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莫比乌斯走廊

地下室的铁门在沈夏背后无声关闭。手电筒光束刺破黑暗的瞬间,她看见自己的呼吸白雾诡异地悬浮在空中——形成一串精确的斐波那契数列。

“温度零下12度,但水管没有结冰。“陈默的战术靴碾过地面碎玻璃,发出琴键般的清脆声响。他的GPS定位器屏幕疯狂闪烁,显示他们正在以每秒300米的速度移动,而实际上两人始终站在原地。

沈夏突然按住刑警的手臂。

手电筒照亮的走廊尽头,出现了一个穿白大褂的背影——那件外套后襟染血的样式,分明是她昨天送去洗衣房的那件。

“别过去!“陈默的战术手电突然爆裂,玻璃碎片悬浮在空中。在彻底黑暗降临前,沈夏看到所有碎片都反射着同一个画面:林小满被锁在装满水的玻璃箱里,箱外站着三个模糊人影。

备用光源亮起时,走廊延长了至少二十米。墙面渗出混着铁锈的液体,在地面汇聚成指向右侧的箭头。沈夏弯腰蘸取少许,指尖立刻传来灼痛——这些血液正在从凝固状态逆转为新鲜血液。

“跟紧我。“陈默拔出配枪,枪身结满冰霜。他们循着血箭头转过拐角时,撞见一面嵌满病历卡的展示墙。最中央的卡片上印着沈夏的照片,病程记录显示:

**患者坚信自己是医生,持续产生治疗他人的幻觉。**

沈夏的瞳孔剧烈收缩。病历卡背面的入院日期是1994年7月16日,而签名医师栏里,赫然是陈默年轻时的笔迹。

**凌晨1:17·B1层配电室**

陈默踹开发霉的木箱,露出后面被蜡笔涂满的金属门。门上的儿童画描绘着七个人围坐餐桌,但所有人的碗里都盛着不同年代的报纸碎片。沈夏注意到其中一张1994年的《晨报》碎片正在门板上缓慢移动,像活物般重组着上面的文字。

“这是昨天那张...“她的声音卡在喉咙里。报纸碎片拼出的新标题让她血液冻结:

**著名心理学家沈夏于昨夜失踪,疑似精神崩溃自毁证据**

配图是她办公室的监控截图,时间显示为明天凌晨3点。

金属门突然自动开启,涌出带着乙醚味的寒风。陈默的战术刀划过门框,火花照亮了内侧密密麻麻的刻痕——全是“正“字标记,最新一道的刻痕还带着新鲜木屑。

“三百六十七次...“陈默的呼吸变得急促,“这正好是我们从各个年代失踪案里统计的人数。“

沈夏的手电筒突然照到地面反光物。

那是一副老式圆框眼镜,镜片上用血画着笛卡尔坐标系。当她颤抖着戴上它时,整个走廊突然扭曲成莫比乌斯环——她同时看到了走在前面十米的陈默,以及正在后方五米处举枪瞄准的自己。

**2:33·镜面迷宫**

应急灯的红色光晕中,无数镜面从墙壁浮现。沈夏数到第十三面镜子时,发现镜中的自己慢了半拍。当她故意快速抬手时,镜中人突然露出不属于她的狰狞笑容。

“看脚下!“陈默拽着她后退。

地面积水倒映出的天花板,显示他们正站在某个手术室里。无影灯下,三个穿防护服的人正在给手术台上的林小满后颈植入某种金属装置。

积水突然沸腾。沈夏的倒影自行行动起来,用手术刀割开手腕,在镜面写下血字:

**找到钢琴就能停止循环**

最左侧的镜子突然映出走廊全景,显示他们身后三米处站着个穿约束衣的女人。陈默转身射击的瞬间,所有镜子同时爆裂,飞溅的碎片却悬停在空中,组成一条指向地面的箭头。

他们撬开松动的地砖,发现下面埋着个生锈的饼干盒。盒里装着三十七张泛黄的照片,每张都是不同年代的调查者在同一面镜子前的合影——最新那张显示陈默和沈夏将在7分钟后死亡,拍摄角度来自他们正上方的通风管。

**3:00·通风管道**

爬行中的沈夏突然僵住。她的耳廓擦到管壁某处凸起,触感分明是人类牙齿。陈默的夜视仪显示,整个管道内壁布满指甲抓痕,每隔十厘米就刻着相同的经纬度坐标。

“这是...“陈默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传来,“林小满第一次发病时尖叫的坐标。“

前方突然出现微光。沈夏爬近后发现是部老式手机,屏幕显示正在通话中。当她颤抖着贴近听筒时,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正是此刻她发出的声音。

通话时长计数器停在00:37。

突然整个管道开始高频振动,某种巨大的金属部件正在深处运转。陈默的战术手表指针开始逆时针旋转,沈夏的医用腕带突然显示她血型从O型变成了AB型。

在管道分岔口,他们发现用血画的简笔画:一个箭头指向左侧,旁边标注“真相“;右侧管道则画着笑脸和“生存“。陈默正要爬向右侧时,沈夏抓住他的脚踝——她刚刚发现画用的血液来自林小满的稀有血型,而笑脸的笔触与病历卡上的医生签名完全一致。

左侧管道深处传来钢琴声。

这次弹的是《致爱丽丝》,但所有降号音都替换成了《黑色星期天》的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