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老人咳出的第一口血,像一朵红梅绽放在雪地上。
那是个晴朗的初冬早晨,我们正在为母羊接生。老人的手刚探进产道,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迅速用袖子抹嘴,但我还是看见了——血珠顺着他的指缝滴落,在白雪上烫出一个个小洞。
“老了,气管受不住冷。“他满不在乎地在袍子上擦手,继续帮难产的母羊推拿腹部。
直到傍晚收拾器械时,我才发现他偷偷塞进药箱的带血手帕。展开一看,暗红的血块里混着可疑的黑色颗粒,像烧焦的牧草灰。
旗医院的X光片像一张判决书。医生指着肺部的阴影说:“煤烟肺,至少二十年了。“他瞥了眼老人磨得发亮的铜烟锅,“再加上长期吸入蒙古包的煤烟......“
“能治吗?“我盯着片子上那些蜘蛛网般的白色纹路。
“去呼和浩特做化疗吧。“医生递来一沓转诊单,“不过老人家这个年纪......“
巴特尔老人已经穿上皮袄往外走,仿佛我们讨论的是别人的肺。走廊上,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块奶豆腐掰成两半:“吃吧,比那些药片管用。“
回去的路上,摩托车在雪地里打滑。老人紧抓着我腰间的皮带,隔着羽绒服都能感觉到他在发抖。
“先别告诉阿木尔。“他的呼吸喷在我后颈上,带着血锈味,“那孩子会哭得惊动长生天。“
当晚的蒙古包格外闷热。老人把铁炉烧得通红,自己却裹着三层羊皮褥子还喊冷。我翻出准备春节送他的电子暖手宝,他接过去端详许久,最后塞进了贴身的佛龛袋里。
“知道为什么选你吗?“他突然问。
我正往炉子上煨药,陶罐里的甘草发出苦涩的清香。
“那年你来学骑马,我在你眼睛里看见了东西。“老人用火钳在地上画了个圈,“像小马驹第一次看见草原——又怕又想跑。“
药汤沸腾了,蒸汽顶得陶罐盖子咔嗒响。老人盯着那缕白烟说:“明天开始教你怎么主持祭敖包。“
接下来的教学堪称魔鬼训练。每天凌晨四点,老人就用铜勺敲我额头逼我起床,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风里背诵祭祀流程。稍有差错,他就把雪块塞进我衣领。
“献哈达要右手在上!“
“转敖包必须顺时针!“
“祷词第三个词要吸气念!“
他的咳嗽越来越严重。有次正教我《火神颂》的转调,突然咳得跪倒在地,指缝间溢出的血线染红了胡须。我冲过去扶他,却被他用额头狠狠撞开:“继续唱!停下来的萨满会被恶灵附身!“
那天夜里,我被急促的狗吠惊醒。老人的蒙古包亮着灯,透过毡壁能看见他佝偻的影子正往皮袋里装东西。我蹑手蹑脚靠近,听见他在哼一首从未教过我的长调——那是《送魂曲》。
暴风雪在黎明前降临。我顶着能见度不足五米的大雪去河边打水,回来时发现老人不见了。
雪地上有两行脚印,一行人的,一行马的,都朝着西北方的肯特山延伸。我抓起医药包就追,狂风卷着冰碴子抽在脸上,像无数把小刀。
半山腰的岩洞里,老人正跪在一块突出的岩石前生火。看见我闯进来,他居然笑了:“来得正好,省得我留字条。“
岩石上刻着古怪的符号,像是某种古老文字。老人用匕首划破手掌,把血涂在那些凹槽里:“这是家族传承图,我祖父刻的。“他的手指点着最下方的符号,“现在该加上你了。“
“您得去医院!“我去拽他的胳膊,却摸到一手滚烫,“肺炎会要命的!“
“汉人就是爱大惊小怪。“他甩开我,继续用血描画岩壁,“我父亲咳了四十年血,照样活到八十九。“
洞外的风雪更猛了,像千万匹白马奔腾而过。老人突然剧烈颤抖起来,我赶紧脱下羽绒服裹住他。他的体温高得吓人,呼出的气带着腐臭味。
“听着,“他死死攥住我的手腕,“如果我熬不过这个冬天......“
“我现在就背您下山!“
“闭嘴!“他一巴掌扇在我耳根上,力道却轻得像片落叶,“传承人第一课——永远别在圣山前说丧气话。“
我们蜷缩在岩洞里度过了最漫长的夜晚。老人发着高烧,却坚持要教我认全岩壁上的十八个家族符号。后半夜他开始说胡话,一会儿用蒙语喊“阿布“,一会儿又变成汉语念叨“硬盘要加密“。
天亮时风雪稍歇,我硬把他绑在马背上运下山。途中他短暂清醒过,发现我正在用手机拍岩壁符号,虚弱地笑了:“终于学会用科技干正事了。“
旗医院的抢救室亮着红灯。我蹲在走廊数地砖,阿木尔突然扑进我怀里,浑身都是融化的雪水。
“爷爷会死吗?“他眼睛红得像只兔子。
我摸出老人给我的铜牌挂在他脖子上:“知道这是什么吗?是长生天发的准考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