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琢磨人,琢磨事,琢磨钱
- 武侠世界的时间掌控者
- 渡红尘
- 2673字
- 2025-05-11 12:00:42
鸿献法师赞叹道:“公子此次经历生死,却是脱胎换骨。”
他微微颔首,眼神中透着期许:“以公子之才学,未来继承祖业,重现家族荣光,不远矣。”
刘砚秋闻言,更是欢喜得合不拢嘴,右手拍打着李阳的手背,高兴道:“哈哈,承法师吉言。”
说着,她暗暗扯了扯李阳的袖子,示意李阳赶快向法师道谢。
李阳不为所动,坦然道:“继承祖业,非我所求。”
“我所求,超越先祖。”
这话一出口,仿佛带着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让人无法忽视。
“哈哈哈,你这孩子,真是不懂谦虚,怎可在法师面前信口开河。”,刘砚秋笑得更加开心了,虽然嘴上还是忍不住训斥了两句,但她的眼神中却满是宠溺。
鸿献法师倒是并未认为有何不妥。
他微笑颔首,道:“公子悟得禅意,明心见性,只要日后勤加擦拭,莫要让本心蒙昧,定可心想事成。”
李阳摇头回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一句句佛偈从他口中说出,仿佛带着一种特殊的韵律,在空气中回荡。
而这佛偈,便是李阳给鸿献法师的回答。
鸿献法师愣了一下,而后爽朗大笑起来:“这是慧能祖师的佛偈。”
“哈哈哈,倒是贫僧俗气了。”
说罢,鸿献法师弯腰向李阳行了一礼。
这一礼,心悦诚服。
于禅道,李阳已经超过他。
禅者,明心见性,随心适性。
他虽明心见性,但还在执着放下。而李阳以慧能祖师之佛偈,回应了他自己对禅的理解。
随心适性!
我即我,随心而行,何须在乎浮尘遮眼,何须在乎天地人言。
这般态度,直让鸿献法师即是感叹,又是羡慕。
他自知此生已是没有希望抵达这样的境界,身在红尘中,岂能真正做到随心适性。
不过他更好奇,李阳到底是如何看破禅机。
莫非,当真只是生死之间的大恐怖?
鸿献法师思索片刻,笑着向李阳发出邀请:“许久未曾与公子一同谈论经史了,不知公子今日可有闲暇?”
李阳爽快应道:“恰逢今日并无其他事务缠身,时间倒是充裕得很。”
“好,公子这边请。”
鸿献法师笑容满面,在前头引路,带着李阳往后院的禅房走去。
两人来到大洪寺的禅房,窗外正是暮春时节的花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
他们就此谈古论今,好不畅快。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
很快,便到了正午时分。
此时,艳阳高悬于天际,炽热的阳光如万道金芒,直直地从九霄之上倾洒而下,炙烤着大地。
茶室内,李阳和鸿献法师相对而坐,各自坐在蒲团上,身前摆放着一张竹制茶几。
茶几上,一套精致的茶具中盛着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上好茶水,旁边还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新鲜的瓜果点心。
鸿献法师右臂高高抬起,手指向那蔚蓝如洗的苍穹,神色郑重地问道:“公子且看当今天下,依您之见,这是盛世,还是乱世呢?”
李阳闻言,眯起眼睛,端起面前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水。
他缓缓吐息,热气裹挟着茶香袅袅升腾,茶叶在茶汤上悠悠飘荡。
李阳放下茶盏,手指着茶汤上漂浮的茶叶,没有直接回答鸿献法师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我品尝这茶中的滋味,只觉这茶汤美妙至极。”
“然而,却不知对于这茶叶来说,被冲泡成茶汤的过程,是否也是如此美妙呢?”
说罢,他双手自然地搭在膝盖上,微微叹了口气,继续道,“世人总是热衷于品味书中的盛世与乱世。”
“却未曾细想,这盛世究竟是谁的盛世,乱世又是谁的乱世呢?”
鸿献法师唇角微微上扬,难掩眼中的笑意。
他看了看茶汤,笑着说道:“公子这话,倒是别具一格,极为有趣。”
“寻常人看历史,往往只关注帝王将相的荣辱兴衰,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成了那纵横捭阖、威风凛凛的帝王将相,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
“再进一步的人,会去研究帝王将相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天下大势的发展演变,试图从这些变化中探寻道理,寻找安身立命之法。”
“可谓是,研究人与事。”
“听公子所言,已然超越了俗人的境界。”
“贫僧倒是好奇,公子从史书中,又看到了些什么呢?”
李阳右手轻轻搭在茶几上,神色坦然,毫不犹豫地说道:“我看史书,却又多了一点。”
“除了研究人,研究事,还爱研究钱。”
鸿献法师听闻,眉头微微蹙起,双手下意识地搭在腿上,陷入了沉思。
过了片刻,他抬起头,面露疑惑之色,道:“公子此言,实在让人费解。”
“不知公子是如何从史书中找寻‘钱’这个字的呢?”
李阳右手食指轻轻敲击着茶几的竹制桌面,不紧不慢地斟酌着用词,解释道:“一个家庭,想要维持生计,就必须有收入来源。”
“这收入可以是通过辛勤种田所得,可以是依靠放牧收获,也可以是凭借做工赚取。”
“唯有保障了稳定的收入,才能换取各类生活物资,满足家庭生存的基本需求。”
“一旦收入中断,或者入不敷出,家庭必然会陷入困境,情况轻些的,只能削减各项开支,严重的甚至会家破人亡。”
“对于商会而言,道理亦是如此。”
“商会若能稳定盈利,自然会生意兴隆,长久发展。”
“反之,若是长期入不敷出,那就只能裁员减薪,甚至最终落得个倾家荡产、破产倒闭的下场。”
李阳微微停顿,目光望向鸿献法师,接着说道,“那么,以此类推,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否也是同样的道理呢?”
“国家运转所需的钱财,又来自何处,最终又流向了何方呢?”
鸿献法师听到此处,恍然大悟,右手猛地一拍大腿,忍不住惊呼道:“公子真乃奇才啊!”
“钱!”
“这一个‘钱’字,看似粗俗,实则是国家得以运转的血脉。”
“一旦国家的‘血脉’出现问题,那么国家的根基便难以稳固,国运也难以长久。钱从何处来,又去往何处,这里面的学问可太大了。”
“妙啊,公子对历史的研究,当真远超老夫。”
“经公子这么一说,倒是让老夫想起了两句古语。”
“太史公曾言,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如今细细品味,这个‘利’字,当真是妙不可言。”
鸿献法师一边连连摇头,一边感慨万千,只觉自己仿佛被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他以往研读史书,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多不过是关注帝王将相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天下大势的转变。
而今日听了李阳的这番见解,他的思维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许多以往未曾注意到的问题,此刻都一一浮现在脑海中。
一个“钱”字,一个“利”字,可不正是国与国之间、帝王与将相之间争斗不休的根源所在吗?
鸿献法师满心感慨,双手合十,向李阳躬身拜道:“公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若非公子今日指点迷津,贫僧还不知要在这迷雾中徘徊多久,才能参悟到这一层道理。”
李阳见状,平静道:“法师客气了。”
“其实,说到这个‘钱’字,我恰好有一些问题,想要向法师请教。”
鸿献法师连忙回应:“公子但说无妨。”
李阳双眼微微眯起,右手搭在膝盖上,食指轻轻敲击着膝盖,看似不经意地问道:“法师对福禄镖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