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言
- 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研究
- 夏锋
- 1853字
- 2025-04-29 17:57:31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战略指向,人工智能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发挥着重要的创新驱动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制度安排,发挥着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创新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义,秉持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遵循,有力促成二者的价值融通、战略协同与实践贯通。在此意义上,二者融合创新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有助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学理研究与人工智能的价值哲学研究。二者融合创新研究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现实问题,有助于促成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内容契合、方法协同与实践创新。
立足“为何融合创新”的价值旨归,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蕴含着高度契合的价值目标与指向。基于必要性与应然性的学理分析,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共同价值指向设定了二者融合创新的本质要求。立足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域,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彰显着“是其所是”的鲜明价值定位,形成了内生性的价值关联。人工智能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中介与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成人工智能的价值引领内容与路径。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锚定着“应是其所是”的应然价值定向,彰显着指向性的价值旨归,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锚定二者的根本价值愿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锚定二者的根本价值向度。
鉴于“何以融合创新”的价值省察,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蕴蓄着现实生成的价值条件与前提。基于现实性境遇的实证分析,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际遇促成了二者融合创新的现实条件。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蕴含着“何以可能”的本然价值关联,催进着互成性的价值实践,构成了具有现实性与生成性的内在逻辑。二者以“视域融合”的价值诠释与实践,构成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价值要素融合,基于价值教育内容与形式、载体与环境、策略与效果等多重维度,构成了“和而不同”的价值耦合关系。与此同时,二者以“吐故纳新”的价值创新与发展,遵循“乘势而上”的现代化发展趋向,优化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创新要素耦合,高度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义与时代价值。
聚焦“怎样融合创新”的价值定位,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秉持着贯通递进的价值内容与策略。立足“是什么”的价值内容规定,人工智能的价值实践拓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价值内容诠释,细化价值引领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国家、社会与公民层面的价值基准,融入人工智能教育的全要素与全生命周期,引领人工智能的科学观与技术观、产业观与职业观的系统化教育。立足“如何做”的价值方法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的价值基准,将系统化的价值内容拓深至人工智能发展之中,遵循“落细、落小、落实”的教育原则。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运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蕴含着价值嵌合的方法论,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育策略。
基于“如何融合创新”的价值实践,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承载着系统自洽的双向价值路径。基于可行性实现的价值实践,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融通设定了二者融合创新的系统路径。人工智能嵌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应“人工智能+”的嵌入融合趋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入创新驱动要素,深化推进教育主体协同、载体延展与实践贯通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秉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内在要求,融入人工智能全要素与全生命周期之中,拓宽“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教育路径,拓深人工智能治理实践、伦理规范与现实应用的价值引领路径。
综上所言,该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分析框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技术观与劳动观为理论基点,系统省察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规定与属性、发展现状与趋向。该成果立足系统观念的方法论原则,具体运用比较研究、实证分析、多科学综合研究等研究方法,深刻阐明人工智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创新的必要性意义、重要性价值与可行性路径等学理问题,深化探究二者融合创新的内容拓展、策略优化与路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