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女性如何处置经血

推荐木下正中版“卫生带”的医生如是说:“即便使用经过消毒的脱脂棉,也不得将其置入阴道深处,更不得使用肮脏的棉纸。(中略)此举极可能导致顽固的不治之症。”[1]

这段文字足以说明,使用清洁脱脂棉的女性有所增加,但将其置入阴道仍是常态。医生们担心脱脂棉取不出来或导致经血难以排出,从而引发疾病,因此反对“置入法”,大力推荐“外垫法”,而《处女的卫生》一文给出了另一个建议使用“外垫法”的原因:

将脱脂棉或其他物品置入阴道以防止血液流出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中略)可将脱脂棉裁剪成合适的大小,垫两三片在私处,再以形似男性兜裆布之物加以固定。如此便只需在经血流出后更换最贴近身体的一片,避免多余的碰触。此外,下腹部垫有脱脂棉亦可自然而然地限制妇人运动,可谓一举两得。[2]

脱脂棉不置入阴道,而是垫在外面,便可“自然而然地限制妇人运动”,完美契合了经期调养的理念,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然而,说白了这就是“活动不便”。

我们可以在《妇女新闻》(1990年创刊的妇女杂志)的“卫生问答”栏目里找到蛛丝马迹。当时有劳动女性提出了关于经血处置方法的问题,而回答者并没有推荐“垫脱脂棉”这一方法。

问:“我因工作关系需要长时间站立,经期颇感苦恼。

使用报上宣传的‘大和衣’或‘子宫套’是否更为卫生?”

答:“不妨使用以开水消毒过的细密海绵。”[3]

“大和衣”与“子宫套”都是安全套的商品名。顺便一提,当年,人们使用安全套主要是为了预防性病,而非避孕。[4]

不知这位“因工作关系需要长时间站立”的咨询者平时是如何处置经血的,为何“颇感苦恼”,但回答者并没有提到丁字带,而是建议她塞海绵。

下面这个例子同样出自《妇女新闻》的“卫生问答”栏目,咨询者也同样是劳动女性。

问:“我从事的是需要长时间站立的工作,月经量大于常人,如何预防经血渗漏?”

答:“除卫生棉条外并无良方。神田淡路町风云堂近期推出的卫生带也值得一试。”[5]

当时的“卫生棉条”不过是揉成团的脱脂棉而已。回答者建议提问者尝试一下木下正中研发的“卫生带”,但木下强调经期重在“静养”,因此“他设计的卫生带能否承受住工作期间的活动幅度”,需要打个问号。木下还在讲座中提到,卫生带的定价在30~50钱[6]之间。在一个豆沙包卖1钱,日结劳工一天的工资也不过40钱[7]的年代,这个价格着实不算便宜。即便用脱脂棉,开销也比用布和纸高昂得多。


注释:

[1]《妇人卫生杂志》第177期,1904年。

[2]《妇人卫生杂志》第246期,1910年。

[3]《妇女新闻》第26期,1900年。

[4]《价格的明治大正昭和风俗史 再续》,周刊朝日编,朝日新闻社,1982年,词条“皮肤”。

[5]《妇女新闻》第62期,1901年。

[6]钱,货币单位,1日元的1/100。

[7]《价格的明治大正昭和风俗史》,周刊朝日编,朝日新闻社,1981年。《价格的明治大正昭和风俗史 续》,周刊朝日编,朝日新闻社,1982年。