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夷陵烬

  • 夷陵烬
  • 萧无忆
  • 5482字
  • 2025-05-21 23:42:44

建安二十四年冬,江州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关彝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指,将竹简上的墨迹小心吹干。营帐外北风呼啸,吹得帐布哗啦作响,案几上的油灯忽明忽暗,映照着他削瘦的脸庞。作为军中一名负责文书工作的低级军官,这样的冬夜对他而言再平常不过。

“关书佐,糜将军要的粮草册子可曾备好?“帐外传来粗犷的喊声。

关彝连忙起身,将刚整理好的竹简拢在一起:“已经好了,我这就送去。“

他裹紧单薄的棉衣,抱着竹简走出营帐。寒风如刀,刮得脸颊生疼。江州城内的军营灯火稀疏,远处城墙上巡逻士兵的火把在黑暗中划出断续的光线。

糜芳的营帐位于军营中央,灯火通明。关彝在帐外站定,深吸一口气,平复因寒冷而急促的呼吸:“糜将军,您要的粮草册子送来了。“

“进来。“帐内传来懒洋洋的声音。

掀开帐帘,暖意扑面而来。糜芳半躺在软榻上,两名侍女正在为他捶背。见关彝进来,糜芳挥退侍女,坐直了身子:“放这儿吧。“

关彝恭敬地将竹简放在案几上,眼角余光扫到桌上散落的几份文书,其中一份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上个月从成都发来的军粮调拨令,上面盖着丞相府的印信。

“还有事?“糜芳见关彝站着不动,皱眉问道。

“没、没有。“关彝连忙低头,“属下告退。“

走出营帐,关彝的心跳得厉害。那份调拨令上记载的军粮数量,与他前几日整理的入库记录相差甚远。按照调拨令,成都应发来军粮五千石,而实际入库只有三千石。

“关书佐,这么晚还在忙?“

关彝抬头,看到同僚赵简迎面走来。赵简是糜芳的心腹,平日里趾高气扬,对关彝这样的下级军官从不正眼相看。

“刚给糜将军送文书。“关彝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赵简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听说你是关将军的远亲?“

关彝心头一紧。他确实是关羽的远房侄子,但这一血脉在关羽死后不仅没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成了负担——朝中有人担心关氏族人会因关羽之死对东吴怀恨在心,影响大局。

“只是同宗而已,血缘已远。“关彝低声回答。

赵简拍拍他的肩膀,力道大得让关彝踉跄了一下:“聪明人。记住,在军中,知道的越少,活得越长。“

回到自己的营帐,关彝辗转难眠。军粮短缺的事他不是第一次发现,但以往差额不大,他以为是运输损耗。可这次少了足足两千石,绝非正常。

“难道糜将军...“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脑海。

次日清晨,关彝借口查阅旧档,悄悄潜入军需处的库房。库房里堆满了竹简和木牍,灰尘在透过窗缝的阳光中飞舞。他找到去年的军粮记录,仔细比对起来。

两个时辰后,关彝的手指因翻动竹简而沾满灰尘,额头却渗出冷汗。过去一年,军粮账目上的差额累计已达万石之巨。这些粮食去了哪里?为何无人察觉?

“原来你在这儿。“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关彝差点打翻油灯。他回头看去,军需官周仓站在门口,面色阴沉。

“周、周大人,我在整理旧档...“关彝结结巴巴地解释。

周仓大步走来,一把夺过他手中的竹简:“这些不是你该看的。“他凑近关彝,压低声音,“小子,别多管闲事。糜将军是汉中王的妻弟,你惹不起。“

关彝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但军粮短缺,将士们...“

“闭嘴!“周仓厉声打断,“再敢多嘴,小心你的脑袋!“

当天下午,关彝被调离文书岗位,派去城墙上值夜。寒冬腊月,城墙上的寒风比平地更加凛冽。关彝裹紧破旧的棉衣,望着远处长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心中翻腾不已。

他想起了十年前在荆州的日子。那时关羽还在世,他作为远亲偶尔能去府上拜见。关将军威严却不失慈爱,曾拍着他的肩膀说:“关家子弟,当以忠义为本。“

“忠义...“关彝喃喃自语。如今关羽兵败身亡,荆州失陷,蜀中震动。而在这紧要关头,竟有人贪污军粮,中饱私囊!

值完夜班,关彝没有回营,而是悄悄来到城西一处简陋的宅院。这里是老将黄权的住所。黄权虽年事已高,但在军中威望甚重,以刚正不阿著称。

关彝犹豫再三,终于敲响了门环。

“谁啊?“院内传来苍老的声音。

“末将关彝,有要事禀报黄将军。“

门吱呀一声打开,黄权披着外衣,手持油灯,眯眼打量着关彝:“关书佐?这么晚有何贵干?“

关彝跪倒在地:“将军,末将发现军粮账目有重大出入,恐有人中饱私囊!“

黄权的表情顿时严肃起来:“进来说。“

屋内陈设简朴,唯有墙上挂着的宝剑和铠甲显示主人曾是叱咤沙场的将领。关彝将发现的情况一五一十道来,黄权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你可有证据?“黄权沉声问。

关彝从怀中掏出偷偷抄录的账目对比:“这是末将整理的账目差异,请将军过目。“

黄权仔细查看后,长叹一声:“糜芳仗着是王亲国戚,竟如此胆大妄为!此事我已知晓,你先回去,切勿声张。“

关彝刚要告退,黄权又叫住他:“关书佐,你可知此举会给你带来什么后果?“

关彝挺直腰背:“末将只知军粮乃将士性命所系,不容贪墨。“

黄权目光复杂地看着他:“好一个关家子弟。去吧,小心行事。“

三天后,关彝被召至中军大帐。帐内除了糜芳,还有监军刘巴和几位高级将领。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关彝,你可知罪?“糜芳冷冷开口。

关彝心头一沉,但面上不显:“末将不知犯了何罪。“

刘巴拿出一份文书:“有人举报你私自篡改军粮记录,意图诬陷上官。你可认罪?“

关彝瞪大眼睛:“这是诬陷!末将只是发现账目有异,如实向黄将军反映!“

“黄权?“糜芳冷笑,“他今早已被调回成都。至于你...“他顿了顿,“念在你有关氏血脉,免你死罪。即日起革除军职,发配白帝城驿站为役!“

关彝如坠冰窟。他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一只被碾死的蚂蚁。在权力面前,真相和正义不值一提。

离开江州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关彝背着简单的行囊,在两名军士的押送下踏上东去的官道。路过城门时,他看见赵简站在城楼上,脸上挂着讥讽的笑容。

“关书佐,一路顺风啊!“赵简高声喊道,“白帝城的冬天可不好过!“

关彝没有回头,雨水混合着屈辱的泪水流下面颊。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毁了。但他更担心的是,蜀汉内部已经腐朽至此,如何抵挡北方的曹魏和东边的孙吴?

三个月的驿站苦役生活几乎磨灭了关彝所有的希望。白帝城位于三峡入口,地势险要,驿站往来文书军报频繁。关彝每天的工作就是照料马匹、搬运货物、打扫院落,从早忙到晚,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建安二十五年春,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驿站: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改元章武,国号仍为汉。

“听说陛下要御驾亲征,为关将军报仇!“驿卒们议论纷纷。

“听说陛下要御驾亲征,为关将军报仇!“驿卒们议论纷纷。

关彝正在马厩喂马,听到这个消息,手中的草料掉落在地。刘备称帝并不意外,但东征...这意味着蜀汉将与东吴全面开战。

“关彝!“驿丞在院中大喊,“有紧急军报要送往江州,立刻备马!“

关彝连忙跑出马厩,却见驿丞身边站着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正是曾在江州共事的同僚。

“是你?“对方也认出了关彝,面露惊讶,“你怎么在这儿?“

关彝苦笑不语,接过军报去马厩挑选快马。当他牵着马回到院中时,信使正与驿丞低声交谈,不时看向他这边。

“关彝,“信使走过来,声音压得极低,“黄权将军托我给你带句话:'真相终有大白之日,望你保重。'“

关彝心头一热,但随即又冷了下来。即使黄权记得他,又能如何?他已是戴罪之身,此生恐怕难有翻身之日。

送走信使后,关彝继续他的苦役生活。然而命运似乎有意捉弄他,半个月后,一队骑兵来到驿站,为首的军官高声问道:“这里可有一个叫关彝的?“

关彝正在井边打水,闻言手中的水桶哐当一声掉回井中。

“关彝在此。“他声音沙哑地回答。

军官打量着他:“奉陛下旨意,征调原军中人员归队。你虽被革职,但有关氏血脉,陛下特准你随军东征,戴罪立功。“

关彝愣住了。东征...为关羽报仇...他的血液突然沸腾起来。无论如何,这是他摆脱现状的机会,也许还能洗刷冤屈。

“末将遵命。“他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收拾行装时,驿丞凑过来小声道:“小子,战场上刀剑无眼,小心别把命丢了。“

关彝系好包袱,抬头看向东方:“丢了又如何?总比在这里腐烂强。“

离开白帝城,关彝随部队沿长江东下。沿途所见,尽是调动的军队和运送粮草的民夫。蜀汉全国之力似乎都投入到了这场东征中。

五日后,部队抵达秭归大营。这里已集结了数万大军,营帐连绵数里,旌旗蔽空。关彝被分配到一支后勤部队,负责粮草押运。

“听说陛下亲率大军不日即到。“同帐的老兵张顺一边磨刀一边说,“这次东征,誓要踏平东吴,为关将军报仇雪恨!“

关彝默默整理着装备。为关羽报仇...这个念头曾让他热血沸腾,但经历了军中的黑暗后,他开始怀疑:一场大战真的能解决问题吗?那些贪污军粮的蛀虫,那些陷害忠良的奸佞,会因为一场战争而消失吗?

“小子,发什么呆?“张顺用刀背轻拍他的肩膀,“你姓关,可是关将军的族人?“

关彝点点头:“远房侄子。“

张顺顿时肃然起敬:“关将军义薄云天,是我等楷模。你能随军报仇,是莫大的荣幸。“

关彝勉强笑了笑,没有说出自己在军中的遭遇。在这个人人喊着为关羽报仇的狂热氛围中,他的疑虑显得格格不入。

次日清晨,营中号角齐鸣。刘备御驾抵达秭归,全军列阵相迎。关彝站在后勤部队的方阵中,远远望见金盔金甲的刘备在众将簇拥下登上点将台。

“将士们!“刘备的声音虽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但其中的悲愤清晰可辨,“孙权背信弃义,偷袭荆州,害我云长!此仇不共戴天!今日朕亲率大军东征,誓要讨还血债!“

全军山呼万岁,声震山谷。关彝随着众人高呼,心中却五味杂陈。他看到刘备身边站着糜芳、刘巴等人,正是这些陷害他的人如今位高权重,而像黄权这样的正直将领却被边缘化。

东征大军继续沿长江东进。关彝所在的运输队负责押送粮草辎重,行进速度比主力部队慢许多。沿途山路崎岖,加上春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运输极为困难。

“照这个速度,粮草何时能送到前线?“关彝看着陷入泥坑的粮车,忧心忡忡地说。

押运官李严擦了擦额头的雨水:“没办法,这鬼天气...听说前锋部队已经攻下巫县,正朝夷陵进发。“

关彝和李严一起推车,两人很快熟络起来。李严本是成都的书生,因通晓算术被征入军中负责粮草账目。

“你说,这场仗我们真能赢吗?“一天夜里,李严突然问道。

关彝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为何这么问?“

李严压低声音:“我军虽众,但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东吴以逸待劳,又有长江天险...况且...“他犹豫了一下,“军中粮草其实并不充裕。“

关彝心头一震:“什么意思?“

“我在成都时看过账册。“李严声音更低了,“按理说蜀中粮储应该充足,但实际调拨前线的比账上少了许多。我怀疑...“

“有人贪污?“关彝咬牙切齿。

李严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关彝将自己发现糜芳贪污军粮却被陷害的事告诉了李严。两人相对无言,只有火堆噼啪作响。

“如此说来,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李严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关彝望向漆黑的夜空,雨水打湿了他的脸庞:“我们这些小人物,又能如何呢?“

一个月后,运输队终于抵达夷陵前线。蜀军已在长江北岸扎下连营数百里,与南岸的吴军对峙。关彝被分配到一处前沿营寨,负责军需物资的收发。

这里离吴军只有一江之隔,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每天都有小规模的冲突发生,伤亡不断。关彝看到越来越多的伤兵被抬回营地,听到越来越多的士兵抱怨粮草不足、装备低劣。

“听说陛下拒绝了所有讲和的建议。“张顺一边包扎腿上的伤口一边说,“非要与东吴决一死战不可。“

关彝帮他系好绷带:“将士们士气如何?“

张顺摇摇头:“天气越来越热,疫病开始流行。加上粮草供应不上,大家都很疲惫。“他压低声音,“有人开始质疑这场战争的意义。“

就在这时,营外突然骚动起来。关彝跑出去一看,只见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的将领高声宣布:“陛下有令,全军准备总攻!明日渡江,与吴军决战!“

营中顿时沸腾起来。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沉默不语。关彝回到帐中,发现李严正在匆忙收拾东西。

“我要被调去中军了。“李严脸色苍白,“刚接到命令。“

关彝帮他收拾文书:“这是好事啊,离前线远些更安全。“

李严摇摇头,声音颤抖:“不,你不明白...我看了最新的侦察报告。吴军主帅陆逊在江南岸布置了重兵,却故意示弱。这很可能是个陷阱!“

关彝的手停在半空:“你告诉上级了吗?“

“说了,但他们不听。“李严苦笑,“有人说我动摇军心,差点把我抓起来。现在调我去中军,恐怕是要监视我。“

送走李严后,关彝彻夜难眠。次日黎明,蜀军开始大规模渡江。关彝站在岸边,看着无数船只载着将士驶向对岸,心中充满不祥的预感。

正午时分,风向突变。关彝闻到空气中飘来的烟味,随即看到江南岸升起滚滚浓烟。

“火!吴军放火了!“有人大喊。

混乱瞬间爆发。江北岸的蜀军营地也遭到火攻,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关彝抓起一桶水浇湿衣服,冲出去帮助扑火,但火势太大,根本无法控制。

“撤退!全军撤退!“惊慌的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关彝在浓烟中摸索前进,突然听到熟悉的呼救声。他循声找去,发现张顺被倒下的营帐压住,正拼命挣扎。

“坚持住!“关彝冲过去,用力抬起沉重的木柱。

张顺爬出来后,两人搀扶着向营地外逃去。然而火势蔓延极快,很快将他们逼到江边悬崖。

“看来我们逃不掉了。“张顺咳嗽着说,脸上满是烟灰。

关彝望向对岸,那里也是一片火海。曾经威武雄壮的蜀汉大军,如今在火海中溃不成军。他想起那些贪污军粮的蛀虫,想起被冤枉的自己,想起无数像张顺这样无辜的士兵...

“小心!“张顺突然推开关彝。一支流箭正中他的胸口。

关彝抱住倒下的张顺,后者嘴角溢出鲜血,却露出微笑:“关小子...活下去...“

火舌舔舐着周围的草木,热浪扑面而来。关彝放下张顺的遗体,望向熊熊燃烧的江面。在这片火海中,他看到了蜀汉的未来——一个被内部蛀空、被外敌击溃的未来。

火势越来越近,关彝已无路可逃。他跪在悬崖边,看着自己的衣角开始燃烧。在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从发现军粮贪污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要成为这场大火中的一把灰烬。

“夷陵之火...“关彝喃喃自语,闭上了眼睛。

烈焰吞噬了他的身影,与无数蜀汉将士的亡魂一起,化作长江上空飘散的黑烟,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