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少年包拯,天鸿书院要倒霉了
- 综武:我家娘子是状元
- 贫道爱烫头
- 3045字
- 2025-05-16 09:00:13
陆小凤自幼混迹市井,武功是东一招西一招,乱七八糟的学来的。
江湖武者,剑客最多,陆小凤见识最多的自然是剑法,更别说陆小凤的核心朋友圈中,有一位绝顶剑客。
除了轻功和指法,陆小凤最擅长的武技就是剑法,先前李兆廷冯素贞晨练舞剑,只得到“不错”的评价。
看着洛马胸口的伤痕,陆小凤面上闪过惊骇,如此举重若轻、轻灵曼妙的剑术,不亚于七大剑派掌门人。
余光扫向沈良。
沈良正在安慰小艾。
脸不红,气不喘,气息平缓。
这就说明,这一剑既非搏命,也不是绝命杀招,而是常规招数,用这种招数御敌,说明沈良有绝对自信。
洛马的“破马刺”变幻莫测,击败过无数江洋大盗、黑道魔头,就算陆小凤对上,也要用灵犀一指御敌。
沈良轻松惬意的一剑,轻松秒杀掉洛马,真实实力显然更胜三筹。
庐州捕快这么强吗?
陆小凤闭目沉思,在脑海中推衍沈良出招的姿态,信心十足的出招,轻灵曼妙的剑法,绝世无双的剑意。
恍惚间,陆小凤甚至觉得,沈良的剑道境界,足以比肩西门吹雪!
万梅山庄西门吹雪、南海飞仙岛叶孤城、神秘失踪的三少爷谢晓峰,都是当代“剑魁”最有力的竞争者。
沈良的剑术,怎么会这么强?
他的师父是谁?
另外,当代剑魁天赋异禀,只有四十多岁,年富力强,剑术精绝,想夺取剑魁的宝座,绝不是容易的事。
老一辈剑客,比如东海紫衣侯、薛家庄庄主薛衣人、武当长老木道人,潜力耗尽,早就失去了争夺资格。
如果李兆廷听到陆小凤的心声,只会表示这有什么稀奇的,就凭沈良这张帅脸,就值得剑神剑圣的名号。
说他不是剑圣,没人信啊!
相比沈良,李兆廷的目光悄悄瞥向唐夫人,就在刚才,脚步落地时,李兆廷感觉到勾魂夺命的致命杀机。
这股杀机同时针对所有人。
沈良、洛马、李兆廷、陆小凤。
四人都在唐夫人必杀名单上。
换而言之,唐夫人有种手段,能同时对四人造成致命危险,但是,李兆廷落地后,危机感应随之而消失。
这就说明,唐夫人对众人造成威胁的手段并非威力强大的武技,而是某种能对多个目标造成杀伤的器械。
暗器?
还真是唐门弟子啊!
唐门传承数百年,家族分支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就连唐竹权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亲戚,哪家夫人毁了容!
李兆廷压下纷乱的心思,对着唐夫人微微拱手:“我是来帮忙查案的,如今恶首已诛,案子可以了结了。”
沈良问道:“案子?什么案子?洛捕头犯了案子?别误会!我刚才是觉得他想欺凌老弱,这才拔剑阻止。”
李兆廷随口胡编:“洛马伙同钱老大盗取大通钱庄的钱,沈捕头,这件事不要说出去,否则会引发混乱。”
沈良点了点头:“这位少侠,大通钱庄是花家的案子,花家人呢?您去衙门走一趟,否则我不太好交代。”
“可以!”
李兆廷打开折扇,摇了两下。
陆小凤轻轻呸了一声。
长得帅了不起啊?
会玩扇子了不起啊?
待到秋后,北雁南飞时,看本公子给你表演弯弓射雕、一箭双雕!
沈良扛着尸体去衙门结案。
府尹公孙真收了花家的红包,葫芦僧断葫芦案,把案子遮掩过去。
按照李兆廷的说法,洛马伙同钱老大盗取钱财,什么极乐楼、假银票,全都不存在,岳青七年前就死了。
云间寺武僧全军覆没,极乐楼成员或死或擒,花满楼通过天鸿书院上报辽国之事,请皇城司查抄极乐楼。
书院有权上报这些事?
还真有!
很多书院是由大儒担任校长,正式名称是“山长”,范仲淹做过应天书院山长,朱熹主持过白鹿洞书院。
天鸿书院并非“清北”名校,山长应明也不是名门大儒,但人脉极广,刚刚请来一个大学士做外聘教授。
花满楼不擅长处理首尾,花家派来四童、五童处理繁杂事务,极乐楼最重要的三位管事,关在庐州大牢。
哪三位管事?
钱老大、假楼主、无艳;
钱老大是极乐楼大股东,是整个案件中最“单纯”的人,钱老大的目的就是捞钱,谁知道会碰到这种事?
假楼主是洛马找来的赌术高手,可以类比为总经理,是洛马的心腹,洛马做的勾当,假楼主知道五六成。
无艳是极乐楼头牌花魁,也是辽国安插的密探,擅长用美色勾魂,辽国密探的美人计,是有历史记载的。
这三个人事关重大,公孙真不想招惹麻烦,只是让衙役严密看管。
审问?
审个屁!
知道的太多没好处!
公孙真没什么大志向,也没指望立功升官,唯一的心愿就是公孙策能够金榜题名,别的事情,难得糊涂。
陆小凤兴致勃勃的钓鱼,想用这三位重要人物,钓出更多的线索。
辽国密探会不会来杀人灭口?
能不能用“杀人灭口”刺激吓破胆的钱老大,让钱老大乖乖招供?
满清、蒙元、西夏的密探,得知有重要人物关押在庐州大牢,会不会想办法潜入进去,浑水摸鱼混好处?
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可惜,陆小凤擅长查案,不擅长严密布局,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只能作为灵感,没有半点实施的机会。
陆小凤在牢房看守犯人。
花满楼在云间寺安抚僧侣。
李兆廷去天鸿书院参观游玩。
作为从21世纪来的穿越者,如果让李兆廷说出一个大清官的名字,李兆廷会毫不犹豫说出……包青天!
历史上的包拯是什么形象,早就已经不重要了,包拯是文化符号。
这就好比关二爷。
伏魔大帝、护法伽蓝、武圣人、武财神,这些符号早已脱离历史。
……
天鸿书院是庐州最好的书院。
山长应明科举出身,做过武官,允文允武,书院教育亦是如此,李兆廷到书院的时候,学生们正在踢球。
宋朝重文轻武,但这个时期的文人秀才,绝非后世印象的酸腐书生,书院开设的科目,比高三更加丰富。
飞鸿书院主要教导的科目包括:儒家经典、骑马射箭、弹琴书法。
选修课:园林设计、绘制地图、易经八卦、蒙语、满语、游泳……
学生每隔一月考核一次,主考科目是礼乐射御书数,共六门主课,选修课酌情加分,外语相对加分较多。
今天刚好是飞鸿书院放榜日。
共有三位学生得到优秀评价。
展俊、公孙策、包拯。
学生们对此议论纷纷,议论最多的是包拯的成绩,大家多有不服。
展俊和公孙策都是六门全优,评为优秀无人不服,包拯的成绩是三优一劣一平一常,有一门主课非常差。
这门科目是……音乐!
偏偏包拯和音乐老师关系极佳,时常喝酒聊天,谈论庐州风月,学生们觉得包拯能评优,多半是走后门。
李兆廷差点笑出声来。
以铁面无私名传史册的包拯,上学时成绩评优,竟然是靠走后门!
这比刮陆小凤的胡子,看唐竹权跑步减肥,让西门吹雪蒸米糕,还要有趣一百倍,真不愧是少年包青天!
李兆廷一眼认出了包拯。
黑脸、月牙、一身正气。
形象特征太过明显。
认不出来才是不正常。
华夏人怎么可能不认识包拯?
公孙策也是一眼辨认。
面如冠玉,英俊潇洒,风华正茂。
唯独成绩最好的展俊,相对而言姿容有些平庸,好在,他有个好弟弟,乃是大相国寺“戒”字辈的高僧。
“有些人六门全优才能评优,有些人三门优秀就能评优,人和人啊,就是不一样,我就没有这份好运气。”
“切!包拯主课成绩不算优秀,但他附加分高!选修课科科满分,你要是有这个本事,你也能三科评优。”
“我就不信包拯有这么神!”
“公孙策,包拯就是比你强!”
“那就比一比吧!”
公孙策一把拉住包拯。
两人一黑一白,黑白分明,都是优秀生,时常被好事者拿来比对,包拯相对比较淡定,公孙策多有不服。
年轻朝气,就是要不服输!
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李兆廷上前一步,分开两人,包拯本以为有人来劝架,心中一喜,却听李兆廷说道:“我给你们做公证!”
“敢问公子高姓大名?”
“在下李兆廷,表字布衣。”
李兆廷在金陵读书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神童,若非被流放岭南,早就和二表哥李寻欢互相卷科举了。
也是巧了,金陵书院的监院,前些时日告老还乡,他是庐州人,被天鸿书院返聘,担任天鸿书院的监院。
监院是书院二把手,对学生的威慑力比山长更胜一筹,县官不如现管,监院约等于后世学校的教导主任。
若非有监院做担保,就算有花家的关系,书院未必会让外人参观!
监院捋着胡子说道:“你们刚才说有学生走后门,现在咱们找个外来人作为公证,输的人,不要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