件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发生及功用结合起来,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将是深入研究3—6世纪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