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鞕”字谈避讳
“大便坚”的“坚”字,《伤寒论》作“鞕”,就是鞭子的鞭去掉中间的单人。这两个字是通的,念“坚,jiān”,也有的书上念“硬,yìnɡ”,实际上应该念“坚,jiān”。
《伤寒论》从汉到了隋、唐,隋代有个隋文帝,叫杨坚。古代是这样的:皇帝的名字出现这个字,即使音同字不同,这个字你就不能用,这叫避讳,“避尊者讳”。封建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用了这个字,老百姓就不能用。后世的人,碰到这个“坚”字怎么办呢?就造了一个字出来,就造这个字,就是“鞭”去掉单人,也念“坚,jiān”。山药,古代叫薯蓣。到了唐代,唐代是李家的天下,唐代宗叫李豫,所以薯蓣这个“蓣”就不能说了,避讳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宋英宗叫赵曙,避讳就叫山药。还有玄参,清代出了个康熙皇帝,名叫爱新觉罗·玄烨,那个玄参的“玄”,就改写成这个“元”了。这就叫“避尊者讳”。所以我们学中医要懂一些古代的历史。这个是据前人张山雷的考证,张山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也是一名医学教育家。他很早就在上海创办中医学校,后来又在浙江兰溪创办了中医专门学校。他一辈子搞学问,据他考证,这个“坚”主要是避隋文帝的名讳,所以改成马鞭子的鞭中间去了单人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