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与三大首领商议
- 挑起乱世:从流民开始杀官造反
- 八荒神魔
- 2056字
- 2025-04-18 12:00:10
赵炳又带着李林来到了另一个队伍,目光从眼前这一群妇孺老幼的面庞上一一扫过,声如洪钟般开口说道:
“尔等家中的男丁,如今皆已投身本将军麾下,为本将军效力。既然如此,本将军断不会亏待了你们!
自今日起,你等这七百余人便组建成后勤营!”赵炳说完之后顿了顿,看向了一旁的李林:
“李林,本将军任命你为后勤营营长!往后,这军中粮草的筹备、管理,以及伤员的照料诸事,便都交由你负责,责任重大,你务必尽心尽力!”
“诺!”李林连忙上前一步,抱拳行礼,神色恭敬又带着几分紧张。
赵炳背负双手,在人群前方来回踱着步,声音依旧洪亮:
“虽说你们无需奔赴战场,与敌军拼杀搏斗。但后勤营亦不可散漫无序,仍需沿用此前定下的军制来管理。
百户一职,本将军已有思量、自有安排。而总旗、小旗的人选,与作战部队不同,不以武力高低论,全凭你们自愿推选。”
说到这里时赵炳有意放缓语速,耐心解释道:
“每十人自行商议,推举出一位小旗官。而后,每五位小旗官再一同推选出一位总旗官。
至于挑选何人,由尔等自己做主。但若是出现什么威逼利诱的事情,本将军绝不轻饶!”
赵炳这番说完话,也不管这些妇孺老幼的震惊,拉着李林来到了旁边:
“老三,你读过书识过字,这后勤营之事,某只有交给你才最为放心!”
李林对于赵炳的安排,倒是十分满意。
毕竟他胆子小,能不上战场那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他确实有一个疑问,满脸担忧地说道:
“大哥,你为何要让他们自己挑选小旗和总旗?若是他们串联起来恐怕……”
赵炳嘴角微微上扬,轻轻摇了摇头:“老三,某家心里明白你想问些什么,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算不得什么棘手难题。
你瞧,这帮妇孺老幼,手无缚鸡之力,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再者说,他们家中的男丁如今都跟着某冲锋陷阵。投鼠忌器,他们哪还敢生出逃跑的念头?
就算真有那糊涂的跑了,又能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求得生存?”
他微微眯起双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微微顿了顿,赵炳神色变得越发凝重:
“而某之所以,要将青壮和妇孺分开,其中缘由你可清楚。
一来队伍里若夹杂太多妇孺,届时若是有敌人袭击之时,难免拖累速度,影响整体战斗力。
二来,某最担心的便是有人心怀异志,带着家眷一同逃离。
如今将他们分隔开来,那些青壮若想私下跑了,可得好好掂量掂量,毕竟家眷还在咱们手中。”
说到此处,他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李林,目光中满是信任:
“至于后勤营中总旗、小旗的人选,某琢磨着,最好是从青壮队伍里那些新晋军官的家眷里挑选。
这些家眷,一来与军中骨干关系紧密,天然便与咱们是一条心。
二来,他们也更有动力将后勤事务操持好,好让自家男人跟着某安心打仗。”
“大哥,弟会做好的!”李林郑重的保证。
杀县令之时本就是半夜了,如今又做了这么多事情,眼见着天边是吐出了鱼肚白。
……
昨夜一场大火,将小半座县城烧得满目疮痍。
所幸县衙与其他建筑相隔甚远,却是并无太大损失。
或许是昨夜乱象,令城内兵丁衙役胆寒了。赵炳率众人直入县衙,竟无一人敢上前阻拦。
赵炳入县衙不过半刻,大刀疤、矮矬子、老山羊三人便结伴而来。
大刀疤见那端坐在县令位上的少年,不禁暗暗心惊。
——瞧这模样,不过十六七岁,如此年纪。竟能干出杀官造反这般惊天动地之事?
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抱拳朗声道:“某家大刀疤,敢问阁下可是江湖人称‘千金诺’的赵好汉?”
赵炳起身还了个江湖礼,面上笑意温和:“都是兄弟们抬爱,‘好汉’之名,愧不敢当。”
老山羊亦起身,满脸堆笑地奉承道:“老朽老山羊,久仰赵好汉大名!这数百里之地,谁人不知赵好汉一诺千金的威名!
今日好汉领着大伙,除了那白水县令。也算为那些被这狗官逼死的冤魂,讨回了公道!”
矮矬子最后起身,行礼很是散漫,话语更是毫不客气:
“某家矮矬子,见过赵好汉!听赵二哥所说,好汉邀我等前来。是商议白水县划分之事,不知好汉心中可有计较?”
话音一落,原本还算平和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
与此同时,赵启正领着麾下百人,手持铜锣,在城内街巷穿梭。
铜锣声“哐哐”作响,撕破了城中的死寂。
赵启扯开嗓子,大气地喊道:“乡亲们听好了!冲天大将军大发慈悲,在县衙对面设了粥棚,免费施粥!大伙都去领一碗填填肚子!”
身后众人也跟着齐声高呼:“放粥啦!都去县衙对面!”
街道上,望着被焚毁房屋、满脸绝望的百姓们。听闻此言,眼中顿时燃起希望之光。
家都没了,去县衙那边看看。说不定能寻个,能为自己做主的人。
赵启带着众人继续呼喊,行至一户紧闭的门前停下。他抬手用力敲门,大声喊道:
“屋里的乡亲!开开门!县衙对面开了粥棚,是冲天大将军派人设的,不要钱,出来喝碗热乎粥!”
屋内毫无动静。赵启眉头一皱,又敲了敲门,语气愈发急切:
“乡亲别怕!大将军是为咱们百姓着想!外头饿死多少人了,这粥可是救命的!你不喝,你家人还不喝吗?您开开门听我说说!”
好一会儿,门才“吱呀”开了条缝,一位满脸警惕的老汉探出头,低声问道:
“当真是白送?莫不是有啥圈套?”
赵启咧嘴一笑,满脸豪爽:“老人家,千真万确!
那县令贪得无厌,勾结城内四大家族,把赈灾粮都卖了,才害得流民饿死无数。
大将军看不下去,宰了那狗官,就是要给大伙一条活路!您放心去喝,绝无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