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

“早熟国家”的家户制传统及其内在困境

任路[1]

[内容提要] 中国很早就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形态,具有早发性、集权性和持久性等特征,已有在国家层面的解释多集中于兼并战争及其官僚行政制度,在社会层面的思考则侧重于小农生产和村社制等,而忽视了中国本源性的家户制传统。但正是家户制支撑着中央集权国家。传统国家有意识地将家户塑造为国家的政治社会单元,在赋役、治安等层面建立起家户与国家的直接联系,构成中央集权国家的社会基础,并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不过,家户制所建立的家户与国家的直接联系也面临着内在的结构性张力。家户难以长时间支撑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走向国家的对立面,导致中央集权国家的重构。以家户为基础的血缘伦理原则影响着传统国家的自主性,内含着裂解中央集权国家的因素。家户与国家直接联系无法回应现代国家的合法性问题,使得“早熟国家”难以顺利地进入现代国家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家户制 早熟国家 社会基础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2]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挖掘中国传统国家制度的历史底蕴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从历史角度来思考国家治理的相关学术议题逐渐兴起,除了研究政治史的历史学者之外,政治学者也参与其中,既有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研究,又有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并提出了更宏大的“历史政治学”学术议题,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总结,提炼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治学的核心理论议题,这些工作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最为核心的议题自然是中国作为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率先建立与长期延续,这也是最令中外学者困惑不解,而常论常新的话题。对此,黑格尔曾感叹:“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一个帝国。”[3]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唯一持久的国家,唯一持久是否源自国家的“早熟”?而“早熟”和“唯一持久”的中国为何在现代国家建设时“晚出”?上述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