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机会

“打住。”诸明远打断他的话,“我不想听这些空话。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手上有二十多万的债务,库存积压。在这种情况下,你打算怎么做?”

气氛瞬间凝固。诸葛雨的心跳得厉害,她知道父亲这是在考验季阳。如果季阳处理不好,恐怕他们的感情也会受到影响。

季阳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手机又一次响起。这次是一条短信,他看了一眼,嘴角突然勾起一抹笑意。

“爸,我想我找到解决方案了。”

诸明远挑了挑眉:“说来听听。”

“正好。”季阳笑着说,“我刚才接到消息,有人对我们的库存感兴趣。”

诸明远的目光在几人身上扫过,若有所思:“所以?”

“所以,”季阳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不仅能解决债务问题,还能赚一笔。”

诸明远的表情中已经多了几分赞许,“既然如此,我还这里还有一件事,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爸,您是遇到麻烦了?”诸葛雨收敛笑容,关切地问道。

诸明远在一旁叹了口气:“德嘉那边...”

“我知道德嘉的事。”季阳突然开口,目光坚定地看向诸明远,“我有几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诸明远微微挑眉。这个准女婿,年纪不大,倒是很会把握时机。他示意季阳继续说下去。

“三个方案。”季阳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下袖口,“第一个比较直接,我们可以绕过德嘉,直接和他们的下游客户接触。”

“不行。”诸明远断然否决,“这样做会亏得更多。”

季阳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表面上是亏,但我们的设计和商业模式才是最值钱的。德嘉想要的不就是这个吗?”

诸明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小子,倒是看得透彻。

“第二个方案,”季阳继续道,“我们可以打法律牌。合同里的不可抗力条款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爸,”诸葛雨插话道,“合同里确实写了自然灾害和政府行为的条款。”

“法律条款不是万能的。”诸明远皱眉道。

“但足够拖延时间。”季阳接话,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而且,我更倾向于和他们谈债转股。”

办公室里一时陷入沉默。诸明远若有所思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高三生而已,竟然能想到这一步。

“说说第三个方案。”他沉声道。

季阳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这个可能有点冒险...我还未成年...”

“你小子!”诸明远立刻明白过来,“想打擦边球?”

“妈,我怎么会坑您呢?”季阳连忙解释,“这只是权宜之计。”

诸明远陷入沉思。这小子每个方案都暗含机锋,既借势又懂得进退。商场上最看重的就是这种眼力见。

“说说你要多少投资?”他试探性地问道。

季阳沉吟片刻:“七十万就够了。”

“为什么不多要点?”

“那就没意思了,”季阳正色道,“我想靠自己试试。”

诸明远走到窗前,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侧脸上。他回想起自己当年白手起家的时候,也是这般意气风发。

“行,就按你说的办。”他转身道,“先试试第二个方案。”

“诸叔,其实还有更稳妥的做法。”季阳突然说道。

“哦?”

“德嘉最近在收购新能源产业,显然是想转型。”季阳侃侃而谈,“我们可以用这七千万的债务,换取他们新能源板块的股份。”

“这个想法不错,”诸明远点头,“但执行起来有难度。”

“难度在于信息不对等。”季阳解释道,“但我发现德嘉的副总和您是同一个高中的校友。”

诸明远眼前一亮:“你是说陈吴?”

“对,陈吴。”季阳笑道,“他最近经常出现在各种新能源论坛上。”

正说着,诸明远的手机响了。看到来电显示,他不由得看了季阳一眼。

“喂,陈吴啊...”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几句寒暄后,陈吴直接说明了来意。

“老诸,听说你们最近资金周转有困难?要不要聊聊?”

诸明远看向季阳,后者正襟危坐,眼中却闪着狡黠的光。

“好啊,正好我也有个想法要跟你谈谈。”

挂断电话,诸明远忍不住笑了:“小子,你早就算准了?”

“不敢。”季阳谦逊道,“只是恰好看到一些新闻报道。”

“爸,季阳最近一直在研究商业案例。”诸葛雨在旁边补充,“他说要为将来做准备。”

林雅欣慰地看着两个孩子:“准备什么?高考才是正经事。”

“都要准备。”季阳认真道,“我想给小雨最好的未来。”

这句话让诸明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年轻人有傲气,但更难得的是有担当。

“你还有什么计划,今天一并说了吧。”诸明远开口。

“诸叔,我想单独创业。”季阳站在诸明远面前,目光平静地望着这位在华城商界呼风唤雨的大佬。

诸明远正在批阅文件的手一顿,抬起头来,目光如炬,“远景集团不够大?还是待遇不够好?”

“不是这个原因。”季阳微微摇头,眉宇间闪过一丝无奈,“泰岳很好,但我想走自己的路。”

坐在旁边沙发上的诸葛雨抿着嘴唇,不安地看着二人。

“说说你的理由。”诸明远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季阳深吸一口气,“泰岳的产业确实庞大,工业41个大类占了17个,您四兄弟更是涉足33个大类。但正因为它太大了,反而让人无所适从。”

“这不正好么?任你选择。”诸明远眉头微蹙。

“我想专注做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季阳的声音坚定而沉稳,“泰岳扎根农业,做的是民生根基。而我想做矛,为国家打造新的经济利器。”

书房里的气氛微妙地变化着。阳光依旧温暖,却似乎少了几分炙热。

“互联网?还是金融?”诸明远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作为女婿,季阳最大的天赋就是对宏观经济的判断。那近乎逆天的经济洞察力,已经在多次商业决策中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