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火爆柏林,版权谈判

《不可饶恕》在柏林的第三天清晨,陈默推开酒店大门时,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雪花扑面而来。

他下意识裹紧了围巾,看着段奕宏和闫妮已经在酒店门口等候。

闫妮正对着手心呵气,白雾在她涂着淡粉色唇膏的嘴边氤氲开来。

“今天比昨天还冷,”

闫妮搓着手说,“听说零下十二度了。”

段奕宏跺了跺脚上的积雪:“走吧,再晚怕是要迟到了。”

他今天特意戴了副墨镜,却还是掩不住脸上兴奋的神色。

三人钻进出租车,车窗上很快结了一层薄霜。

司机是个热情的柏林本地人,从后视镜里打量他们。

“你们是《The Unforgiven》剧组的?我女儿昨晚看了你们的电影,哭得稀里哗啦的。”

陈默有些惊讶:“您女儿看了?”

“当然!”

司机骄傲地说,“她可是电影学院的学生。现在全柏林的大学生都在讨论你们的电影。”

………

当出租车拐入电影宫前的广场时,眼前的景象让三人都愣住了。

尽管离首场放映还有一个多小时,影厅门口已经排起了蜿蜒的长队。

至少有七八十人站在寒风中,有的捧着热咖啡跺脚取暖,有的则裹着毛毯,三三两两地交谈着。

闫妮瞪大了眼睛,“这…都是来看我们的电影的?”

段奕宏摘下墨镜,难以置信地摇摇头。

“第一天首映都没这么多人。”

三人刚下车,队伍中就爆发出一阵骚动。

几个眼尖的影迷立刻认出了段奕宏,指着他激动地交头接耳。

一个戴着红色毛线帽的年轻女孩突然冲过来,手里举着场刊和笔。

“请问能给我签个名吗?你演得太棒了!”

很快,更多观众围了上来。各种语言的问候和赞美如潮水般涌来:

“Hi! Are you the director?”(嗨!你是导演吗?)

“Votre film est magnifique!”(你们的电影太棒了!)

“能不能合个影?我从伦敦专门飞来看的!”

人群中,一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男子挤到前面,用带着浓重德国口音的英语说。

“我们已经等了一个小时了,能不能早点开始放映?”

影院的工作人员注意到骚动,急忙赶过来解围。

经理是个精干的德国女性,金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

“陈先生,情况有些超出预期。从昨天下午开始,要求加场的电话就没停过。”

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续道。

“我们建议将今天的第一场提前到八点半,您看如何?”

陈默看了看手表,才刚过八点。

他转向段奕宏和闫妮:“你们觉得呢?”

段奕宏爽快地说,“我没问题,反正妆都不用化。”

闫妮笑着点头:“早点放也好,省得大家在寒风中等着。”

………

就这样,原定九点半的放映提前了一小时。

更令人意外的是,影院决定这第一场不检票,让所有排队观众免费入场。

消息一传出,队伍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走进放映厅,陈默发现能容纳200人的影厅转眼间就坐满了。

还有不少观众宁愿站在过道上也不愿错过。影厅经理凑过来小声。

“这是电影节开始以来,我们影厅上座率最高的一场。”

灯光渐暗,熟悉的西影厂片头音乐响起。

陈默坐在最后一排,能清晰地听到观众们屏息以待的呼吸声。

当第一个镜头出现——那个用过期胶片拍摄的、带着粗粝颗粒感的火车站场景时,有人小声惊叹。

“Wow...”

放映过程中,陈默敏锐地捕捉着观众的反应:

-当段奕宏饰演的男主角第一次出现时,前排几个女孩同时倒吸一口气。

-监狱戏那段,整个影厅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结尾处,此起彼伏的抽泣声在黑暗中格外清晰。

字幕升起时,掌声如雷般爆发,持续了整整五分钟。

灯光亮起,陈默看到不少观众红着眼眶,有的还在擦拭眼泪。

一个戴着厚镜片的影评人走过来,激动地握住陈默的手。

“年轻人,这是我三年来在柏林看过最好的处女作!那个长镜头的调度,简直不可思议!”

………

散场时,影院经理匆匆赶来。

“陈先生,有个好消息。根据最新统计,《不可饶恕》的场刊评分已经上升到3.2分,目前在主竞赛单元排名第三!”

这个消息让整个剧组都振奋不已。

要知道,柏林电影节的场刊评分素来以严苛著称,3分以上的作品都属凤毛麟角。

走出影厅,外面的队伍已经排得更长了。

不少刚看完第一场的观众居然又排到了队尾,打算再看一遍。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拉住陈默的袖子:“年轻人,我看了四十年电影,你的作品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看过的伯格曼。”

中午休息时,刘主任带来了更多好消息。

“法国MK2把版权报价提高了30%,美国的索尼经典甚至提出要买翻拍权!”

他擦了擦汗,“国内媒体已经疯了,新浪网专门开了专题报道,标题是《中国电影震撼柏林》!”

段奕宏一边吃着三明治一边说:“我刚收到中戏老师的短信,说学校已经把我们的海报挂在校门口了。”

闫妮则兴奋地展示手机:“我北电的同事说,现在全校都在讨论我们的电影。表演系的老师还拿我的片段当教材分析呢!”

………

下午的第二场放映更加火爆。影厅门口排队的队伍已经拐过了两个弯,少说有两三百人。

影院不得不临时加派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年轻导演挤到陈默面前。

“我是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能请教您一个问题吗?那个监狱长镜头是怎么做到的?”

就在陈默耐心解答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看来我们的陈导演已经成柏林的热门景点了。”

转身一看,贾樟柯正笑吟吟地站在那里,身边还跟着几位国际知名的导演。

陈默认出其中有《永恒和一日》的导演安哲罗普洛斯。

“安哲导演特意来看你的电影。”

贾樟柯介绍道,“他可是很少看竞赛片的。”

安哲罗普洛斯握住陈默的手,用带着浓重希腊口音的英语说。

“年轻人,你让我看到了电影的新可能。”

………

傍晚时分,陈默独自站在电影宫外的台阶上,看着柏林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从国内发来的短信:“儿子,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你了!”

雪花又开始飘落,陈默仰起头,让冰凉的雪花落在脸上。

………

《不可饶恕》在柏林电影节掀起的热潮很快从艺术价值讨论转向了商业角逐。

电影节第六天早晨,陈默站在酒店会议室窗前,看着楼下陆续驶来的黑色商务车,每一辆都载着西装革履的国际片商。

刘主任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将一叠资料摆在会议桌上。

“按照计划,今天先谈非洲和南美洲的版权。”

他瞥了眼手表,“不过,这些商人似乎都提前到了。”

话音刚落,敲门声响起。

第一个进来的是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一身剪裁考究的深灰西装,领带上别着精致的非洲地图领针。

“早上好,我是南非联合影业的马克·威廉姆斯。”

他热情地握住陈默的手,“我们非洲电影联盟希望能打包购买整个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发行权。”

陈默注意到他身后还跟着两位肤色更深的商人,其中一位用带着浓重法语口音的英语补充。

“我们法语区国家愿意出价80万美元。”

马克立即接话:“我们英语区可以再加50万。”

谈判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当最终以160万美元敲定非洲和南美洲的打包版权时,刘主任的手指在计算器上微微发抖。

“这已经是西影厂去年全年海外收入的三倍了。”

合同刚签完,会议室的门又被推开。

一个留着八字胡的澳大利亚人探头进来:“打扰了,我是澳洲影业的杰克·威尔逊。听说你们已经开始谈版权了?”

接下来的场面变得有些混乱。原本按计划分时段会面的片商们似乎都收到了风声,不约而同地提前抵达。

很快,会议室里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购片代表,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语言的低声交谈和高级古龙水混合的气息。

“150万欧元,整个欧洲德语区的独家放映权!”一位德国发行商直接拍出报价单。

“我们意大利愿意再加20万,包括电视转播权!”他的竞争对手立即抬价。

………

陈默和刘主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与无措。

这时,一位银发绅士优雅地穿过人群,递上名片。

“我是新西兰电影委员会的,60万美元买断大洋洲版权,现在就可以签支票。”

正当陈默准备回应时,会议室角落传来一个温和但坚定的声音:“陈桑,请容我插一句。”

众人转头,看见一位身材敦实的亚洲男子微微鞠躬。

他穿着深蓝色三件套西装,领带上别着精致的珍珠领针。

“我是东宝株式会社的香川真司。”

他的英语带着明显的日语腔调,“既然大洋洲您只卖60万美元,同为发达国家,我们愿意出价100万美元购买日本独家放映权。”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日本市场对艺术电影的狂热。更清楚东宝这家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电影巨头在亚洲的分量。

香川真司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精美的文件夹。

“我们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不可饶恕》的悬疑叙事和人性探讨,非常符合日本观众的审美。”

他顿了顿,露出精明的微笑,“如果能在柏林获奖,这个价格还可以再提高30%。”

刘主任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他悄悄在便签本上写下:“比预期高50%!”

但陈默保持着冷静:“香川先生,感谢您的诚意。不过关于北美和东亚地区的版权,我们计划在闭幕式后再做决定。”

香川微微颔首,他从内袋掏出一张烫金名片。

“这是我们社长的私人联系方式。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东宝都希望能与您建立长期合作。”

………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人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两位助理模样的人。

他的声音带着典型的美式自信,“抱歉,打扰了。我是索尼经典的迈克尔·巴克。听说你们在谈亚洲版权?”

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香川真司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波动,他不动声色地向陈默靠近了半步。

巴克大步走来,直接递上一份文件:“120万美元,买断日本发行权。如果获奖,再加80万。”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香川,“当然,这个报价一直有效。”

刘主任的手明显抖了一下,钢笔在合同上划出一道多余的墨迹。这个价格已经远超西影厂最乐观的预估。

陈默轻轻合上面前的文件夹:“巴克先生,正如我刚才对香川先生说的,关于北美和亚洲主要市场的版权,我们希望在电影节闭幕后再做决定。”

巴克挑了挑眉:“聪明的策略。不过,钱到口袋才是自己的。”

他压低声音,“我可以现在就告诉你,评委会内部对《不可饶恕》的评价非常高。”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留下名片后潇洒离去。

………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陈默和刘主任像走马灯一样接待了来自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地的片商。

中午休会时,刘主任瘫在椅子上,衬衫后背已经湿透。

“我的老天爷,这比西影厂过去五年所有海外交易加起来都多!”

陈默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停满的豪车。每一辆都代表着某个国际电影巨头的势力范围。

手机震动起来,是陈铁山发来的短信。

“听说你的的电影快成金矿了?”

陈默正要回复,会议室的门又被敲响。这次站在门口的是个意想不到的身影,韩三平,身后跟着几位中影的高管。

韩三平笑容满面地走进来,“小陈啊,听说你这里很热闹嘛。”

他环视着满桌的报价单,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看来我们得中影这次失去了一个发财机会啊。《不可饶恕》的国内发行策略,我们中影和西影再协商。”

………

闭幕式前2天,陈默收到了一通电话,兴奋的挥起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