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低碳技术:“双碳”目标的科技支撑
- 张士汉 温全 洪竞科 张巧显 乔晗 梁鹏 王峣鹏
- 13字
- 2025-05-19 16:04:31
1.1 全球碳排放与“双碳”目标
1.1.1 全球碳排放与“双碳”目标背景
由联合国倡导、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巴黎协定》于2016年起实施生效,该协定提出“全球各国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发展目标。为推动《巴黎协定》有效实施,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于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此次会议是全球层面上最新一次标志性的“双碳”目标行动,197个与会国家签署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另外,114个国家还签署了《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承诺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扭转土地退化状况,这些成果对于推进各国落实“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出台“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新增或更新国家碳减排目标,构建并布局零碳的未来蓝图。根据英国智库能源与气候情报部门(ECIU)发布的“全球零碳追踪计划”,截至2022年5月,已有114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或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战略目标,这些国家代表了全球90%的经济总量、85%的人口以及88%的碳排放量;此外,有75个国家提出其他不同程度的碳减排战略目标。
世界各地的许多政府和企业已出台“双碳”目标发展措施,承诺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绿色经济做出努力。与此同时,全球碳排放增长趋势有所减缓,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约5.6%。然而,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的长期趋势并没有变化,按照当前形势及各国已承诺的“双碳”目标,距离实现“1.5 ℃全球温控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无法有效规避气候灾害及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风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于2022年发布,重申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确定性影响,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将造成的巨大损失,评估了全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已有进展及长期影响,敦促全球各国抓住窗口期,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净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