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老油条押题

简北把三道考题都答完了,而老油条此刻也把三道题目都答完了。

说实话,老油条在看到考题的那一刻,那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啊!

老油条眼泪汪汪的,就像是洞房花烛夜的新郎官忐忑不安的掀开盖头,却现自己的新娘子竟然是爱慕许久的女人。

【古代婚姻一般都是盲婚哑嫁,揭开盖头前是不知道对方长啥样的】

哇哦!~好吧,此刻的老油条激动的小心脏差点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缘何?

因为,这货押题又他么的中了。

他抬起泪眼朝着端坐在圣人像前的县尊大老爷武昌明深情的凝望。

他内心中一个声音大声疾呼:“县尊大人出题都能出到吾心缝里,真乃吾之知己也!”

敢情他昨夜晚间睡不着,点灯熬油的读了半夜书,好巧不巧的刚好读了这段,于是他灵光一闪笃信此段必考,所以记忆的极为深刻。

哈哈,激动不已的老油条下笔如有神,几乎笔不加点直接默写了出来。

然后他又标注了韩注三字。

这一次他可是认真审题了。

要知道第一场吃了那么大的亏,幸好县尊大老爷没有黜落他,这一次要是再掉进同一个陷阱里,那他真得买块豆腐撞死算求了。

第一题算是搞定,再看第二题。

啊?老油条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激动的差点没晕过去。

苍天啊,大地啊,吾莫家十八代的列祖列宗们莫不是显灵了?这是祖坟都冒青烟的节奏啊!

原来,这一道题他也曾经研究过。

古代科举考试就是从四书五经上面出题,说实话上千年了,举行过的科举考试多如牛毛。

可是四书、五经就那么点内容,可以说出题早都出一遍了。

于是很多考官出题的时候,往往专门挑偏僻的经义出题,有时候甚至从众多大儒的集注里面挑选题目。

当然也有不按常理出牌者,你越是以为这道题之前貌似考过一次,这次肯定不会再出了,他偏偏就是出这道题。

所以,那些研究押题战术的考生,往往会忽略掉这个因素,而去研究生僻冷门的命题,毕竟不按常理出牌的是少数。

好死不死的,青阳县尊武昌明就是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

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挑选了一句之前考过的经义。不过题目的要求和论述的角度规定的更为严苛罢了。

更好死不死的,老油条多年以前就研究过这一道考题。

当然他当初也是为了押题而精心准备的。

可是倒霉的是,他那一次考试这道题没出,他那科也因此名落孙山。

没曾想到的是,时隔多年,却在科场之上遭遇这道题。

老油条热泪盈眶,老泪纵横啊!如果不是尚在考试时间,他恐怕都要抑制不住高歌一曲来释放心中的喜悦了。

谁能理解老油条此时这颗激动、躁动、冲动的心?

说实话,古代科考研究押题的人多了去了,他们往往需要翻阅前面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考题。有的更是从各个大儒的四书五经集注里面挑选偏僻的经义研究,为的就是一宝押对从而踏上青云路。

殊不知,有那精力还不如苦心研读来的实在。

然,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想投机取巧,试图搏一搏的人,而老油条就是其中之一。

好吧,老油条真的是如有神助,也只能给出这个解释了。

不过最后一道题,他没有押对,可是巧合的是他之前研究过很多阳韵的试帖诗。

于是老油条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整理出来一首五言六韵试帖诗。

随即他又咬文嚼字的润色一番方大功告成。

之前的那一场,老油条几乎都要放弃了。

可是没想到鬼使神差之下,也不知道县尊大老爷发什么神经,竟然大笔一挥把他取中。

尽管只是倒数第一名,可是他却不在乎。只要榜上有名,那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没什么区别。这就跟现代很多大学生考试六十分和一百分没区别是一个道理,只要过了分数线就可以。

不过这一场,老油条有绝对的把握能被取中。

前面两题都被押对了,最后一题虽然是东拼西凑来的,但好在是全都按照要求作答。

如果不出意外,老油条觉得自己这一场绝对稳了。

想到此,他又忍不住拿起笔、墨、砚分别亲了一口,并且嘴里喃喃自语道:“稳过,稳过,稳过矣!”

简北交卷了,老油条也交卷了,他们两人几乎是前后脚走出的大成殿。

而此时林谦也交卷了,他其实早就在草稿上写完了,不过修修改改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可是他觉得这样很值,因为这一场他要争取来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上一场他排名第四,要说落后于李鸿轩、李景轩兄弟二人,他虽然有点不服气,但是却也是认这个结果的。

毕竟人家是天下第一书院——寒林书院出身的学子。自己不如人家可以说的过去。

可是没想到的是,他连简北都没考过,这就有点不能接受了,因为他打心眼里是瞧不上简北的。

人家李氏兄弟好歹是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师指点过的人,简北算什么东西?一个窝在穷山沟沟里的农家崽子罢了。

自己好歹也跟老师四方游学增长见闻,接受过名师大儒的指点。

他在八股文章上面浸淫这么多年,居然不如简北?这让人情何以堪?

是以,这一场他是怀着复仇的信念来的。

也所以,他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抠的很严格,可以说遣词造句方面很是考究。

他就不信了,这一场还考不过简北。

关于这一场他写的文章,可以说是用尽他毕生所学了。

甚至他都有点得意,有种好文章妙手天成的感觉。

更有甚者,他觉得寒林书院出身的李鸿轩、李景轩两兄弟这一场也未必能超过他的文章。

文人相轻,没有哪一个文人是真心服另外一个文人的,除非那个文人是当世大儒,是他这一生无论怎么折腾都无法超越的人。

人到得意时,总是自负的。

好吧,现在的林谦颇有一种目空一切的感觉,同时他心里也涌现出一种案首舍我其谁的豪迈感。

林谦交卷走出大成殿,此时最先交卷的李鸿轩、李景轩两兄弟早就等候着他了。

三人一见面,互相道贺。

“恭喜林兄高中!”

“恭喜李家二位兄台高中!”

一番寒暄过后,李鸿轩看着前面跟在老油条身边的简北背影一指:“林兄且看,前方那小子便是力压我们一头的正场案首——简北。”

林谦自然是早就认识简北的,不过上次在发案处他没好意思说自己认识而已。

因为他实在是没想到,简北居然是案首。没考过人家,说出去着实有点丢人。

“李兄何以确定?”林谦说道。

此时李景轩开口道:“刚才那老家伙直呼简北其名,是以得知。”说到这里他摇头叹息:“真没想到,穷乡僻壤之地的青阳县竟然有能胜过寒林学子的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