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书院邀约

六十年一次的文脉之争,毋庸置疑是天下数得上的盛会。

三日前,国子监领队谢云拜访白鹿书院,拉开文脉之争的序幕。

金陵城的一众百姓,在至圣先师显灵的情况下才骤然得知这个惊人的消息。

但实际上,早在一月前国子监于京都南城送别“拜院使团”时,庙堂江湖间便已有消息灵通者提前知晓此事。

于是,暮春三月,金陵城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外乡客。

有身披僧袍、四处布施的佛教僧众,有身着道袍、身背桃木剑的蓝袍道士,还有腰间挂着巴掌大算盘、整日拨算不停的白衣术士。

起初,金陵城的百姓还有些担心,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能人异士会闹出什么事端。

但当一队队身披甲胄、手持长矛的兵士在百夫长带领下巡街而过时,那些庸人自扰的忧虑便烟消云散了。

当年平定南蛮、威风一时的神策军已赶赴金陵。

这支浑身着甲、军纪森严的军队天生带着肃杀之气。

听说阵中每一名士卒都是入了品级的武夫,九品锻体境,气力速度都远超常人数倍,配上一身鲜亮甲胄和趁手兵器,搏杀虎豹不在话下。

有这样一支威名赫赫、实力等身的军队坐镇金陵,任谁也翻不起风浪。

更有消息称,神策军头领还兼着漕运押纲官一职。

军队一到,原本闹得不可开交的东青西漕两大帮派顿时偃旗息鼓。

甚至还有传言,两大帮派的帮主在神策军统领的示意下把酒言欢、重归于好。

……

儒圣显灵的当天,城里的达官显贵们便陆续接到了白鹿书院的邀约,邀请金陵父老一同见证文脉之争的结果。

金陵城的五姓七望自然是最先接受到邀请的那一批。

别的家族什么情况,夏仁不清楚,但苏家和李家均是收到了邀约。

为此,小表弟李景轩和小姨子苏灵婉都颇为兴奋。

就连一向不喜娱乐的苏映溧,在接到请帖时都忍不住喊夏仁过来一起拆封,看是不是真的是学院先生的笔迹。

据苏映溧回忆,当年祖父在世的时候,常与她们这些孙辈们讲述文脉之争的盛况。

六十年后的今天,苏府获邀,也是变相肯定了她当家以来的所作所为未让家族走向下坡路。

值得一提的是,送至苏府的信件共有两封:一封注明苏家家主亲启,另一封则是专为夏仁而备。

“姐夫,你快拆开看看呗。”

苏灵婉百灵鸟似的嗓音带着激动。

“姐夫,该不会是先生们找你问责来的吧。”

李景轩也好奇,但担忧的成分居多。

他事后回想起来那一幕幕,又是天降雷劫,又是至圣先师显灵,又是八字箴言助院长白发转青。

虽想来想去,姐夫夏仁都是做了好事,但他心中还是有些忐忑。

“夫君,拆开看看,说不定先生是有什么要嘱托于你。”

苏映溧自然不晓得李景轩在担忧什么,她只是觉得,既然书院另有书信交于自家夫君,想来是书院先生的重视,总归是好事。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夏仁从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他人。

在面摊的时候,他就从第二梦口中得知,目前书院里面,总共就她和院长两人知晓那天地异象是夏仁引起的。

但其他先生可能会怀疑,毕竟那天只有寥寥数人去过青霞山巅。

这时另附一封手书,指不定是六位老先生合谋的试探。

自己给书院送了一桩大造化,那杨明院长不说上门来帮他拔出囚龙钉也就算了,居然还得防着其他先生的猜疑,这上哪儿说理去?

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夏仁展开了那封由书法大家亲自手书的邀请信。

且不说那笔走龙蛇的字迹如何苍劲妥帖,单看措辞便让夏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信中又是“老师李甫手书”,又是“徒儿亲启”,还道“素问贤徒颇有诗才”,字里行间满是吹嘘恭维之词。

直到结尾,才露出端倪:文脉之争前设有君子六艺考核,胜方可在后续问心局中占得先机,无奈眼下书院缺一位擅长诗词的学子,令为师颇为犯难。

“这是什么意思?”

苏灵婉平日里只喜欢舞刀弄枪,虽然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却也只是停留在识文断字的程度,自然看不懂文化人的弯弯绕绕。

“姐夫,李老头的意思是,让你替学院参加君子六艺?”

李景轩的脑子确实要活络许多,一眼就瞧出李甫的用意。

“夫君,你不是才去过书院一趟,还没拜入先生门下吗?”

苏映溧也被书院先生这草率到有些过分的邀约给惊到了。

她自是不怀疑自家夫君的诗才,只是书院弟子三千,先生不从中挑选,竟找上了只有一面之缘的夏仁,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

“他们哪里是将宝全压我身上,无非就是想找个候补。”

夏仁从第二梦口中提前得知了文脉之争的规则。

君子六艺一共会派七人参赛,六人为主力,第七人则做候补,可在主将陷入劣势时候补出场,这是白鹿书院作为受挑战一方不可多得的优势。

估摸着,书院那些老先生觉得其他五项相对稳妥,唯独诗词一关拿捏不准,这才想到了夏仁。

……

“那夫君要答应吗?”

“那当时是……”

夏仁刚想开口说“没事趟这趟浑水做什么”,一抬头却撞上屋内众人期盼的目光。

“夫君,这可是六十年才有一次的盛会啊。”

苏映溧托着香腮,翘首以盼,语气软软的。

“姐夫,你要是在文脉之争上有所表现,那可是能扬名整个大周的!”

苏灵婉急切地跟夏仁阐述好处,说什么夏仁只要进了文脉之争,就算不出力,以后出门在外,谁还敢对赘婿的身份指指点点。

“姐夫,这可是好事啊。”

李景轩也极力赞同,他这些日子可是发觉,只要跟着夏仁,就总能见到一些让他耳目一新的大事。

这可比跟那些狐朋狗友们走街串巷,斗鸡走狗来的强多了。

“说起来,我还确实需要这点名望。”

夏仁摸着下巴思索起来。

如今他已然得知身上的囚龙钉需要借助儒释道的力量。

白鹿书院在金陵自是好说。

可想要解除其他钉子,就必须得他亲自出远门了。

出门在外,总得有个说的过去的身份。

一个足不出户的苏家赘婿肯定是不够格的,真要到了闻名天下的佛寺和道观,怕是大门都进不去。

可若是一个在文脉之争上有所表现的儒家修士,那就不一样了。

念及此,夏仁在一众期盼的目光下,点头同意了。

“好耶!”

苏灵婉兴奋地满屋大跑。

“我这就回去跟我爹说,姐夫要上文脉之争了。”

李景轩哪里是回家,分明是想向平日交好的狐朋狗友显摆去了。

“小环,下午你去城南总店,跟唐掌柜知会一声,这几天我就不去了。”

苏映溧也是难掩喜色,文脉之争本就难得一见,更何况有自家夫君参与。

她得想想,到时候选几套什么款式的衣裳、化哪种类型的妆容,方能在那种场合既彰显苏家家主的威严,又不至于太过严肃。

“敢情不是你们参赛,你们就不担心了呗。”

看着很快人去楼空的书房小院,夏仁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他也不甚担心,反正就一候补,能不能上场都未可知。

就算主将的诗才着实堪忧,那他肚子里的《唐诗三百首》和《诗经》也应当是够用了。

总不能书院的学子都这般不济,六门全让他这个候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